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剛剛結束的中美元首會晤上提到,“雙方同意采取積極行動加強執法、禁毒合作,包括對芬太尼類物質的管控。”一夜之間,專業術語“芬太尼”走紅網絡。
那么,芬太尼究竟是什么?它是拯救人類的鎮痛良藥,還是引人墮落的危險毒品?它為什么受到重視?
芬太尼最早由比利時醫生保羅·揚森于1960年研制出來,1968年在美國被批準用于醫療用途。不過,我們現在提到的芬太尼,并不是特指芬太尼這一種物質,而是指以芬太尼為主要成分的系列衍生物。
芬太尼是阿片類鎮痛藥的一種,阿片又名鴉片,簡單來說,“鴉片”就是芬太尼的鼻祖。阿片類藥物是構成全麻的催眠、鎮痛、肌肉松弛三大要素中實現鎮痛的支柱藥物,是麻醉和疼痛治療中至今無可替代的良藥。它的典型副作用包括嗜睡、困惑和惡心,更嚴重的副作用包括上癮、低血壓和呼吸抑制。
芬太尼原本是一種安全的高效鎮痛藥,但它又是繼傳統毒品、合成毒品之后的第三代毒品——“實驗室毒品”中的重要成分。2016年年底,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20多年來首次下調了美國人平均預期壽命,許多專家將此歸因于阿片類藥物的濫用。
此前,美國方面指責中國是美國非法芬太尼的最大源頭。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一直高度關注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芬太尼類物質的走私和濫用問題。美國國內目前出現的芬太尼類物質濫用問題,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美國政府在減少需求方面完全可以做得更多。
有觀點認為,隨著此次中美雙方重要共識的達成,對于作為“實驗室毒品”重要成分的芬太尼的規范或會對部分國內藥企產生影響。對此,有分析認為流入美國的芬太尼多為不規范工廠的走私行為,與國內的“正規軍”們并無太大關系。
“醫療渠道上的需求還是在那里,不會有太大變化,地下渠道的交易并非是用于醫藥,這是兩個渠道,兩個消費群體,所以后者被取締,對于正常公司的銷售并不會有影響。”
毒品管制,目前世界各國使用的都是列舉管制辦法,即隨著新情況變化不斷更新列管毒品種類。在我國,芬太尼管制種類已經很多,我國至今已經列管的有25種,聯合國列管23種。這說明,在芬太尼監管方面,我國不僅與世界同步,而且走在前列。
但監管難題在于,“實驗室毒品”是有意識地針對毒品管制目錄來設計,管制速率和設計速率之間不匹配,新的替代品還在源源不斷地研發,和監管比速度。此次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就是將結構和芬太尼類似的化合物全部列入管制范圍,不再像以前一樣,發現一種類似物管制一種。
芬太尼的“產業鏈下游”——麻醉市場一直處于平穩增長趨勢。數據顯示,國內麻醉藥市場規模已遠超百億元。
同比增長12.52%
位列鎮痛藥第二位
有報告指出,隨著老齡化和癌癥患者的增多,麻醉鎮痛藥物市場規模有望穩定增長,芬太尼類產品作為主流藥物,有望分享整體市場的擴容,其中芬太尼銷售規模維持穩定,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則維持15%左右增速。此外,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隨著分娩鎮痛診療試點工作的逐步推廣,有機構認為麻醉藥物將收獲增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