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劉慧Hui 圖片提供_毛里求斯旅游推廣局

海上絲綢之路
Tips
火山島國毛里求斯位于印度洋西部,擁有綠松石般純凈的海水,島上叢林密布,被人們譽為度假勝地和蜜月之選。但它遠不僅僅如此,更有幾個世紀來的移民共同創造的多樣傳統,殖民文化與絕美風光共同碰撞融合。

1.莫納山是毛里求斯舉世聞名的地標
新的一年從生火開始。
在毛里求斯北部馬勒勒角的海邊,布朗和朋友一直在忙個不停。下午時分,布朗就和朋友們帶著鐮刀,去海邊附近的樹林里砍伐枯枝。等到夜幕降臨,他試圖將篝火生在更靠近海水的沙灘上。海風和空氣的濕度讓生火不那么容易,他們之間沒有太多言語,雙手撐地,小心翼翼貼近火星,仿佛在與自然之火進行一場無聲的交談。
多年前,布朗的祖父獨自從中國南部遷移到此,娶了當地媳婦,在海灣經營禮品生意。眼前的布朗,皮膚曬得黝黑,眼睛尤其明亮。比起做生意,他更熱愛大海。海浪有韻律地拍打著,遠處的帆船隨浪擺蕩,似乎醉意朦朧。布朗望著微微升起的火苗出神。“你知道嗎?對我來說,這類似一種冥想。”布朗回過頭來說。冥想,擊中了我。星辰大海中,冥想。是那隨處可聽到的塞卡舞(Sega)旋律將我們拉了回來,將手中的朗姆酒一飲而盡,瞇起眼睛。體內的血液被一股熱流攫住,好像也生火了,隨著塞卡舞的節奏流動。

2.毛里求斯90%以上的可耕地種滿了甘蔗,高聳的須毛略帶紫色遠看好像熏衣草
“在毛里求斯,塞卡舞最初起源于在甘蔗地里辛勤工作的男男女女,那些最初來到這片島嶼的奴隸們。是他們創造了塞卡舞,在田地里辛苦勞作之余,用音樂舞蹈來表達、解壓、娛樂自己?!辈祭式榻B道,“塞卡舞一直都是我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你是哪個民族,信仰哪個宗教。”
原來,如今如此歡快的慶祝正是誕生于人們曾經遭受的苦難。毛里求斯在歷史上是奴隸交易的重要中轉站。17世紀,荷蘭人作為第一批殖民者,奴隸制度開始在這座小島成形。荷蘭人離開后,法國人于1715年占領了毛里求斯,很快又運來了馬達加斯加、莫桑比克、南印度等地的奴隸。在那一百年間,死亡的陰霾籠罩在這片西南印度洋上。
對于毛里求斯而言,這是一段令人唏噓的痛苦過往。時至今日,當地的莫納山仍具有神圣的含義,被稱為抵抗奴隸制度的圣地,時刻提醒著人們尊重與平等的重要性。而毛里求斯每逢節日,一定會有塞卡舞的韻律。男女老少,大家都張開雙臂,隨歌起舞。它充滿能量,熱烈歡愉。它打動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被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3.每一個毛里求斯人都是在塞卡舞的伴隨下長大的

唐人街位于路易港內,是一個鎮中之城
火光中,一位新朋友尋火而來,精瘦精瘦。他站在篝火旁,凝視片刻,抬頭做出祈禱式。他向一旁觀看的人招手,示意加入他們的舞蹈。是的,你很難抵制住加入他們一起跳的沖動,因為每個人臉上的笑都太有力量了。他們看起來充滿生機,四肢靈動。有些女人按照傳統穿著長裙和短衣,大部分男人穿著寬松舒適的褲子和襯衫,戴草帽,迎風起舞。塞卡舞讓人覺得純粹歡快,還在于它并沒有太多撩人的性感成分,雖然舞步的重點在于臀部和手臂的搖擺。也許總是一群人圍成圈一起跳,因此塞卡舞傳遞的更多是家庭、朋友團聚,享受當下的快樂氣息。
“歌詞是用克里奧語唱的,都是那些生活里最微小的事情。比如早上起來喝茶。當然,伴著篝火的塞卡舞是最棒的?!辈祭世^續說。另一方面,正如這個時代很多食物一樣,傳統的塞卡舞也在演變。自從1968年毛里求斯解放后,人們越來越公開地享受塞卡舞,一種“政治的”塞卡舞流行起來,因為其歌詞和當天的時事有關。
如果你來到這個天堂原鄉,經歷一次塞卡舞之夜會是非凡的體驗。對于毛里求斯人來說,塞卡舞更象征著其兼收并蓄的文化,人們用來表達純粹喜悅的形式,共同用肢體語言來講述故事,破除了不同年齡的代溝,不同種族之間的隔閡。它讓你清楚看到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和友善,人們慶祝節日的歡愉,它讓你直接觸碰到毛里求斯歷史文化的血脈,它同時將純粹的歡愉帶給你。
隨著一首首音樂的落幕,那位跳舞的朋友也停了下來。他來到篝火旁,靜止了幾十秒,接著雙手合十,看向天空。“你在祈禱嗎?”“我在感恩。海洋和火?!彼煤唵蔚膸讉€英文單詞回答。沒有追問為什么,因為此時此地,事實比意義重要,我只覺得內心變得更柔軟了。默默將手頭的食物分享給他,他笑著說謝謝,并告訴我:“我只吃魚肉和自己種的蔬菜。不吃其他肉類。”說著又抬頭望天。只吃自己捕撈的魚和種植的蔬菜水果。在毛里求斯,我遇到過不止一個這樣的漁民。

