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上海大學文學院至今已走過了40年的光輝歲月。她發端于1978年12月的復旦大學分校,積淀于1983年的原上海大學,轉型于 1994年全新組建的上海大學。40年前,驅車萬里道,最謹發軔時;40年后,意氣青云上,經綸事業新。40周年院慶既是文學院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更是文學院繼往開來的新起點。
1978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上海大學文學院的前身“復旦大學分校”創立,1979年遷入西江灣路574號辦學,從最初開設中文、歷史、政治、圖書館四個系,到在全國率先恢復社會學專業,首創秘書學專業,創辦《社會》和《秘書》雜志,影響力遍布全國。
1983年7月,復旦大學分校正式改名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并歸入當時組建的上海大學。這一時期,作為一所應用型文科學校,規模最大時擁有9個系,15個本科專業。
198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院長威廉·瓊斯訪問文學院。開放,從一開始就寫在了文學院的基因里。
1989年6月23日,上海大學文學院秘書系八七級畢業留念。秘書系和后來增設的兩屆政法學專業干部專修科,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重要節點,為一大批單位培養了現代企事業管理人才。
1990年,文學院從西江灣路搬遷到三門路661號。
早期的文學院以應用學科創出了一條全新的辦學之路,為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批的人才,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圖為1982年法律系學生解答百姓問題。
1993年,韓國留學生春季班開學典禮。到今年,文學院已有130余位國際留學生,從東南亞擴大到拉美和非洲。
1999年,文學院搬遷至上大路99號新校區。2011年,經過學科重組和調整,文學院成為以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文化研究為主的文科基礎學院。
1994年5月,四校合并(原上海大學、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組建為新的上海大學。
1997年,文學院搬遷至延長路149號。
2006年6月26日,王安憶、莫言、曹征路、張煒、吳亮、嚴歌苓等作家和陳思和、王曉明、蔡翔、王鴻生等學者出席中文系首屆文學周分組討論會。
2002年4月12日,費孝通先生參加社會發展理論研討會。他曾在復旦分校創設“社會學系”出任名譽教授,還多次通過書信、面談的方式,與第一任黨委書記李慶云探討專業學科的教學研究和師資建設工作。
學院始終致力于推動海派文化的研究和國際交流,圖為2013年7月18日,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項目啟動儀式。“310與滬有約”海派文化傳承主題活動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
“文學之夜”是文學院的一項品牌活動,旨在聚集當代知名作家和文學創作者,走進校園與青年學生零距離互動。至2018年已成功舉辦8屆,累計受眾超6000人次,引起了校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圖為2017年5月4日第七屆文學之夜,主題為“從你的文學路過”。
2017年7月,文學院搬遷到南陳路3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