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寒

美國高等法院大法官魯斯· 巴德· 金斯伯格
在如今這樣一個年輕偶像被過度崇拜的時代,這個85歲的美國老奶奶卻被當成了很酷的標志,印在馬克杯、T裇、刺青上。她被戲稱為“Notorious R.B.G”,由愛戴她的年輕一代根據著名饒舌歌手綽號“The Notorious B.I.G.”化來,以此命名的輕博客讓她在年輕人群體里得到了更廣泛傳播。她被P成各種漫畫、電影形象,并受到諸多致敬式cos(裝扮類角色扮演)。最近她的同名紀錄片掀起大范圍的討論,讓人進一步了解了這個“全球網紅”。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出身猶太家庭。上世紀50年代,她考入了康奈爾大學。在那個時候,有一個戲謔之語: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姑娘早點嫁出去,就把她送入康奈爾,因為那里男女生的比例是四比一。如果一個女孩在康奈爾還沒有找到人生伴侶的話,金斯伯格在紀錄片里開玩笑說,“那她真是無可救藥了”。
高中畢業的前夜,久患病的母親去世了,魯斯從小和母親的關系非常緊密,母親的一句話讓她記了一輩子:做一個淑女,但要獨立。
在康奈爾讀大一時,她“從未有過一次重復的約會”。在這里她也邂逅了自己一生摯愛、未來的丈夫馬丁·金斯伯格。老年的馬丁后來在一次演講中說,幾次約會下來,他覺得“魯斯不僅美麗,還非常聰明”。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自己后來在采訪中說,當時馬丁是唯一在乎她“頭腦”的男人,這在50年代的男人中,并不多見。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康奈爾畢業后,她結婚了。馬丁隨后征召入伍,她跟隨去俄克拉荷馬州居住兩年。馬丁退役后,夫婦二人一起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
在哈佛期間,金斯伯格仍然成績優秀。她是《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在哈佛,或美國任何一所大學的法學院,只有最出色的學生們才能擔任這類期刊的編輯,這一傳統延續到了今天。
但是,如果僅僅是“個人優秀”,金斯伯格當然不會成為如今影響了這么多人、被全社會發自內心崇敬的女性。這部紀錄片不僅讓女性觀眾得到一種性別意識上的鼓舞,還讓人學習:如何把從“我”出發的利益,用一種更宏大的視角去看待它,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竭盡全力地去影響一代人乃至整個社會。
從哈佛轉學至哥倫比亞法學院后,金斯伯格同樣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哈佛和哥倫比亞的男性校友們大都在律師事務所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但成績優異的金斯伯格卻沒有被錄用。有同學找到負責招聘的事務所負責人,推薦她,那人卻回答說:“但是,我們事務所從未招收過女性律師啊……”
當時美國的女權運動已經很熱烈,要求平權的女性活動家、演講家不時出現,但金斯伯格卻很早意識到自己不是那樣轟轟烈烈的人,她所擅長的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法律——對長久以來形成的不平等現狀,一步一步做出立法上的改變。
在金斯伯格的職業生涯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案件是1973年的“Frontiero V Richardson案”。金斯伯格畢業后雖沒能進入律師事務所,但她為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的帕爾米耶里(Edmund L. Palmieri)法官做了兩年法律秘書。隨后,她將職業生涯轉向學術,進入高校擔任教職。她在社會活動中也很活躍。在羅格斯(Rutgers)大學,她參加為新澤西州學校教師爭取產假的斗爭。1970年,她參與創辦了美國第一本專注于女性權利的法律雜志《女權法律報道》。隨后,她與人一起創立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成為律師后,在這個聯盟的框架下,金斯伯格和同事們關注著進入最高法院的女性權利案件。如遇到此類案件,她們一般都會想辦法接手過來,以期造成更大的影響。“Frontiero V Richardson案”就是被她們挑中的案件。
莎倫·弗朗蒂羅是一名空軍少尉,大學畢業后結了婚,然后加入了空軍。很快她就發現,其他已婚男同事都有房屋補助,自己卻沒有。她到薪酬部門詢問,工作人員卻表現出很吃驚,認為女性沒有房屋補助是很正常的事,且空軍愿意招她進來,她就應該覺得慶幸了。
同樣的事金斯伯格本人也經歷過。她在大學擔任教職的時候,驚異地發現自己的工資比同等職位的男同事少。她向院長詢問,對方卻說:“魯斯,你的這些男同事,他們都有妻子和孩子需要撫養,而你的丈夫在紐約已經有一份高薪工作了呀。”
在莎倫案中,金斯伯格的當庭陳述十分精彩:“對性別的區別對待,含有不平等的評價體系。現在的一些傳統觀念,將女性在職場受到的不公,美化為‘保護女性……”