中央市場凝結了當地所有的風俗和人情
每個破曉時分,路易港的舊中央集市就像聚寶盆,吸引著剛從海邊捕撈回來的漁民,從山上種植園收割后前來的賣家。吞拿魚、琥珀魚、海蝦以及那些色彩斑瀾的熱帶魚依舊鮮活。空氣中漸漸彌漫著烘烤過的辣椒、咖喱和熟透了的菠蘿蜜的味道。你所熟知的任何一種香料、水果和蔬菜都聚集在這里,與那些根本不認識的食物放在一起。
一場視聽盛宴,比任何歷史書都鮮活。法國人、克里奧人、中國人、印度人前來毛里求斯首都的Farquhar大街,中央集市——小島中心的中心,生機勃勃,蘊含能量?!拔覀兊娘嬍尘褪且粋€融合的故事。不同的文化、種族、宗教和香料之間的融合,再制作成一種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币晃唤洺碇醒爰胁少徥巢牡膹N師說道。如果你想具體體驗其中滋味,沒有什么地方比當地人的廚房更適合了。
還是先從毛里求斯最早的故事背景說起。最初是關于海盜和探險者,印度東部香料交易以及拿破侖戰爭的故事;接下來的關鍵詞是阿拉伯海員,早期荷蘭航海家,葡萄牙帆船,英國海軍,法國種植園主人,馬達加斯加的奴隸的故事;然后,印度和中國移民勞動力陸續登場??偟恼f來,16世紀人類第一次踏足這個小島后,它就如同一只罕見的粉色海豚,在印度洋上以狂野的姿態,恣意生長。

燈塔島是一座孤島,古老的燈塔已有400多年歷史
也因此,在當地人的廚房里,你總能嘗到各種辛辣或香濃滋味。姜黃、辣椒、番茄和咖喱的排列組合,調制出不同口味的佳肴,章魚和辣椒互相提味,蟬和魚被油炸。水果的吃法有助于你打開味蕾的同時,拓展想象力。百香果和羅望子醬一起吃;青芒果腌制成不同口味的腌菜;熟木瓜搭配青芒菠蘿絲;未成熟的菠蘿蜜和咖喱合作,被燉成一道風味十足的咸香佳肴;牛油果和薄荷磨碎做醬,配炸物……
本土鳳凰啤酒冷冽強勁。至于朗姆酒,這個由甘蔗為原料蒸餾制成的酒,可以說和塞卡舞一樣,流淌在毛里求斯的血脈中。正是法國人帶來的數百公里的甘蔗地,帶來了小島真正意義上的文明和繁榮。感興趣的話,在小島北部的龐普勒穆斯皇家植物園(Pampelmousse)里,有一座制糖博物館,致力于再現毛里求斯制糖業的歷史。
即便英語和法語是官方語言,但是島上的大多數人平時都說毛里求斯克里奧語。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在當地書店買了一本關于這門語言的書。關于這個語言我了解得越多,就越能理解這里人們生活的歡愉來自何處。你能猜到“蝸牛”的克里奧翻譯嗎?它是“kourpa”,字面意思就是“不會跑”。在毛里求斯克里奧語中,“蝸牛”就是“不會跑”。他們說話的時態里,更多的是現在時,而沒有太多虛擬和假定,因為大海邊長大的人們更明白風云變幻,世事無常,他們敬畏大海,更享受生活著的此刻。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漂亮的海灘和昂貴的酒店,到底什么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前往這個神奇國度。人們之所以稱它是天堂原鄉,是因為馬克·吐溫在1896年第一次來到這里時,根據眼前的風貌與當地人的生活,寫下了這樣的話:上帝先是創造了毛里求斯,然后再按它的樣子創造了天堂。
在我經歷過塞卡舞篝火之夜,深入毛里求斯人的廚房后,在我開始學他們的語言后,我終于愿意承認,馬克·吐溫的話是對的。但我也意識到,即便是天堂也存在遺憾,因為17世紀末,只在這個島上才有的最后一只渡渡鳥(Dodo)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