侯嚴冰
我國的教育事業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當前教育的重要內容。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又具有挑戰的世紀,高速度、快節奏、高科技、高競爭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作為新一代的兒童,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更應具有健全的心理,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經受住意想不到的挫折,戰勝逆境,勇敢地拼搏,真正成為時代需要的人才。
現在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有著眾多的優越條件,他們處在最富朝氣的年齡階段里,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在眾多人寵愛下,盡情地放縱自己。在他們的背后,還有一部分學生遇事退縮,缺乏耐力和毅力;有的自卑感強,處處感到不如別人;有的缺少集體合作意識,也有的學生有占有心理,等等。
作為實施基礎教育的小學是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尤其是班主任,應洞察學生的一切,看到學生心靈世界的方方面面,看到他外表的喜怒哀樂和心靈變化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項復雜的艱難的工程,教師要用自己全部的愛去筑造它,激發學生的動情點,啟發學生的醒悟點,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去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
一、愛可以溝通師生感情,是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催化劑
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單親家庭,這樣的孩子本身沒有一個健全的家庭,他們也就愈加盼望在學校能找回家庭殘缺的那部分愛。如果他們在某一方面沒有受關注和愛護,他們會更加孤僻自卑。家庭的變故給孩子幼小的心靈會造成很大的創傷。由于家庭環境的變化,他們不能同時得到父母的撫愛,一旦某一方面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放縱心理。
我班有一位男孩和母親一起生活,剛入學時沒有發現他有什么特別之處。他有時上課不注意聽講,我常常用眼神去暗示他坐好,他卻總堅持不住。幾天后,從家長聯絡單中看到了家長只寫了母親的情況,于是放學后,便去家訪。孩子的母親向我講述了家庭的變故:孩子幾個月時,他爸爸由于意外事故過早地離開了她們,經過那個殘酷的事件之后,她便對孩子特別小心照顧,盡量讓他像有父親的孩子一樣幸福。聽了這些,我的心一下縮緊了,既為他們曾經受那樣的打擊而同情,同時,也為她對孩子的溺愛而深感憂慮。
在孩子的心靈上,他受到了創傷,由于母親的過分溺愛,使他逐漸產生了放縱心理。他的個性具有傾向性、有意性等特點。作為班主任老師,我認為只糾正他的行為是不夠的,要從他的心靈深處找到思想根源,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當他在學校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對他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生活上處處關心他,有了進步及時表揚,犯了錯誤,耐心地進行教育,并用信任的口氣表示他一定能做得更好等等。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的放縱心理在學校漸漸有了轉變,當他有時控制不住自己違反紀律時,我有意識地停頓,用信任的眼神巧妙地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促使他做出積極的反應。
實踐使我體會到:學生的行為正是他們心靈健康與否的直接反應,要想轉變他們的不良心理,必須開啟他們心靈的“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作為班主任教師要關注他們的點滴變化,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
二、愛可以讓學生信任老師,是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動力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個性很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但任性、偏激,容易產生對抗情緒,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老師批評時,暗地里產生不滿情緒,更有甚者產生悲觀情緒,認為老師不公平,自己怎么做,也得不到正確的評價,漸漸地在內心留下了種種陰影,使其優點掩蓋起來,形成逆反心理。
我班里有一個小女孩經常告訴我,她的同桌總打她,甚至每天往她的書桌里扔廢紙。我批評了同桌的男生幾次。從那以后,他上課舉手時,我一旦沒有叫他,便認為老師不喜歡他了,上課也不注意聽講了,經常偷著做些小動作或故意往書上多寫內容,提問時不再積極舉手發言了。一次下課,我隨意出幾道口算題考學生,問到他時,不但20以內的加減法對答如流,連60以內的加減法也能很快正確說出得數。我一陣驚喜,并及時利用這個機會,把他表揚了一番,并要求同學們向他學習。
一天數學課上,講5的加減法時,學生明白了交換加數位置,得數不變。我把它引申為兩位數的加法,出了一道“27+45”,我試探問學生“誰能答出來?”他第一個舉手,并很快說出了正確答案,我接著問,那么“45+27”呢?他馬上說出了同一得數,明白了“交換加數位置,得數不變的道理”。這一刻,我看到了他那自豪的表情,重新又恢復了往日的自信。這一開放式習題的設計,不僅引申了課文內容,同時也鼓勵了一個學生的自信和勇氣,轉變了逆反心理。從那以后,他總感覺我在注意他,即使沒提問他,也能注意聽講了。
可見,班主任老師應把每一位學生看成有待開發的人才,全面了解學生,多接觸學生,及時鼓勵學生是班主任首先應該做到的。愛不但使學生克服了不健康的心理,而且使學生更加信任自己的老師。班主任在教學的同時,要激勵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幫助學生轉變不良心理。學生是先親其師而后受其道的,教師善于運用這一點,它會成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