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秀
鹽城工學院
產業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催生著新產業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農業旅游即是農業與旅游業有機融合而成的新型業態,它豐富和拓展了旅游資源的類型,同時也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農業旅游在歐洲又被稱為“鄉村旅游”,起源于德國的山區和法國的沿海地區[1]。國外對鄉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旅游與農業的關系[2](Aliza Fleicher,2000)、鄉村旅游的運行機制[3](Donald GetZ,2000)、鄉村旅游的經濟和社會影響[4](Briedenhann,2004)、社區居民對發展鄉村旅游的態度[5](Gemma Canoves,2004)等方面。國內研究主要集中農業旅游(或鄉村旅游)的內涵[6]-[7]、發展模式[8]-[9]、問題和對策[10]-[12]等方面,其中吳耀宇[13]、丁鴻[14]、靳誠等[15]、吳丹[16]、李靜會[17]等從不同角度研究了江蘇農業旅游的發展。總體來看,國外對農業旅游的研究已比較深入,但國內的研究內容則較多集中在農業旅游發展模式、現狀、問題及對策等方面,研究視角多以旅游為主,而從產業融合視角的相關研究成果則相對較為缺乏。本文嘗試以旅游業和農業均較為發達的江蘇為例,基于灰色關聯法定量測評其旅游業和農業的融合程度,希望能為我國農業旅游的深度開發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導。
作為一個旅游資源豐富和農業發達的大省,江蘇的農業旅游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2016年江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量占全省游客總人數的36%,成為江蘇旅游業發展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旅游景區類型多樣,農業旅游產品不斷豐富。截止到2016年底,江蘇擁有眾多各級各類鄉村旅游發展示范區或基地(表一),還有特色各異的農家樂、田園農莊、休閑農莊、采摘籬園等數千家。

表一:江蘇鄉村旅游發展概況(截止2016年底)
江蘇農業旅游將農業生產及銷售與鄉村田園風光觀光有機結合,積極開拓產業新業態,增加就業,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截止2016年底,江蘇鄉村旅游直接從業人員總數已達42萬人左右,涉旅農民年收入高于普通農戶25%以上。農業旅游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改變了農民生活方式,促進了農業和農村文化的發展,社會效益同樣顯著。
產業融合是農業旅游的本質。因此如何科學測評旅游業與農業的融合度(關聯度),引起很多學者的關注。對于產業關聯度的測算,常用分析方法是利用投入產出表計算產業影響力系數和產業感應度系數,但此方法需要有大量的數據支撐,一般情況下較難實現;相比之下,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因對數據量要求不高而被普遍使用[18]。灰色關聯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據各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各序列的聯系是否緊密,兩者的曲線幾何形狀越接近,相應序列的關聯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本文擬采用灰色關聯法對江蘇農業與旅游業的關聯水平進行初步評價。步驟如下:
(1)確定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本文擬測算農業與旅游業(包括旅游業、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灰色關聯度,因而選取農業產值數據作為參考數列,將旅游業、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作為比較數列。
(2)對參考數列與比較數列的無量綱化處理。本文采用均值化法進行。
(3)求參考數列與比較數列的灰色關聯系數ξ,ρ為分辨系數,取0.5,見公式1。
(4)求關聯度 ri,見公式 2。

