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荷蘭特派記者 李炫旻

荷蘭在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以小國大業的形象排名第六。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荷蘭物流行業高度發達。此外,高科技也被認為是該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那么,在高科技領域,荷蘭存在什么樣的投資機會?荷蘭政府對外國投資者的態度如何?《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個以郁金香和風車出名的浪漫國度。
埃因霍溫:老城新活力
從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往南行駛將近兩小時后,一座20多米高的黃色混凝土高塔出現在記者視野中。同行的荷蘭政府官員告訴記者,這座塔所在的地方曾經是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的老廠區。1891年,飛利浦在荷蘭埃因霍溫創建了一家生產電燈泡的公司,并在這里設立電子研究中心,建設研發設施,并不斷發展走出這座小城,成為如今全球領先的電子產品制造商。
過去一個多世紀,飛利浦依然影響著埃因霍溫,其留下的資源幫助這座工業城市孕育了完備的高科技產業鏈,再加上上下游的供應商,使埃因霍溫成為歐洲四大高科技聚居地之一。如今,埃因霍溫被譽為荷蘭的硅谷,專利密度位居世界第一,在高科技產業上以半導體、地圖導航、自動駕駛、納米技術、高科技材料、數據科學等方面聞名。
埃因霍溫是荷蘭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不過,當記者從飛利浦的老廠區步行前往埃因霍溫高科技園區時,仍然能從擦肩而過的各國面孔和街邊的尖端建筑設計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活力和創新能力。近幾年,受到當地政府政策的吸引,前往埃因霍溫投資優勢產業的中國公司正在逐漸增多,給當地的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大約有40家中企在埃因霍溫成立了公司。“我們非常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國高科技企業來投資,和當地的公司在研發項目上合作,壯大荷蘭的高科技生態系統,并帶來新的技術和人才,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中國和荷蘭都能從這樣的合作關系中受益。”埃因霍溫智慧港項目市場部經理安娜米克·布萊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上下游產業鏈完備
中國的數字地圖內容提供商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近年來在荷蘭投資的高科技中資企業的一個縮影。2011年,四維圖新全資收購荷蘭本土地圖提供商Mapscape,并于同年在埃因霍溫成立了荷蘭分公司。四維圖新歐洲公司的實驗室高級項目經理馬爾科·馬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埃因霍溫是全球導航系統的搖籃,歐洲最大的導航設備制造商TomTom就是在這里成立的,產業鏈上的供應商和服務商也集聚在此。比如,(四維圖新)收購的Map?scape在地圖數據收集和軟件開發上經驗非常豐富,所以我們在荷蘭投資不僅僅是為了進軍歐洲,也是為了技術的交換和人才的整合,基于此公司可以更大程度地進行創新。”
馬斯同時表示,對于四維圖新未來的業務發展,荷蘭的研發同樣也很重要。“公司未來會設計自動駕駛的汽車芯片,而埃因霍溫在半導體行業處于領先位置。荷蘭著名半導體設備制造商ASML總部就設在埃因霍溫,因此我們希望埃因霍溫的高科技產業優勢能帶給我們更多機會。”
荷蘭創新中心外資投資部總監方富德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荷蘭經濟的一大吸引力在于完備的上下游原始設備制造商,“不僅僅是硬件和設備上,也在高科技產業的零部件上。我們也給歐洲的很多公司,比如德國的企業,供應產業鏈”。
全球最開放的國家之一
方富德認為,中國和荷蘭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同樣很有前景。除了已經廣為人知的豐富風力資源,荷蘭同樣是全世界電動車的領跑者。“荷蘭的人口密度在歐洲名列前茅,政府也在想辦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在新能源領域,荷蘭政府的立法非常開放。如果你買電動車,政府會給你補貼。如果你在住所附近安裝充電設施,也能得到政府的補貼。”方富德表示。比亞迪歐洲子公司汽車銷售分部的商務拓展經理馮洎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荷蘭對于新產品和新技術都非常開放,政府用退稅的方式來鼓勵(這個行業的)公司,幫助推廣新能源。”
除了新能源外,方富德還提到了自動駕駛,并鼓勵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企業在荷蘭建立測試和模擬駕駛中心。“荷蘭政府在自動駕駛測試上的立法非常開放,專門設立了公開空間來進行測試,不僅荷蘭本土企業能使用,國外的企業也能用。”
荷蘭在投資政策上是全球最開放的國家之一,并不會以國家安全為由來阻止外國公司收購本土高科技企業。“合作是形成荷蘭獨特高科技生態環境的重要部分,我們相信沒有合作,就沒有進步。所有的合作都是在高度信任和平等交換的前提下進行。”布萊斯說道。
荷蘭外商投資局副局長漢斯·庫珀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為吸引更多國外高科技公司投資,荷蘭推出創新一攬子計劃,某些特定高科技企業的所得稅稅率被調整為7%,遠低于21%-25%的公司稅基本稅率。同時,進行特定研發活動的公司,其研發工資成本未超過35萬歐元的部分,可享有32%的減稅優惠(初創公司可高達40%),超過35萬歐元的部分,可享有14%的減稅優惠。▲
環球時報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