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瑋
摘 要:供給側改革是“十三五”規劃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點,而課程整合是當今教育改革的關鍵點,因此文章從供給側視角下對小學課程的整合進行了探討,主要從小學課程整合中供給側改革的意義、供給側改革中小學課程整合的問題和相應對策進行分析,試圖構建供給側小學課程整合的合理路徑。
關鍵詞:供給側;小學課程整合;合理策略
一、小學課程整合中供給側改革的意義
1.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需要
國家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理念,使“供給側”這一經濟學術語迅速成為當今社會熱議的話題,并由經濟學領域擴展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教育改革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步應用了“供給側”這一概念。教育供給側是相對于教育需求側而言的,需求側一直是過去教育發展的重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環境的變化,供給側改革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所謂教育供給側改革,是逐步提高教育供給的質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擴大有效的教育資源供給,從需求側為主的短中期調控管理轉向以長期為主的供給側調控管理。
2.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
要使學生很好地適應社會,能夠在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體現應有的價值,學校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原因。供給側改革使學校教育更加注重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基礎教育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素質,從而為進入高等教育和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當今小學課程科目繁多,使小學生課業負擔沉重,而開設的很多課程又稱為教育者眼中的“副科”,如實踐科學、品德與社會和地方課程,讓這些課程成為擺設,導致基礎教育中的供給側質量不高,難以培養具有綜合基礎素質的合格人才。因此,小學課程整合的供給側改革尤為必要。
3.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需要
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以來,給了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的很大自主權。但是很多學校為了體現自身辦學特色,開設了大量校本課程,這與很多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諸多重復,導致課程科目泛濫,多而不精,教師教得毫無頭緒,學生學得疲于應付,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抑制了課程的健康發展。課程整合使供給側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教師從單一的灌輸知識的被動教育者轉變為整合知識的主動教育者。通過提高教育供給側的課程質量,教師可以主動探尋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自主整合重復的課程,開發適合學生的教學課程,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素養。在整合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會不斷提高自身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自身開發的課程,提高專業自信。
二、供給側改革中小學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
1.供給側改革下的課程整合概念模糊
很多小學教師對課程整合的概念比較模糊,尤其是供給側課程整合更加模糊。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忙于課程的實踐內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教會學生上,而對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知識消化程度以及知識運用的效果思考很少,對較為宏觀的課程整合就了解更少了。教育領域雖提出供給側改革,但一些基層教師基本很少問津,因此對供給側改革下的課程整合的概念基本不甚了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層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對教學實踐較為重視,學校的主要側重點也放在教學實踐上,而對教學理論則了解較少。很多教師并不關心教學應用效果如何,認為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即可,這使得供給側課程教學質量不高。但是教師又是課程整合的核心角色,只有教師在實踐中理解當今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之處,了解課程教學后學生如何提高應用能力,才能較好地完成課程整合的目標。
2.供給側課程教學質量不高
供給側改革要求不論是經濟還是教育,都要從供給這一方面提高質量,改變以往以需求為主的導向。對于小學課程而言,進行供給側課程整合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主要要通過課程的高質量學習來實現。而當前小學教育的狀況是:課程科目設置繁多,除了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有學校自設課程,課程設立的目的自然是好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實踐中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校的小學生并不喜愛自然、科學等實踐課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在設立實踐課程之后,由于不是考試科目、師資不足等情況,很少設立專職教師,而是由其他主課教師兼職,這些教師自身并不具備實踐課程的專業知識,從思想上也不予重視,因此在教學中經常敷衍了事,課堂上只是翻翻書,粗略地講解下,甚至把實踐課程當成語文、數學課來上,這就使得實踐課程流于形式,達不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從學校層面和地方教研部門來說,很多學校受“主、副科”思維影響,認為學生對“主科”的學習才重要,“副科”并不重要,個別教研部門也只是對語文數學等科目進行考試,而對其他科目只是簡單地進行考查,這也造成了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佳。
3.課程整合中缺乏教師間的協調