本文將國內農業旅游發展較好的上海、浙江、四川、山東四省市與江蘇進行對比分析,以便在橫向比較中更好地認識江蘇農業旅游發展和農旅融合度水平。
本文通過查閱六省市2004-2015年統計年鑒,獲取2003—2014年六省市的農業總產值、旅游總收入、國內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各項數據,以農業總產值數據為參考數列,分別以旅游業總收入、國內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數據為比較數列,利用灰色系統理論建模軟件3.0,對六省市農業與旅游業(包括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的關聯性分析。計算結果表二。
由表2結果可知,江蘇農業旅游中兩個產業的融合度一般。其中旅游業與農業的灰色關聯度為0.6449,在六省市中處于中等水平,低次于四川和遼寧,高于上海、浙江和山東;國內旅游與農業的發展保持著較高的關聯度,灰色關聯度為0.6724,僅次于四川;但江蘇的入境旅游與農業發展的灰色關聯度相對較低,僅高于浙江,低于其他四省市,表明江蘇農業旅游在吸引入境游客方面相對乏力。未來江蘇農業旅游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農業和旅游業的產業關聯,尤其需要在農業旅游發展中融入更多的有特色的農業和農村文化,以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表二:江蘇等六省市農業與旅游業發展的灰色關聯度
為進一步了解江蘇農業旅游發展的農旅融合度的空間差異,本文進一步對江蘇13個地市的農旅融合度進行測評。通過查閱江蘇統計年鑒2004-2015年獲取相關數據,然后同樣以農業總產值數據為參考數列,以旅游業總收入、國內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數據為比較數列。經計算得出13地市農業與旅游業的灰色關聯度如表三和圖一。
由圖表可以看出,江蘇各地市農旅融合度存在差異,同時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與農業的融合也明顯不同。從旅游業與農業總體融合度ri來看,農業大市宿遷和鹽城最高,高于0.65;而旅游業發達的南京和蘇州ri最低,均低于0.6;連云港、南通等其他城市的ri值介于0.6--0.65之間,居中等水平。各市國內旅游與農業的灰色關聯度r1均略高于旅游與農業的總體灰色關聯度ri,區域差異表現也基本一致,也是宿遷和鹽城最高,蘇州和南京最低,稍有區別的是連云港和南通的r1均高于0.65。入境旅游與農業的灰色關聯度r2最低,全部低于0.65,差距也相對較小,其中鹽城最高,南京最低。
出現以上結果的原因與各市旅游業的發達程度以及農業旅游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蘇州、南京兩市旅游業發展總體水平居全省前列,傳統旅游資源品位高,度假休閑、會展、養生等各類旅游發展也很迅速,旅游市場總額龐大,因此農業旅游雖然也發展迅速,但在整個旅游業中所占份額較小,使得旅游業與農業的關聯度相對較低,但也說明這些城市農業旅游未來的發展空間更大。鹽城和宿遷等城市傳統旅游資源整體品味相對較低,但農業旅游優勢明顯,在旅游業發展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使得旅游業與農業的關聯度相對較高。需要說明的是,旅游業與農業的關聯度大小和旅游業及農業旅游的發達程度并不完全一致。關聯度高主要表明農業旅游在整個旅游業中比較受重視,占有的優勢更明顯,農業資源的旅游價值得到較充分開發。

表三:江蘇13地市農業與旅游業發展的灰色關聯度
江蘇是“魚米之鄉”,農業資源豐富,旅游業亦較為發達,但旅游業與農業的關聯度并不高,仍有大量農業旅游資源未被開發利用。其中國內旅游與農業的關聯度高于入境旅游與農業的關聯度,說明農業旅游吸引較多的國內游客,但對入境旅游者的吸引力相對較低,在入境旅游產品體系中農業旅游產品的品質有待提高。
在江蘇13地市中,旅游業與農業的關聯度存在明顯差異,且均表現國內旅游與農業的關聯度高于入境旅游與農業的關聯度。總體來說,旅游業最發達的南京和蘇州,關聯度最低,而農業大市宿遷和鹽城,二者的關聯度最高。表明南京和蘇州的農業旅游在旅游業中的地位有限,農業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不夠,其他城市旅游業與農業的關聯度相對較高,農業旅游地位比較突出,但總體關聯度都有待提升,尤其要提高農業旅游發展的層次和水平,拓展產業融合的深度和廣度。
江蘇需要加大農業旅游的深度開發,可通過政策引導開發更多高品質的農業旅游產品,提高旅游業與農業發展的融合度;要增強農業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加大宣傳促銷,提高農業旅游產品在入境旅游市場的吸引力。南京、蘇州等城市旅游業相對發達的城市,應積極探索更多的農業旅游開發模式,加大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等多種農業旅游形式的開發力度,提高農業旅游在旅游業中的市場份額和地位;宿遷、鹽城等農業大市要在加大農業旅游開發力度基礎上,重點提高農業旅游產品質量,拓展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深度,優化農業和旅游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