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新紅 姬廣川
近期,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提出要求。《意見》指出:“廣大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積極作為,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對確實不具備條件但有課后服務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學校、社區、校外活動中心等資源,做好課后服務工作。”
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的平陰縣錦水雙語學校,生源結構復雜,留守兒童占較大比重。另外,由于學校地處工業園區,生源中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這些學生盡管很有潛力,可由于平時缺少父母的關愛,有的性格孤僻或偏激,有的學習基礎較差,給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一系列挑戰。對此,校長指出:學校每個教職工都要肩負起教育和培養的責任,關愛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和思想,發掘他們的潛能,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學校尤其致力于做好課后服務工作,讓學生在學校開心,讓家長安心,讓社會放心。
一、開設正能量課程,激發教育正能量
學校樹立“教師即課程,班主任即課程,干部即課程,管理即課程”的工作理念,開設以“立足淑女紳士大課程體系,實現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新提升”為主題的正能量課程。登上講臺的正能量課程教師,結合各自的分工,通過“正能量”的影視資料、專家報告、文學傳記、時事分析、現場調查、主題討論等形式,圍繞實施淑女紳士大課程體系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正能量課程的開設,既讓學生受到深刻教育,也讓全體教職工生活在正能量的氛圍中。此舉贏得了師生、家長的廣泛贊譽,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反響。
二、開設精彩紛呈的社會實踐課程
“讓學生過有滋、有味、有收獲”的中學生活,是學校開設個性課程的宗旨。引導學生崇尚自然、崇尚環保、崇尚科技,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塑造淑女紳士形象的重要途徑。在此摘取案例片斷與大家分享。
【案例一】嘹亮的歌聲飛揚
黃河岸邊,一首氣勢磅礴的詩朗誦《黃河頌》拉開了社會實踐課程之“黃河頌歌”的班級合唱比賽的序幕;玫瑰廣場,在高大的玫瑰標志下,“玫瑰頌歌”如期舉行。學生們用激情的歌聲贊美生活,贊美家鄉,歌唱黃河,歌唱偉大的祖國。
【案例二】延伸的課堂
在田山灌溉站、平陰飛機場、玫瑰研究所、玫瑰酒業有限公司、瑪鋼科技園……學生們或聆聽領導講解,或實地觀察,耳聞目睹了科技的無窮力量,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各科教師實地授課,更是別出心裁,或誦讀,或以物講理,讓學生親臨自然課堂,受益終生。
【案例三】難忘的生日“宴會”
香噴噴的蛋糕端上來,快樂的生日歌唱起來。學生們圍坐在一起,為他人、為自己祝福生日。沒有桌椅,沒有豐盛的菜肴,只有滿滿的祝福。校長親自為過生日的學生送上鮮花、副校長遞上蛋糕、家長們為孩子戴上生日帽。教師、家長的寄語讓學生倍感溫暖、終身難忘,溫馨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師生、家長。
三、將科技創新教育與學科課程相整合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校把創新教育與學科課程相整合,投資建立了一個3D打印室和兩個車模室。車模室分為整車觀摩室和汽車部件體驗室。教師可以把課堂搬進實驗室,通過汽車部件實物,讓學生體驗與觀察,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把汽車與數學、物理、美術、安全等教育有機結合,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為迎接濟南市首屆創客節暨電腦機器人比賽的召開,學校還承辦了平陰縣創客教育專題報告會及3D打印創新作品展示活動。專題講座的舉辦,對平陰縣各學校探索開展創客教育活動的新模式,進一步提升平陰教育品質發揮了引領作用。
四、開展“促進全民閱讀、創建書香校園”活動
為配合平陰縣開展的“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平陰”讀書日系列活動,學校認真研究,開展了“微觀天下,帶你一起看世界”讀書活動,給全校閱讀注入了新鮮活力。
“以微薄之力,觀天下之事。”學校的“微觀天下”,以短、平、快的報紙風格,濃縮新聞資訊精華,讓師生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知曉國內外發生的值得關注的熱點事件,品讀各類經典的微文學、人生格言、哲理經典、生活貼士等。“微觀天下”有微播天下、大視點、閱見、微議錄、經典重讀、文化邊沿、創意鋪子、名人說等欄目,內容涵蓋時政、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軍事、生活等各個領域,匯集各種經典微型文學作品,并設有“微議錄”“圍觀”等特色版塊。“微觀天下”作為全新的媒體平臺,為師生提供了一個了解權威信息的便捷渠道。
五、組建校外活動合作體
“校外活動合作體”剛一組建,就以其“時間與空間”的靈活性強、“具體化與系統化”的可操作性強等特點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良好載體,受到了學生特別是廣大農村學生家長的歡迎。開學之初,各班主任就將學校會議精神和要求通過班會和家委會及時向全校學生和家長傳達,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個人特點、家庭住址等,依據自愿原則,將學生分成多個合作體。
一是定活動地點。積極和家長聯系,取得他們的支持和配合,選擇有學習條件的家庭做學習地點。二是定活動組長。通過參考學生、家長、教師的意見,分別選出有責任心和上進心的學生擔任各組組長。三是定活動內容。主要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體育鍛煉,以及娛樂游戲、拓展訓練。四是強化負責教師的服務和安全監管措施。要嚴格學生的考勤、交接班制度和應急預案措施,確保學生安全。
組建“校外活動合作體”并不是放松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責任。學生放學后,所有合作體的組長準時和負責教師聯系,然后讓每個學生都和教師視頻通話,以保證授課教師監督學生的出勤。期間,教師還可隨時打電話查詢活動情況,隨時、隨地去學習地點實地查看、處理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教師的監督、組長的帶領下,各活動體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既競爭又合作,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全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然,要想把中小學課后服務真正做好并非易事,需要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廣大家長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它不僅需要學校理念的轉變、制度的調整,還需要推進機制建構、課后資源的整合。平陰縣錦水雙語學校的課后服務工作只是一個嘗試,在現行教育改革的春天,希望能使廣大中小學校有所借鑒。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