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之一,而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先進潮流,那么教師要做的,就是對語文教學進行改革,把合作學習引入語文教學,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讓學生能更好、更快地學到新知識。
關鍵詞:合作學習;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近年來,教育課改一直都是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使小學語文教育適應當今時代發展就是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要知道,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單方面地講解,并沒有注意學生是否真正理解,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本文先對合作學習的意義進行闡述,再著重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合作學習的意義
1.有利于高效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不同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導,也就在在教師拋出問題之后,學生自行分成幾個小組,也可以在上課之前就分好小組,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分組討論,組員可以各抒己見。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小組成員優勢互補,而且這樣做也促成學生更全面地思考,因此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2.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樹立良性競爭意識
俗話說,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是進入社會,有合作自然就會有競爭。將合作學習引入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也正是如此,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以及課后都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但也正是因為小組學習的存在,每個人的學習效率和成果就會明顯地凸顯出來,在幫助團隊獲取榮譽的同時,也培養了自身的競爭意識,促進個人不斷向前發展。
二、合作學習的運用
1.科學分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興趣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少的因素,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自愿、主動地去學習,而在這種情形下,學習效率也就更高。而合作學習的分組就很重要了,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分組,也可以通過游戲或組內成員感興趣的話題使他們熟識起來,而后在進行小組間的良性競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小學生年紀較小,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會差一點,再加上不同的學生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給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討論學習,最好是由主干到枝干,由框架到內容,讓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形成系統意識,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具體情況就是,先讓小組的成員表達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再進行小組討論,根據組內成員的討論結果得出小組的最終結論。最后,各小組派代表闡明自己的觀點,教師聽完之后對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簡短評價,并且對分組情況進行核實,如果效率不是很高的組可適當進行調整,讓所有的小組都能夠在多次討論中獲得良好成效。切記,不要讓小組效率差距太大,這樣不利于學生繼續發展。
3.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受學生本身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低下,如果教學方式有差錯,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而且在學生無法對一個新的知識點做出正確的討論理解時,教師需要利用現有的教材資源,耐心地給學生講解。當然,不是直白地告訴學生文章是什么意思,而是通過恰當的比喻讓學生自行悟出這個道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自行理解對他們今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有益無害。以《望廬山瀑布》為例,教師可以先帶著學生朗讀詩詞,并勾畫一些學習重點,再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詩詞大意,進一步分析詩詞的寫作背景,最后明白作者想通過詩詞傳遞出來的信息。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入學生的討論之中,及時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詞的含義。
4.階段測評,改良方法
在小組討論進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測評。以小組為單位,就一個主題進行討論,然后派一個代表講述整個小組切入的方向、討論的重點以及最后得出的結論。學生闡述完畢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投票,選出表現最好的小組并給出所有小組的反饋和改進方案。即使小組暫時落后也沒有關系,這只是暫時的,只要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修改落實,下一個階段誰是最好的還不一定呢!這種方式或許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有壓力就有動力,適當的壓力有利于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現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是大勢所趨。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需要配合,不斷完善合作學習的具體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凝聚力,讓學生把語文閱讀的學習方式用在其他學科之上,促進所有學科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秀文.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36):27.
[2]周婷.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11):66.
[3]王錢錢.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贏未來,2017(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