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菲利普·舒馬赫 蘇永偉 馬丁·弗蘭茲
摘要:德國是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農業產業化導致動物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田地里糞肥的排放量不僅大量增加,且有擴散的趨勢,從而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這不僅對人們的健康,而且對未來生產的發展均造成了很大的風險。研究介紹了德國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情況,并以奧登博堡-明斯特蘭德為例,對農業產業化中動物的糞肥排放風險進行識別,給出了降低農業產業化中的糞肥排放風險的可行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糞肥;風險識別;德國
中圖分類號:S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18-012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8.03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Risks of Manure i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Case of Germany
KIM PHILIP Schumacher1,SU Yong-wei2,3,MARTIN Franz3,ZHANG Yue-qiang3,4
(1.University of Vechta,Vechta 49377,Germany;2.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3.Osnabrueck University,Osnabrueck 49074,Germany;4.Wuhan Textile University,Wuhan 430200,China)
Abstract: Germany is a country with a highly developed agriculture, bu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esulted in growing amounts of animal manure spread on the fields due to the expanding scale of animal breeding. This development results in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ich is not only risky for the people's health but also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Therefore,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basic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Germany, gave an example for identifying the risks related to animal manure i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area of the Oldenburger Muensterland and gave recommendations for action aiming at reducing the risks of manure i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anure; risk identification; Germany
德國是世界農業發達國家之一,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耕作技術和養殖技術。但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德國仍然存在糞肥排放量大、污染嚴重、風險高等問題,特別是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集聚的地區尤為嚴重。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滲透到農業生產領域。隨著農業生產的全球化和工業化以及在其發展過程中帶來的風險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1]。然而,許多研究大多是側重于具體的風險,如僅研究環境風險或經濟風險,或處于風險中的具體行為者,如僅研究農民或消費者,而未將具體行為者和風險研究結合起來。基于此,本研究試圖對可能涉及集約化農業生產網絡的風險問題進行綜合研究,將使用全球生產網絡(GPN)分析方法從價值、權力、嵌入性和風險等方面對德國農業產業化中的糞肥排放風險問題進行研究[2]。
本研究以德國奧登博堡-明斯特蘭德為例,對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的糞肥排放風險進行識別并給出降低糞肥排放風險的對策與建議。在研究過程中,為了得到更為充實的數據資料,在準備好訪談資料的基礎上,與來自農業企業、農業協會和當地政治家的利益相關者進行談話和訪談。
1 德國農業產業化概況
德國的主要農產品包括牛奶、豬肉、牛肉、家禽、谷物、土豆、小麥、大麥、卷心菜和甜菜等。在德國一些地區,像葡萄酒、水果和蔬菜這樣的園藝產品不僅種植面積大,產量也非常高。據統計,1949年德國有13.41億個家庭農場,但2016年僅剩下27.54萬個家庭農場[3,4]。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私人農場被改造成大型社會主義農場;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有一個基于市場的集中過程。由于小型農場的利潤很低,加上工作量很大,許多農民出售或出租其農場,并尋找農業以外的工作。封閉農場的土地通常由剩余的農民租用。在這個集中的過程,尤其是大型的且越來越少的農場仍在進行。特別是過去的數年,超過100 hm2的農場數量增加。雖然農場數量減少了,但通過更有效的生產方式,生產力實際上增加了。機器逐漸取代了手工生產。
