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紅
【摘要】 目的:分析某二級綜合醫院兒科病房出院患兒院內感染臨床特點,探討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的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某二級綜合醫院兒科住院患兒1 892例的臨床資料。結果:出院患兒1 892例中,發生醫院感染48例,感染率為2.54%,其中2012年感染率最高為3.37%,并呈下降趨勢,2015年感染率最低為2.00%;感染部位中以上、下呼吸道及口腔黏膜感染為主,共占79.17%(38/48);隨著抗生素使用種類數量增多,院內感染發生率增加,其中未使用抗生素院內感染發生率0.66%,3種及以上聯用達7.14%;院內感染者住院天數、住院費、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無院內感染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預防與控制兒科院內感染,加強對感染患兒的有效預防及控制,合理應用抗生素,可有效地減少院內感染發生。
【關鍵詞】 兒科; 院內感染因素; 對策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 respiratory ward discharged from Pediatric ward of secondary hospital,and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1 892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specialized hospital in Beijing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Among 1 892 discharged children,48 ca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ccurred,the infection rate was 2.54%,of which the highest infection rate in 2012 was 3.37%,and a downward trend,and the lowest infection rate in 2015 was 2.00%.The infection sites were mainly upper respiratory tract,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nd oral mucosa,accounting for 79.17%(38/48).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antibiotics,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reased,and no antibiotics were used in hospital was 0.66%,Three or more combinations antibiotics were used up to 7.14%.The hospitalization days,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without nosocomial infec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ed children,and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Key words】 Pediatrics; Nosocomial infection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Beijing Yanqing District Hospital,Beijing 102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4.033
醫院內感染已成為全世界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4個國家55所醫院開展的現患率調查結果顯示,在東地中海和東南亞區域的醫院感染發生率分別為11.8%和10.0%,我國2003年的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現患率調查顯示,醫院感染現患率為5.22%[1],普通病房院內感染率為9.6%[2],兒科病房由于患者年齡小、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不成熟、抵抗力差等原因,決定了兒科病房的患兒均為易感人群,研究發現,國內兒科院內感染率為4.1%[3],國外為11.4%[4]。為全面了解兒科醫院感染情況,以制定更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對北京某二級綜合醫院兒科病房2011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患兒1 892例中醫院感染48例的監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某二級綜合醫院兒科病房住院患兒的臨床資料,統計發生院內感染的患兒情況并分析其病例臨床資料。
1.2 研究方法 按照2001年版國家衛計委制定的《院內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為診斷標準,逐一核對并登記符合院內感染的患兒年度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特點,以及院內感染與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住院費用、并發癥的關系。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年度感染率分析 2011年1月-2015年12月出院患兒1 892例,發生醫院感染48例,醫院感染率為2.54%;其中2012年感染率最高為3.37%,并呈下降趨勢,2015年感染率最低為2.00%。見表1。
2.2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 醫院感染48例中,呼吸道(上、下)感染最多,感染26例,占醫院感染的54.17%(26/48);其次口腔黏膜占醫院感染的25.00%(12/48);皮膚軟組織及眼結膜占醫院感染率最低,均為2.08%(1/48)。醫院感染部位分布,見表2。
2.3 醫院感染與住院時間的關系 48例院內感染患兒中住院時間最短為4 d,最長為28 d;其中住院0~7 d患兒12例,占院內感染的25.00%(12/48);8~14 d患兒22例,占院內感染的45.83%(22/48);15~21 d患兒8例,占院內感染的16.67%(8/48);22 d以上患兒6例,占院內感染的12.50%(6/48)。見表3。
2.4 院內感染與使用抗生素的關系 隨著抗生素使用種類數量增多,院內感染發生率增加,出院患兒1892例中,使用3種及以上抗生素患兒院內感染發生率最高,為7.14%(3/42),其次是使用2種抗生素患兒3.46%(25/723),再者是使用1種抗生素患兒1.95%(19/975),最少的是未使用抗生素患兒0.66%(1/152)。見表4。
