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峰
摘 要:能夠安居樂業始終是當前人民群眾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標,其也是構建和諧發展社會的重要標志,社會求助的主要目標是對貧困加以消除,使得社會發展能夠充分體現出公平的原則,并且促使社會中沒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成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國對社會救助制度和機制的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當前已經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相關社會救助體系,促使社會救助體系和功能能夠得以完善,從而使得特殊困難群體的救助有效實現。
關鍵詞:特殊困難群體;社會救助;問題
當前情況下,我國進行了具有多層次和覆蓋廣等特點的城鄉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構建,對于城鄉具有困難的群眾而這,這些群體的基本生活能夠在城鄉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具體實施的基礎上,得到必要保障,但是當前仍然存在著一些較為特殊的困難家庭以及困難群體,在對這些政策享受之后,仍然存在著生活困窘的情況,這就需要采取新的政策和措施對這些問題的生活加以改善,提升其生活水平。
一、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基本表現
1.就醫困難
特殊困難群體家庭通常情況下,都存在著有重病或者是長期患病的病人需要照顧,當前政策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多數困難群體在已經享受各項醫保待遇和醫療救助之后,個人的負擔仍然存在著難以承擔的情況,雖然城鄉居民有居民醫保和醫療救助等政策,但是其仍然存在著家庭有重病及長期患病所造成的貧困不斷惡化的現象,甚至也會出現看不起病的現象,一些大額醫藥費支出沒有制度保障,需要依靠貧困群體自行解決[1]。
2.就學困難
當前多數家庭困難的學生都能夠享受上學的救助,學生的學雜費用和書本費用恩能夠得以減免,但學生日?;ㄙM依然存在著不足的現象,例如一個低保對象,這一家庭的夫妻都屬于下崗工人,并且夫妻分別患有肢體殘三級和肢體殘疾四級,雖然這一家庭的基本生活能夠依靠每個月的低保金和下崗生活費加以維持,但是孩子的上學費用就容易出現無法承擔的情況。
3.生活起居困難
在一些較為特殊的困難家庭中,需要對這些家庭的生活加以照料,例如,其中存在著的一些低保戶,其中的一戶戶主患有精神二級殘,每月都需要有基本低保金加分類救助金對生活加以保障,這一戶主離異,并且沒有孩子,自身不具有勞動能力,在住所方面是租房住,現有的生活只能夠依靠姐姐的照顧生活,在姐姐得病之后,這一戶主自己的生活也就無人問津。目前,這項工作需要親屬或社區工作者日間照料以及臨時救助解決等方式,對這些困難戶的生活加以照顧,對其困難有效緩解,但是其中缺乏政策制度的長期保障。
二、救助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的措施
對于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而言,在享受到相關的政策支持的時候,還是需要社會和國家伸出援手,對其生活加以保障,這就需要能夠構建特殊困難家庭救助的新機制,不斷探索和特殊困難家庭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幫扶政策或方法,使得這些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能夠安然度過難關,從而實現家庭和諧和共享發展成果。
1.進一步完善國家政策和體制機制,加大分類救助的力度
在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救助的時候,需要我國能夠從政策方面對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就醫和住房等方面實際困難和問題針對性解決。例如:在特殊困難群體救助的時候,構建必要的財政供給機制,使得各個地區的財政支出結構得以深入調整和完善,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對社會救助工作支出情況科學預算處理,對社會救助經費的投入提供必要保障,使得貧困群眾的收入增長情況和經濟發展情況等綜合在一起。構建管理服務機制,進行較為完善的相關社會救助工作管理和服務網絡建設,促使各級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使得當前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的監察力度能夠不斷增加,建設社會救助信息系統[2]。
2.關注重病、重殘人員生活困難問題
救助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的時候,需要促使其能夠得到具有特殊特點的尊敬和關愛,并且對于患有重病的患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而言,單獨立戶且由親屬照顧的可獨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各項醫保待遇的報銷比例進行提升,從而促使這些困難群體的承擔范圍能夠縮小,并且提前享受養老金額,減輕家庭和親屬所需要負擔的經濟壓力,使得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公平的特點得以凸顯出來。
3.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
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的救助也需要對其救助的力度不斷加大,并且使得資金的來源能夠更加穩定可信,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進行重特大困難臨時救助資金確立處理,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投入資金為主而社會的捐助資金作為輔助,對這些困難群體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部分群眾會由于醫療和教育等生活必需支出較大而造成家庭資金出現不足的時候,也會由于出現意外事件等,造成家庭的基本生活出現暫時性或者階段性困難,而這些群體在較為困難的時候,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尤其是對一些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但生活剛性支出較大的困難家庭而言,需要得到幫助的時候,就需要社會救助的力度不斷假發,并且構建相關救助制度對這些問題有效解決[3]。
4.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的救助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共同關注和參與,這就需要能夠對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等相關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加以充分調動,鼓勵社會力量能夠有效參與到社會救助中,并且動員和引導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益慈善組織和大中型企業等進行專項公益基金設立處理,在當前民政部門的幫助和協調的過程中,實施必要的社會救助工作,在當前政策的支撐下,特殊困難家庭需要增加的救助政策措施主要包含有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等相關的救助內容,而這就需要這些特殊困難群體和家庭能夠得到鄰里和志愿者以及公益機構等方面的幫助,尤其是在對特殊困難家庭幫助的時候,需要拓寬救助政策和救助的內容等,促使這些相關的政策和內容的針對性特點更加突出[4]。在這一過程中,較大力度推動居家養老和居家助殘服務活動的開展,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別人給予幫助的貧困老年人和重度殘疾人而言,需要對這些群體安排到相關的機構處理,一般需要安排到養老機構或者常年病托管中心等機構中進行居住,這些機構需要在接收這些群體之后,對這些群體給予優惠[5]。
參考文獻:
[1]栗那針爾.“大家庭”幫困解難 “小支點”破題除障——峨邊彝族自治縣關于脫貧攻堅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的實踐[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8,20(03):76-78.
[2]苑曉美.發展型社會救助的理念、實踐及其啟示[J].中州學刊,2018(05):80-85.
[3]楊麟. 社會救助為困難群眾兜住穩穩的幸福[N]. 湖北日報,2018-01-10(004).
[4]王顯輝. 社會救助政策執行要素及效果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7.
[5]余向東. 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