德國農業的密集程度有很大不同,其中以聯邦下薩克森州最西部的地區和聯邦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北部地區構成了高度工業化的農業和動物密集生產區域,形成了核心的農業企業集群。而在這農業企業集群中,尤以奧登博堡-明斯特蘭德地區為代表。奧登博堡-明斯特蘭德位于德國西北部,隸屬于聯邦下薩克森州管轄。2014年,下薩克森州生產了2 900萬t肉類,占德國32.3%的豬肉產量和59.1%的家禽產量。除了國內市場份額較高之外,下薩克森州2014年肉類的出口量占到德國肉類總出口量的30%,在出口市場方面,荷蘭、意大利和丹麥是主要市場,對中國的出口也大幅增加。同時,下薩克森州的礦產和有機肥料年產量為8萬t,在土壤和地下水方面存在一定的風險。2017年有更嚴格的化肥管理要求,按消費量170 kg/hm2計算,加劇了更多地區的剩余,也對環境污染帶來了一定的潛在風險。此外,屠宰場的用水量高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也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5-7]。
2 德國農業產業化中糞肥排放風險識別
隨著農業產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動植物生產集中在奧登博堡-明斯特蘭德地區,導致該地區的糞肥排放風險問題尤為嚴重。本研究將以奧登博堡-明斯特蘭德為例,從風險、價值、權力、嵌入性等方面對德國農業產業化中的糞肥排放風險進行識別,具體的識別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看出,德國農業產業化中的糞肥排放風險主要包括環境風險、產品風險、抵抗風險、監管風險、經濟風險等5類。
1)環境風險。由于德國有相當大比重農產品的生產,特別是肉類產品的生產聚集在奧登博堡-明斯特蘭德及周邊地區,導致這些地區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出現大量的糞肥和化學肥料的排放,包括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從而污染了水和土壤,再加上動物疾病可能引起的潛在危害,極易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環境風險問題,既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又會引發一系列其他潛在風險。在這種風險影響下,可通過對農田進行糞便處理,實現集約化農業;通過生物能源生產增值等方式創造價值,基于強大的網絡嵌入性和農業部門對有價值信息的捕獲,充分發揮農民和農業企業的權力和有效作用。
2)產品風險。農民或農業企業利用受到污染的土壤和水進行農業產業化活動,必然會導致生產出的農產品質量不符合要求,出現相應的產品風險,同時還會帶來居民飲用水的污染和牲畜用水的污染,從而會進一步擴大產品風險的范圍,結果造成生產者的聲譽資本嚴重下降,從而影響這些公司的價值實現和價值增值。在此種情況下,農民和農業企業協會便試圖去尋找降低環境和產品風險的辦法,但由于環境和產品風險導致消費者對該地區產品的負面看法,這些產品可能會影響到該地區的所有行為者,最終對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產生不良影響。
3)抵抗風險。消費者出于人身健康的考慮,要求消費的農產品是綠色的、無污染的、健康的。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必然會對生產出的帶有污染物的農產品產生抵抗,從而會改變他們的消費模式和消費主張,同時產品風險和環境風險可能會危及到不受密集型農業影響的公司的聲譽資本,這樣可能影響到這些公司的產品收益和價值。由于消費者的選擇權力可以表現為抵制產品、同時消費者的選擇權力還會影響到國家或超國家層面的制度權力。再加上區域層面的強烈嵌入,導致他們可能會抵制集約化農業商業模式,這些行為的出現均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的正常運行。
4)監管風險。在上述一系列風險的影響下,基于降低風險、保障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考慮,政府部門可能會停止對農業生產者的補貼,同時禁止農業生產者采用目前的生產方式生產農產品,還會出臺更為嚴格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檢疫規定。在這些措施的影響下,農業生產者的生產經營活動必然會受到更多的監管和管制。監管風險的存在,可能導致農民和農業企業的收入下降,同時權力機構可以建立更強的法規、更嚴格地執行現行法規,通過強大的網絡嵌入影響地區權力機構,從而降低監管風險。
5)經濟風險。農業生產者生產出的農產品很難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從而導致農業生產者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的收入大大減少,同時出于環境保護的新規定,農業生產者需要在降低環境污染方面加強投資,勢必還會降低農業生產者的收入水平,從而帶來一定的經濟風險。經濟風險的發生,可能會危及集約化農業經營模式,從而會進一步影響農業生產者的收入,為此,可通過農民集體和公共關系活動者游說,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經濟風險。
上述風險之間存在很強的內在聯系。由于糞肥排放造成環境風險,在環境風險條件下,生產出的農產品質量必然是不可靠的,從而帶來產品風險,在消費者看來,消費無公害、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是確保其身心健康的基本前提,因此消費者對出現的產品風險會形成強有力的抵抗,進而出現抵抗風險,在以上3種風險出現后,政府及有關管理部門必然會出臺更為嚴格和強有力的管制措施,從而對農民和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形成監管風險,面對政府及管理部門出臺的更為嚴格的管制措施,農民和農業企業必然要在降低環境污染等方面加大投入,從而加大成本支出,最終使得農民和農業企業的收入減少,形成經濟風險。
3 降低農業產業化中糞肥排放風險的對策
