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醫改政策和各類高新技術憑借強大的能力,將中國的醫療信息化產業推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對于2017年的醫療行業來說,有哪些關鍵詞是有重大影響力的呢?
NO1.信息科職能轉型
從1995年到現在,中國醫療信息化產業走過了一個偉大的時代。《2015-2016年度中國醫院信息化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4月,住院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門急診醫生工作站等系統的實施比例均已超過65%。需求的暴增,必然會給醫院信息科帶來更為多元化的挑戰,面對變化了的宏觀環境和市場需求,信息科職能轉型迫在眉睫。
NO2.DRGs
醫療質量管理與分析系統(DRGs)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比較先進的支付方式之一,其通過統一的疾病診斷分類定額支付標準的制定,達到醫療資源利用的標準化。DRGs進入中國到現在,其應用范圍已經從最初的住院患者付費,延伸到了醫療質量管理、醫院評價、醫生評價等多個方面,受到了行業領導者和醫院管理層的高度重視。
NO3.分級診療
分級診療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最終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從而實現各級醫療機構職能回歸的理想就醫格局。2009年,國家級政策首次提出分級診療概念,分級診療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NO4.醫聯體
醫聯體建設的初衷是平衡大醫院與小醫院之間的門診量,共享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醫聯體是通過搭建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數據的跨機構流通和交換,醫聯體內所有醫院統一資源調配,醫療、專研儀器設備實行專營共用;檢驗結果、資源調閱互用;預約掛號、病人醫囑信息、診斷信息、檢驗檢查數據和社區健康檔案信息共享等。
NO5.互聯網醫療
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中國醫院互聯網化專題研究報告2017》指出,目前中國醫院互聯網化處于移動端的啟動期。未來10年,互聯網將成為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互聯網醫療的最大價值就在提高診療效率和用戶體驗,通過將互聯網與醫療深度融合打造“智慧醫療”,不僅推動了醫院智慧管理及醫療技術、醫學科研等的發展,在醫療服務方面,掛號、復查、支付、會診等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來實現,病人的就醫模式發生了變化,也進一步重構了檢查、檢驗、預約和取藥的模式。
NO6.人工智能
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下一步將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發展,當然,人工智能與醫療行業的深度融合也被列入重點任務。同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會議公布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標志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
NO7.網絡安全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各類高新技術在健康醫療領域的逐步落地,醫療資源的配置和利用率都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但醫療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任何新的探索和嘗試都要承擔巨大的安全風險。
NO8.數據應用
繼2016年六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布局之后,2017年6月,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一牽頭組織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隊”正式宣布籌建。
NO9.醫療云
醫療云是醫院信息化服務的新模式,其通過云端為醫院提供所需的各項業務應用,從而有效的避免基礎設施重復投資和多點維護成本高的歷史問題,此外,云技術成縮短項目周期和個性化需求實現方面的優勢也是相當明顯的。
NO10.物聯網
不可否認,物聯網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價值已經逐漸顯現。實踐證明,物聯網技術的出現,能夠幫助醫院實現對醫生、護士、病人、設備、物資、藥品等醫療對象的智能化感知和處理,支持醫院內部信息化、設備信息化、藥品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簡單來說,物聯網既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也幫助醫院實現了開源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