2.5 院內感染對疾病的影響 院內感染組的住院天數、住院費、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無院內感染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3.1 本研究48例院內感染的病例特點 (1)2011年1月-2015年12月院內感染48例。由年際變化可以看出,感染發生率逐年下降,與醫院院內感染管理加強,醫務人員認識不斷提高,院內感染受到重視有關。(2)48例院內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與口腔黏膜感染發生率較高,上呼吸道占27.08%、下呼吸道占27.08%、口腔黏膜感染占25.00%。呼吸道感染較高與病房通風不勤導致空氣污染,且患兒本身是病原攜帶者,機體抵抗力下降,尤其在原發病較重時,從而導致感染機會增加。口腔黏膜感染可能與黏膜功能和化學性保護功能差有關,其來源多為內源性,與抗生素、皮質激素的濫用有關。(3)醫院感染與住院時間相關,住院時間增加,院內感染發生率也上升,呼吸內科病房多收住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兒,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可增加感染機會。(4)48例院內感染病例中,隨著抗生素使用種類數量增多,院內感染發生率增加;未使用抗生素院內感染發生率是0.66%,3種以上聯用院內感染發生率達7.14%。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且種類多,干擾正常菌群,產生更多的耐藥菌株,降低機體抵抗力,更易發生院內感染。(5)院內感染與平均住院日、并發癥發生率、住院費用有關。本演技結果顯示,院內感染組住院天數、住院費、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無院內感染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如果發生院內感染,不僅延誤治療,而且增加再次感染的危險,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
3.2 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對策 根據兒科醫院感染的特點,必須采取嚴格的感染預防措施。(1)建立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和嚴格消毒隔離措施,加強監控,及早發現醫院感染病例[5-8]。(2)針對醫院感染兒童年齡小、機體抗病能力弱、住院時間較長導致醫院感染增多,且感染容易擴散的特點,應積極有效治療原發疾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盡可能縮短住院時間[9-12]。(3)加強對危重兒及傳染性疾病患兒的監測,針對病情進行必要的隔離。(4)加強病房空氣質量監測,減少陪護,減少病房內人員的流動,保持室內空氣清潔[13-14]。(5)醫務人員一旦患有傳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時應停止工作。(6)注意接觸患者前后要洗手,注意先檢查非感染性患兒,然后再檢查感染性患兒[15]。(7)應用抗生素要有針對性,不濫用,對于病原體診斷尚未明確者,一定要盡快留取標本,送細菌培養和病毒分離,并根據本院最常見感染的病原菌及藥敏及時實施經驗性治療方案,待病原學診斷明確后,應用敏感抗生素,減少盲目使用抗生素和預防耐藥細菌的產生[16-18]。(8)加強對患者及陪伴家屬衛生常識的宣傳教育,介紹常見病的傳播途徑與感染方式,使他們能夠自覺約束自己,做到住院期間不隨便借用他人生活用品,不互串病室,不在病區吸煙,不隨地吐痰,保持病區安靜、整潔,良好的通風和光線,以及安全的治療護理環境,杜絕交叉感染[19-20]。
綜上所述,兒科病房感染發生率較高,且往往在藥敏出來之前已開始選擇用藥,如能采用有效抗生素,絕大部分患者均可治愈;由于院內感染的細菌具有較強的耐藥性,如果盲目運用抗生素,不僅延誤治療,而且增加再次感染的危險;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護患兒的正常抵抗力,積極預防控制院內感染對兒童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思芳,張蘭,王沙沙,等.某三甲醫院呼吸科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調查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10):1482-1484.
[2]談勝國.呼吸科病房潛在感染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10):46-47.
[3]蘇付蘭,何周華,豐銀平.呼吸科病房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7):28-29.
[4]馮保英,耿榮華.呼吸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J/OL].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9(4):513-515.
[5]尤寧,王興勝,曹官銘,等.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細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重慶醫學,2015,44(16):2214-2216.
[6]吳俊,張玲.呼吸科病房卒中相關性肺炎病原體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5,15(3):217-221.
[7]王玉花.呼吸科病房潛在感染因素與防范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114-115.
[8]于倩影.呼吸科ICU病房院內肺部真菌感染51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0):72-73.
[9]劉喆,韓玉英,張燕.我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細菌分布及耐藥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5):121-123.
[10]徐利蓉,杜文碧,楊京晶.呼吸科重癥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的防控效果[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1(8):882-883.
[11]杜國菊,左嬌嬌,劉彬彬.呼吸科病房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5):3644.
[12]盧雅娟.呼吸科相關病原菌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S1):117-118.
[13]朱慧丹.呼吸科病房潛在感染因素與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17):60-61.
[14]牛瑞超,羅百靈,張立,等.某醫院近5年呼吸科普通病房和R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細菌感染差異分析[J/OL].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6(3):231-237.
[15]張景燦.呼吸科重癥加強治療病房院內肺部真菌感染39例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3):1662-1663.
[16]陳惠,陳開容,江麗洪,等.呼吸科病房患者醫院內感染125例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0):337-338.
[17]牛瑞超,羅百靈,張立,等.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癥加強治療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分布及藥敏差異[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3,12(2):124-128.
[18]牛瑞超,羅百靈,張立,等.近16年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細菌感染的病原體變遷、分布及藥敏差異[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2):247-250.
[19]胡成俠.某院2012年上半年肺部感染病原菌臨床檢測及耐藥性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3):259-260.
[20]趙輝,劉亮,陳希勝.呼吸科重癥監護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中非發酵菌的耐藥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0):1287-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