1)將動植物農產品的生產更均勻地分布在全國各地區。尤其是肉類產品的生產要分散地、均勻地分布在全國的不同區域,不要過度集中在某一區域,這樣做一方面可調節不同區域的農產品產出量,另一方面伴隨著各地區農產品產出量的減少,還會大大降低糞肥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水平。從目前來看,德國有相當大比重的農產品,尤其是肉類產品的生產聚集在德國西北部地區,結果造成這一地區糞肥的污染嚴重過剩。因此,通過將農產品的生產分散在全國的不同區域,可有效降低各個地區糞肥風險的發生程度。
2)通過價格手段調節肉類產品的消費量,進而調節肉類產品的供應量,最終實現降低環境風險的目的。在德國,肉類產品相對于蔬菜等農產品來說,價格低廉。由于價格較低使得更多的消費者對肉類產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甚至會出現用肉類產品替代對蔬菜產品的消費,最終導致肉類產品的消費量一直處于高位運行。據有關數據統計,2014—2016年,德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的肉類產品均在6 000 kg以上,其中以豬肉消費量最多,豬肉消費量占到肉類產品總消費量的60%左右[8]。這與中國完全不同,中國則是肉類產品相對較貴,而蔬菜等農產品相對便宜,因此對蔬菜等農產品需求量更大。通過價格手段提高肉類產品的價格,積極引導消費者少消費肉類產品,在需求量減少的情況下,也能對肉類產品的供應量起到調節和控制的作用。肉類產品的產出量減少了,自然所造成的環境風險也就小了。
3)對糞肥的排放要有更嚴格的管制措施。糞肥的排放已經造成了很多的環境風險問題。在糞肥排放方面要有更嚴格的規定,要用一些管制措施去約束農業生產者,不要讓他們在田地里排放如此多的動物糞肥,同時要采用一定的技術措施對這些糞肥進行適當的處理,以減輕糞肥排放造成的各種風險。
4)要對農民和農業企業進行宣傳教育。有些農民和農業企業對于政府及管理部門出臺的關于規范糞肥排放問題的規章制度不是很清楚,或有些農民和農業企業雖然清楚但不夠重視,結果導致這些規章制度沒有很好的實施,從而沒有起到規范糞肥排放的作用。因此,要對農民和農業企業加強宣傳教育,讓其按照規章制度合理排放糞肥,最大限度降低糞肥排放的風險。
5)加強技術管理,對農田進行糞便處理。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深入發展,德國在動植物農產品生產方面的分工越來越細,同時每一個農場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糞便可能會排放出來,從而帶來更多的潛在風險。為此需要加強技術管理,采取更為先進的技術措施,對糞便進行處理,以減輕糞便對農田的污染,實現無公害、綠色化生產,從而有助于農業產業化的順利進行。
4 小結
本研究以德國奧登博堡-明斯特蘭德為例,使用全球生產網絡(GPN)分析方法從風險、價值、權力、嵌入型等方面對德國農業產業化中的糞肥排放風險問題進行識別和闡述,這些風險主要包括環境風險、產品風險、抵抗風險、監管風險和經濟風險5種類型。針對如何降低這些風險,本研究提出將動植物農產品的生產更均勻地分布在德國各地區;通過價格手段調節肉類產品的消費量,進而調節肉類產品的供應量;對糞肥的排放要有更嚴格的管制措施;要對農民和農業企業進行宣傳教育;加強技術管理,對農田進行糞便處理等措施。
參考文獻:
[1] YEUNG H W C,COE N M. Toward a dynamic theory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Economic Geography,2015,91(1):29-58.
[2] TAM?魣SY C. Intensivierung der Landwirtschaft im Oldenburger Münsterland[J].Standort,2014,38(4):203-207.
[3] DANNENBERG P. Landwirtschaft und l?覿ndliche R?覿ume[A].In:KULKE,E.(Ed.):Wirtschaftsgeographie Deutschlands[M].Heidelberg:Spektrum,2010.76-100.
[4] 9 000 landwirtschaftliche Betriebe weniger als im Jahr 2013.2016[EB/OL].https//:www.destatis.de/DE/PresseServic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17/01/PD17_026_411pdf.pdf;jsessionid=E17E53E641
C5F8A004E798D30191A4B8.cae2?__blob=publicationFile[accessed:16.082017]
[5] LSN-Landesamt für Statistik Niedersachsen. Fleischerzeugung in Deutschland und Niedersachsen 1994 bis 2014[EB/OL].https//:www.statistik.niedersachsen.de/download/104987[accessed:22.12.2016].
[6] KLEIN O,TAM?魣SY C. The ambivalence of geographic origin effects:Evidence from the globalizing pork industry[J].Zeitschrift für Wirtschaftsgeographie,2016,60(3):134-148.
[7] LWK-Landwirtschaftskammer Niedersachsen. N?覿hrstoffbericht in Bezug auf Wirtschaftsdünger für Niedersachsen 2014/15[M].Oldenburg:Landwirtschaftskammer Niedersachsen,2016.
[8] Pro-Kopf-Konsum von Fleisch in Deutschland nach Art in den Jahren 2014 und 2016[EB/OL].https://de.statista.com/statistik/daten/studie/311479/umfrage/pro-kopf-konsum-von-fleisch-in-deutschland-nach-arten/[accessed:16.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