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觀研究了張家界大鯢資源與企業、技術與產品、市場與銷售等經營現狀,認為銷售價格偏高、產品類型有限、市場定位不準、銷售渠道不暢、分散經營等是其主要困境,加強供給側調控、搶占主要市場、構建產業聯盟、加快旅游產品開發、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等是其根本決策。
【關鍵詞】張家界大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3-010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3.046
大鯢(Andrias davidianus)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金屬硫蛋白、膠原蛋白、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活性鈣等物質,是補給人體營養的上等珍品佳肴,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1~2]。大鯢具有滋陰補腎、補血行氣的功效,對貧血、霍亂、瘧疾等有顯著療效,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3~4]。大鯢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 中,為極危物種,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5]。
張家界大鯢是張家界市的特色動物資源,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產業體系優勢,可作為扶貧的特色產業,但是張家界大鯢產業與扶貧開發聯盟機制尚不完善[6]。宏觀上,張家界大鯢產業可實現年均綜合產值30億以上。微觀上,鯢農在大鯢繁殖養殖技術上、生產銷售上等多方面困難重重,效益不佳。研究張家界大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旨在發現問題,提出措施,為鯢農致富提供幫助。
1 張家界大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一)資源概況。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1996年由國務院批準成立。大鯢“純純”于2005年被確立為張家界國家森林保護節和張家界城市吉祥物。“張家界大鯢”于2010年、2013年分別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張家界市于2012年被授予“中國大鯢之鄉”稱號。張家界大鯢在張家界市全境均有分布,其中桑植縣為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大鯢資源量占全市資源量80%,占湖南省大鯢資源量64%。張家界大鯢野生資源儲量超過3萬尾,累計放流大鯢苗種2.6萬多尾,救護野生大鯢1萬多尾,野生大鯢種群儲量約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
(二)企業現狀。大鯢產業體系基本完備,有馴養繁殖經營企業(場)65家,專業合作社15家,專業養殖戶400多戶,大鯢養殖規模超過200萬尾(約占全省90%、全國10%);大鯢仿生態繁殖示范場20家,年繁殖鯢苗60萬尾以上;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30家,標準化生產率80%以上;餌料魚健康養殖基地2000畝,健康餌料魚產量4000噸;大鯢龍頭養殖企業資產過1000萬的有8家,過億元的2家。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組織+農戶”的繁養經營格局,以及“主導產業+商品基地+龍頭企業+營銷網絡”的產業化格局。
(3)技術與產品。大鯢繁殖養殖技術優勢國內領先,有大鯢產品研發15家,如金鯢股份、金馳科技、民康科技、金姑(太鯢)大鯢、點鯢成金等,國家專利技術40項,大鯢食品、保健品、美容護膚品及旅游工藝品等系列產品145種。
(4)市場與銷售。國內市場為張家界大鯢的主要市場,銷售前景穩中向好。有大鯢美食形象店200家,如中國娃娃魚館、盛世武陵、鯢宴、竹源、大成山水等,開發大鯢系列菜品30多種;大鯢電子商務銷售平臺10家,大鯢產品直銷店達到10家,2017年銷售大鯢52.1萬尾,同比增長14.2%,其中加工12.9萬尾,增長83.3%,實現綜合產值30億元。
2 張家界大鯢資源開發利用困境
