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一流”即“一流大學”和“一流專業”。該項目建設可以充分表明我國越來越重視民辦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在國家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民辦教育必定會應來新的發展。要想抓住發展的機遇,就必須對以往的管理模式進行改善和更新,重點關注內部的治理結構,要知道,內部的管理體系才是一個高校發展的核心之處。在新時代的發展態勢下,民辦高校已經逐漸成為我國甚至世界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民辦高校的內部管理體系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期望能夠給相關管理者提供一些科學且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雙一流; 民辦高校;治理結構;反思
課題研究: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雙一流背景下陜西高水平民辦大學建設策略研究,課題編號:SGH17H435
一、關于陜西民辦高校的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政府頒布的“雙一流”高校的建設的具體方案,陜西省政府的相關部門也就此出臺了相關高校深化改革的方案。給眾多高校的未來發展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指出,高校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注重質量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全國一流水平建設為當前發展的目標。現在民辦高校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所以政府部門對此也非常關注,希望民辦大學能夠抓住新時達的發展機遇,努力完善自身,加強教學管理水平,從而與其他高校齊頭并進,以世界一流水準為奮斗目標[1]。當然想要在未來中取得質的飛躍,自身必須擁有過硬的實力,由于民辦高校自身與國家普通高校存在著一些差異,所以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制定符合民辦高校特點的科學的戰略。在這里,有一點必須注意,民辦高校內部的治理結構與其他高校不同,所以在這方面應不斷完善和改革,讓其成為發展的新動力。
(一)民辦高校關于內部治理結構的核心要點
民辦高校在內部有其完善的決策機構,其做出的每一項決策都是為學校的發展謀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決策層面,會更加嚴謹和科學。學校的董事會和黨委會考慮當前發展的新態勢去制定未來的發展戰略[2]。由于自身內部結構的特殊性,決策主體也呈現多元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制衡中是決策更加合理,從這里可以得知,民辦高校在內部治理上,不僅不會阻礙學校的進一步發展,而且會使學校在今后的競爭獲得更多的優勢。
二、民辦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在“雙一流”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高校的發展歷程中,民辦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有許多主客觀因素嚴重阻礙了其正常的發展。從自身來看,很多民辦高校在內部的體制方面不夠完善,甚至會出現權責混亂的現象,這是一個制約民辦學校發展的主觀因素之一。在教學理念上也存在著眾多不足的地方,很多時候,民辦高校不能高效率的接受新的發展理念,這是因為內部管理層的意見多元化,而且未來的發展理念會對傳統的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所以民辦學校要聘請辦學經驗豐厚的管理人士,以此來改善當前的現狀[3]。另外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由黨委、教職工代表大會、監事會組成學校運行的管理機構,以此來保證學校的良好發展。
三、我國民辦高校在內部管理和決策方面的現狀
(一)內部管理結構形式單一
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研究,很多民辦高校的運行模式大多數式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而且就董事會的組成人員而言成員比較呈現單一形式,其成員主要來自政府部門或者事業單位,這就導致了很多教職工的意見不能夠充分反映。甚至一些高校的董事會制度如同擺設,其民辦學校的董事長往往因為在建校方面出資額度較多,擁有決定的決策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由職工或知名專家加入了董事會,也不會影響到既定的大政方針的制定,對于學校今后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不利的。針對董事會內部組織形式單一的情況,必須加緊改革的步伐,只有在內部治理上做到科學和合理,那么才能根治民辦教學落后的發展狀態。
(二)校長激勵機制不夠健全
國家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中,對高校校長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特別是對于民辦高校的校長的任職上,有很多相關資格的規定要求,眾多限制因素的影響下,學校不能及時吸納具有辦學經驗豐厚的,善于經營和管理的人才[4]。也正是因為校長任職資格的多項規定,致使關于民辦高校的校長的激勵機制存在很多缺陷。在今后治學上,大多數情況是通過相關合約規定的,從此處可以得知,激勵機制已經在校長制下嚴重失效。為此,改革和完善相關的校長激勵機制勢在必行。