紀錄片中,金斯伯格受訪回憶,當時這個案子的法官、工作人員等大都是男性,但在她的法庭陳述開始后,沒有一個人打斷她。金斯伯格用翔實的資料和精準的語言,為當庭法官們講述了女性長久以來受到的歧視。最終,莎倫·弗朗蒂羅贏得了自己想要的補助。金斯伯格本來想要贏得像前輩律師瑟古德·馬歇爾那樣的勝利——馬歇爾促成將種族平等寫進了憲法,金斯伯格也希望通過莎倫案能將反對性別歧視寫進憲法,從此,任何性別歧視的行為都會被認為是違憲。但是,一票之差,當時沒有能夠讓判決成為真正的法律。

2011 年1 月25 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前,與金斯伯格擁抱致意
1996年,一名高中女生想報考弗吉尼亞軍事學院(VMI),卻被告知VMI從來不招收女性。這是美國最后一個只招收男生的公立學校。案子最終上訴到最高法院,大法官們以七比一的投票認定,VMI以性別為招生條件,違反了平等法案的第14修正案。自此,VMI不得不開始招收女性生源。金斯伯格是參加投票的大法官之一,案件的最終判決也是由金斯伯格撰寫,這在當時是破例。美國最高院的多數意見(majority opinion)通常由最資深的大法官撰寫,而當時金斯伯格作為大法官的資歷位居倒數第二。但當時的大法官奧康納,也是美國最高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直接讓金斯伯格撰寫了這個最終判決,這是因為此案中援引的第14修正案,正是來自金斯伯格當年勝訴的一起案件——里德訴里德案,美國最高法院由此第一次將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平等保護條款推及到婦女權益保障。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多年來金斯伯格在女性平權領域一直有著出色成績,在成為大法官之前,她在美國最高法院辯護的6宗爭取女性權利的案件,有5件獲勝。
對VMI的判決一出,很多人也曾質疑在這樣一個多年來以招收男性為傳統的軍事院校,規定以后招收女性,是否會毀了這個學校?金斯伯格當時就回答:多年后,你們看看這些女生做出的成績,會感到由衷的自豪。
2006年,美國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奧康納退休,金斯伯格成為最高法院唯一的女大法官。在這之后一系列關于女性權益受損的訴訟案中,她開始更加堅定地輸出立場。
2007年,一起墮胎案讓她公開宣講,女性應該擁有選擇墮胎的權利。一個月之后,一起男女薪酬不平等案件讓她再次站了出來,要求國會廢除最高法院做出的判決,這一罕見的出格舉動為她贏得了美國女性的普遍好感。奧巴馬上任后,簽署的第一份法案便是《莉莉·萊德貝特公平薪資賠付法》,讓金斯伯格的聲望繼續提升。
而真正令金斯伯格成為“網紅”的,是2014年的“Burwell v. Hobby Lobby”(Burwell訴Hobby Lobby公司)案。一家擁有宗教信仰的私人公司以違反《恢復宗教自由法案》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為由,起訴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中心,反對強制適用《可負擔健保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說這一法案要求公司為員工提供的20種避孕措施保險中,有4種與其宗教信仰不符。最終,最高法院卻以五比四的投票結果,支持了私人公司的訴求。
金斯伯格隨后發表了自己長達35頁的“異議”。她指出,“在這份令人吃驚的涵蓋范圍極廣的判決中,法院認為只要商業企業,包括公司、合伙和個人企業在內,認為法律與其虔誠的宗教信仰不符,就能規避該法律(稅法除外)”,則“恐怕本院已經冒險踏入雷區”。
這份意見迅速傳遍網絡,受到追捧,甚至有人將其意見寫成了一首歌。此后,金斯伯格的每一次“異議”,都能在網上掀起一輪風潮。
大法官因為其真實、親民、直言敢諫,圈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好感。與此同時,“Notorious R.B.G”的稱號、輕博客也出現了,進一步傳播她的言論。設計師莎娜·卡尼茲尼克(Shana Knizh)設計出以大法官為logo的專屬T恤衫大賣;她隨后又設計了同款手提袋和蘋果手機殼。時尚圈的追隨讓金斯伯格迅速出圈。此后,在更廣泛的流行文化領域,她的形象和故事開始為更多人所知。
在摔斷肋骨前,這個八旬老太太仍堅持每周兩次去私教那里健身。她之前出了一本健身書,一些30多歲的記者照著她書上的動作和強度進行訓練,發現很快就累得氣喘吁吁。這也是她圈粉的另一個側面:當你看到一個80多歲的老人每天只睡幾小時并且俯臥撐做得比你還標準的時候,你真的會覺得自己實在太懶惰了。
《周末夜現場》的常駐演員凱特·麥克金農(Kate McKinnon)曾不止一次在節目中模仿過她。紀錄片中,老太太慈愛地觀看著她的模仿,哈哈大笑,說“一點也不像我,或許就是大法官的那個領飾有點像我”。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拉杰的萬圣節扮相選的也是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當一個有人格魅力并且人生經歷真正讓人崇敬的人在流行文化領域辨識度越來越高,這本身也讓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