(一)銷售價格偏高,有價無市。以張家界大鯢的鮮鯢產品銷售為例,其銷售平均價格在80元/斤以上,能夠食用的鮮鯢至少在2斤以上,消費一次需花費160元以上。這種消費水平顯然不是普通百姓家庭能夠接受的,客觀上將主要的鮮鯢消費市場排除在外,無論鮮鯢的誘惑力多大,都不會受到普通百姓家庭日常消費的青睞。
(二)產品類型有限,市場選擇面窄。張家界大鯢主的打產品為資源型產品鮮鯢,附加產品有大鯢面、大鯢護膚品、大鯢魚油、大鯢蛋白膠囊、大鯢蛋白粉等。由于鮮鯢價格偏高,而附加產品多為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的選擇面。
(三)市場定位不準,主要市場流失。由于龍頭企業實力偏弱,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少,客觀上只能將鮮鯢作為市場主打產品,造成普通百姓這一主要市場流失。
(四)銷售欠規范,“雙標識”品牌保護意識不強。市場開發和營銷不足,穩定的專業銷售市場和銷售網絡沒有建立。市場秩序不規范,張家界大鯢“雙標識”品牌保護意識不強,低價競爭現象時有發生。
(五)鯢農分散經營,銷售局面混亂。鯢農各自為陣,經營模式相對傳統,沒有形成大鯢產業聯盟,沒有建立共同的市場經營秩序,分散經營,不能有效地占領市場,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3 張家界大鯢資源開發利用對策
(一)加強大鯢供給側調控,將大鯢以適當的價格與足夠的數量投放市場。加大大鯢繁殖養殖技術投入,降低大鯢養殖成本,擴大大鯢養殖規模,實現規模經濟,在保證大鯢市場供應數量的同時,以40元/斤左右的價格投入市場。
(二)針對消費主市場,構建營銷策略。把握普通百姓這個消費主市場,根據主市場的消費需求與消費水平制定營銷戰略。如以小包裝的大鯢冷鮮肉投放市場,以降低消費門檻,從而擴大消費量。
(三)構建大鯢產業聯盟,規范大鯢生產經營行為。將張家界地區的大鯢繁殖養殖戶與大鯢加工企業組建為產業聯盟,實行集約化經營,制定統一的產品標準、價格標準以及行業規則,提高應對市場風險與市場影響力的能力。
(四)加大大鯢旅游產品的研發力度,搶占國內旅游市場,登陸國際市場。張家界市年均旅游人次7300多萬,其中境外旅游人次年均350多萬。強大的旅游消費市場,需要大量的旅游商品,對大鯢旅游商品來說,商機無限。
(五)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擴充大鯢銷售渠道。廣泛宣傳張家界大鯢的網購平臺,提高網購服務質量,及時發布大鯢新產品信息,將大鯢實體店與網店有機結合,實行全方位、多渠道、全員地推銷大鯢產品。
4 結論與討論
(一)張家界大鯢資源優勢明顯,大鯢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大鯢產業效益也逐漸顯現,大鯢產業前景可觀,但大鯢資源開發利用效果欠佳,因而大鯢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二)鯢農對于商品鯢的繁殖養殖技術欠缺,在病害防治、餌料配制、引種馴化、產品加工、日常管理等諸多方面急需指導。
(三)由于養殖方法相對傳統,商品鯢生產緩慢,產量不高,成本較大,不僅在數量上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在價格上也難以讓市場接受。
(四)開發資金嚴重不足,導致大鯢養殖戶、大鯢加工企業難以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大鯢新產品的開發上,從而造成張家界大鯢的主打產品是價格昂貴的鮮鯢,讓普通百姓這一龐大的消費市場避而遠之。
(五)政府沒有充分發揮大鯢工程實驗室在促進大鯢產業快速發展的職能作用,許多的專利技術沒有得到及時轉化。
(六)在強大利益驅使下,張家界野生大鯢的種群數量在受到嚴重威脅,如何在保護中開發大鯢資源顯得尤為迫切。
【參考文獻】
[1]金橋,成芳,等.大鯢的開發研究現狀[J].廣州化工,2012(2):9~10,35.
[2]唐純翼.張家界大鯢精深加工產業模式構建[J].產業科技與論壇,2017(10):23~24.
[3]耿敬章,李新生,黨婭.中國大鯢營養成分和功能因子研究進展[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13(2):9~12.
[4]楊玉鳳.大鯢的藥用價值及人工養殖[J].四川農業科技,2003(9):29.
[5]羅慶華,王朝群,謝文海.張家界市大鯢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12(19):119~121,132.
[6]李捷,羅慶華,鄭昭峰,張琦.張家界市大鯢產業扶貧的調查與思考[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8):999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