在供給側教育改革中,要想提高課程整合的質量,就必須將多門學科通過合理的調配進行合并或刪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而多門課程之間的調配就需要不同科目的任課教師進行協調,因為課程整合不僅僅是某一門課程內容的整合,而是涉及多門學科之間的整合。不論是在整合方案的制訂階段還是整合之后的實施階段,都需要不同學科間的教師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專業背景不同、工作任務不同,對課程整合的認識也不相同。例如,將校本課程的很多內容整合到國家課程當中,往往校本課程的任課教師積極性不高,因為在整合過程中被整合的國家課程是主要部分,而校本課程則是附屬部分,因此整合中校本課程的教師缺乏積極性。另外,在整合中,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對本專業的認識不同,在整合中往往受到專業背景的影響,容易出現理念難以融合的情況。
4.整合中教師自我發展意識不強
供給側課程整合以往要求的是學生課程供給質量的提高,而往往忽略了教師在整合中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方面。在前文提到的課程整合中教師積極性不高,教師往往只看到課程整合的任務和對學生教學的效果,而忽略了對自身發展的幫助,因此積極性不高。教研是教學和研究的綜合概念,但教師基于以往的思維定式和教學習慣,往往只重視教學而忽視研究,只滿足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并且把這種思維模式帶到了課程整合當中,認為課程整合僅僅是自己的教學任務,為了應付任務而進行整合的效果可想而知。實際上,在課程整合中教師通過對多學科課程的了解,在整合課程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提升教學的理論高度,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同時教學理論研究作為教學實踐的指導方針,也為參與課程整合的教師當前的教學實踐提供了幫助。
三、供給側背景下小學課程整合的對策
1.以學校為主體為教師提供課程整合指導
首先學校作為課程整合的最主要載體,有義務為課程整合的實施者——教師提供指導和相關培訓。首先,從供給側教育改革的角度,學校為一線基層任課教師培訓相關的概念和指導思想,使教師從整體上對課程整合和供給側教育改革的目的、意義和相關內容有較為深入的了解,而不僅僅是從概念上對供給側教育改革和課程整合來認識。其次,學校應該對課程整合的具體方式和方法提供指導,尤其是如何達到供給側改革的目的這一方面。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實踐經驗較為豐富,但是對課程整合這些以理論為基礎的內容則了解不多,需要學校聘請相關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通過舉辦講座、咨詢等方式,化解教師在課程整合當中遇到的問題。最后,學校還應定期舉辦課程整合交流會,使負責不同課程整合項目的教師有機會將自己總結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從而明確課程整合的目的,達到提高供給側教育質量的目標。
2.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整合規劃,提高教學質量
一般認為,課程整合在實踐中大致可以分為學科內課程整合、學科間課程整合和學科外課程整合。而本文認為,要使課程整合更加科學化,達到提高供給側教育改革的目的,就不能限于這三種整合模式,可以積極探索不同學科、不同課程甚至不同章節之間的整合,將課程整合應用到更加細化的過程當中。例如,可以將語文教材中關于水的文章和自然科學課當中關于水的章節進行整合,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將有關水的內容進行整合。整合完成后將未合并的部分內容分門別類,如內容較多且較為重要,可以進行保留,如有的校本課程在教學中已經逐漸形成了特色,則對其進行保留和完善;如內容較少且非重點內容,可以通過為學生設立專門主題的講座并為學生布置以自學形式完成的作業。通過一系列的課程整合,最終達到供給側課程整合的目標。
3.提高不同學科間教師的協調能力
課程整合是將兩門及兩門以上的學科進行合并、重組或者刪除的過程,供給側課程整合則要求提高課程整合的質量,這就需要不同任課教師間的相互協調。首先是專業知識的協調,不同任課教師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而課程整合需要不用專業背景的教師通過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形式,將不同科目按照科學的規律進行合并重組。其次是教師間觀念的協調,不同科目的教師應該意識到課程整合對提高教學質量的意義,從觀念上予以重視,同時應該意識到供給側課程整合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會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最后,教師還應該以相互尊重為前提,尊重彼此的專業領域,對于專業沒有重要與不重要之分,在課程整合中遇到問題應該相互交流,互相借鑒彼此的經驗,將專業知識進行共享,共同討論課程整合方案,以達到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整合的目的。
4.課程整合與教師自身素質共同發展
課程整合的過程不僅僅是供給側教學改革的過程,同時還是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提高的過程。以往在課程整合中教師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是對供給側教育改革的概念和目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是教師對課程整合對自身發展的幫助認識不夠。課程整合不僅要求教師對自身專業知識掌握牢固,同時還要求教師掌握其他專業的相關知識。課程整合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就使教師以往的傳統教學經驗在素質教育中顯得不足以支撐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必須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在課程整合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云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教育怎么辦?[J].教育發展研究,2016(3):1-7.
[2]周 璇.課程整合實踐中的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個案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4.
[3]李 晗,劉 洋.七方面促進教育供給側改革[J].經濟,2016(8):66-68.
[4]張德紅.小學課程整合的個案研究——以山東省濰坊市X小學主題模式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3.
[5]劉培正,崔秀梅.小學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2(6):3-6.
[6]王 瓊.小學課程整合模式的個案研究——以成都H、重慶Z小學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