(三)相關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雖然我國的高校教育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但是相關的監督體制卻明顯落后于發展的現狀,在很多方面,監督機制沒有落實到位。可謂是監督體制嚴重滯后于實際發展的態勢。其中在產權、優惠政策、辦學條件、權益等方面存在很多管理漏洞。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致使管理體制不能夠有效執行。特別是監督體制不能夠全面貫徹,具有監督權的職工代表也因此形同虛設。管理階層的單一,致使廣大師生不能同正常的監督渠道來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得不說,這嚴重阻礙了民辦高校在決策上的民主性和公正性。正是因為內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才會使得政策信息不對稱,從而造成某些高校在發展戰略上做出了錯誤的規定,進而不利于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三、民辦高校內部治理在“雙一流”建設中的研究和分析
目前,在我國大多數民辦高校已經基本實現了自力更生,但是在教學水平和質量上卻有很多劣勢,傳統的內部治理方式已經漸漸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原來的教學方式不僅嚴重阻礙了新時代下教學的大政方針的制定,而且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的教學管理理念。所以在今后的發展戰略上,必須正視內部治理結構問題。更新治學和教學管理理念,只有內部治理體系得到改革和完善,才能順應時代主流,抓住發展的機遇,從而加快一流高校的建設進程。最后使民辦教學得到全社會的認可。進而成為人民信任和滿意的高校
(一)建立健全董事會準入機制
眾所周知,民辦高校的董事會基本上是由學校出資者或者法定代表人、校長、職工代表政府代表、社區代表或家長代表、社會人士等組成。(1)大多數校長憑借著專業的管理技術和豐厚的辦學經驗進入董事會,這樣校長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為董事會在決策方面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上提供切實可行的合理的建議。(2)政府代表不僅會監督學校對于政府政策的執行力度和執行情況,而且還能協調校方和社會、校方和政府等各方的利益關系。最終使得各利益集體能夠在既得利益之下得到新的發展(3)社會人士代表會根據社會的基本要求為董事會的決策貢獻良言[5]。(4)社區代表或家長代表主要代表的是學生的集體利益,所以在學校招生方面會給予提供合理的意見。從而改善學校生源的工作。
(二)改革和完善職業校長的相關治理體制
關于民辦高校校長準入的相關體制,我國已經給出了相關的批示,但是在體制上不夠完善,需要不斷的修正。盡量考慮校長的從業背景、工作履歷、個人業績、社會品行等方面。另外在民辦高校校長的任職和薪酬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基于以上條件,方可建立健全民辦高校校長的激勵體制。校長信譽機制也是不能忽視的地方。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依法辦學和健全校長內部體制。
(三)加強監督機制的建設
根據我國民辦高校的相關法律方法,加大監督體系建設的力度,也就是監事會的管理體系建設。在學校管理層面上一定要選擇專業的人才,與董事會相關的負責人不宜參加專業管理。另外監事會不僅要及時聽取職工意見,而且需要根據實踐情況進行開會(每年召開會議的次數不得少于一次),從而完善工作狀態。對重大問題監督檢查上,要將決策機構的決策落實到位。政府的監督在民辦高校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政府監督應以高校的財務和教學評估為重點,要對高校的信息公開制度進行監督,要求公開財務收支情況、招生的相關章程和教學教育評估水平。只有改革和完善有效的內外監督體系,才能保障高校的廣大師生的合法權益。
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與其高校內部的管理工作密切相關,學校要想實現和諧穩定和科學發展理念,必須大力關注高等教育的在新時代發展態勢。尤其在民辦教育上,要做到高層次、高水平,爭取建立一流名校。為此,民辦高校應該在內部治理方面加大重視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民辦高校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民辦學校規范管理引導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通知[Z].
[3]李冬梅,王義寧,黎紅艷.民辦高職學校法人治理結構的政策建議[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4(1):34-36.
[4]趙亮.民辦高校內部治理結構的反思與完善[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1(4):101-102
[5]基于“雙一流”建設的民辦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探析[J].教育觀察,2017(15):38-40
張云玲,1980.7生,女,江蘇徐州人,西安外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