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大潮起珠江。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改革的大門從廣東打開,生于廣州的廣發銀行今年也迎來了三十周年生日。三十年來,作為第一批股份制銀行之一,廣發銀行發揮了金融改革的“試驗田”作用,積極探索金融運行新機制,開辟金融業務新藍海,豐富金融服務新供給,培育金融發展新動力。
廣發銀行提出“公司金融回歸主戰場”戰略轉型,借助第一大股東國壽的股東公司優勢,以“銀保協同”方式,摸索“抓大不放小”。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廣發銀行還主動承擔起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的社會責任,不斷豐富產品體系,推出了“企業通”、“稅銀通”、“電商貸”、“政采貸”等產品,讓無抵押品的企業也有豐富的融資產品可以選擇。2018年,廣發銀行專門配置了110億元小微信貸專項額度,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廣發銀行新發放貸款中超過一半投向了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從余額來看,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全行各項對公貸款的比例超過一半以上。
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發銀行勇立潮頭,下大力氣“輸血”實體經濟,為處于探索與成長期的民營經濟提供了全方位、高質量的支持。正因如此,近日,廣發銀行被評選為“2018值得信任的公司銀行”。
躋身全球銀行百強、去年凈利潤超百億,所謂“三十而立”,廣發銀行之所以能交出自己30歲的滿意答卷,在于該行對公司發展質量的高標準要求。
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巨大,一家銀行如果不想被時代淘汰,就必須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廣發銀行首先關注的就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并將其作為自身發展的根與魂。
廣發銀行自成立之初就與民營經濟同呼吸共成長,持續豐富并優化金融供給。某種程度而言,正是珠三角地方經濟、民營經濟的發展,孕育、成就了廣發銀行。
三十年來,銀企雙方互相支持、精誠合作,形成了良性互動的發展局面。這與國家發展戰略不謀而合,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與民營企業家召開座談會,指出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廣發銀行方面表示,目前實體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銀行業要順勢而為,完善戰略定位和市場策略,在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時,謀求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2016年,中國人壽成為廣發銀行的單一大股東。在其“神助攻”之下,廣發銀行通過協同為客戶提供資產管理、貸款、保險、投融資等一攬子金融服務,實現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銀保協同”在大企業、大項目中優勢明顯,銀保雙方在投融資業務合作上具有較高契合度,一方面保險資金具有偏好于長久期、大規模、高評級、追求固定回報的特點,與股份制銀行長短期結合、差異化定價的信貸結構形成天然互補;另一方面,銀行得益于廣泛的網絡布局,在市場信息、客戶資源、風控手段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通過借助銀行渠道資源,保險可拓寬資金投資渠道,顯著提升投資運作效率。
以養老項目為例,“險資+授信”是廣發銀行為養老項目提供綜合金融方案的主要形式。其中,國壽運用險資長久期等特點對養老項目進行直接股權投資,廣發銀行以授信方式參與其中,成功試水投貸聯動、股債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