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 ,馬東升, 于穎慧, 劉麗娟


摘要:文章從個人安全措施、實驗與設備規范操作、三廢處理等角度分析了高等院校有機化學實驗室常導致安全隱患和事故的因素,并對如何預防安全隱患提出具體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隱患;分析
前言
為滿足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高校學生的科學實驗和生產實踐活動日益頻繁。尤其是經過教育部組織的全國范圍內的評估后,實驗教學從原來單一的驗證性實驗到課程實驗再到更為復雜的綜合性實驗乃至創新型實驗,實驗內容越來越豐富、復雜。與之相關聯的是,實驗過程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已成為當下更不可忽視的問題。實驗過程因思想不重視、基礎知識不足、誤操作等原因所導致的安全事故不勝枚舉。尤其是當下在校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5后的獨生子,在父母的呵護下從學校走進學校,缺乏必要的生活和勞動經歷,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意識。盡管國家、高校、企事業單位、實驗室等各個層面都建立了相當多的安全法律、法規和操作規范,但出現一些事故鑒于近年來高等院校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事故頻發的現狀,本文從個人安全措施、實驗與設備規范操作、實驗室常用化學試劑、廢液處理等多個角度分析高等院校有機化學實驗室常導致安全隱患和事故的因素,并對如何防范安全隱患提出具體方法和措施,以提醒教師和學生重視安全問題。
1個人安全措施
安全教育在國外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一致關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以日本等國家為首的發達國家,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更是受到了較大的重視。發達國家無一例外地將安全教育納入到中小學基礎教育內容之中,學生在頭腦中已建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俄羅斯將學生安全教育提到了國家課程的高度,其教育部提出的生命安全基礎課程是中小學乃至大學必修的課程之一。日本是從國家層面重視危機教育的國家,從小學到高中,安全教育貫穿始終,因而在日本,學生頭腦中早就建立了安全意識。在韓國,根據韓國教育大辭典,學校安全教育是其健康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在韓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之中,將事故與災難的預防措施、安全指導列入到課程教育中,體現了韓國教育部門對安全教育的重視。高校安全教育以美國最為嚴格、規范。以研究型大學密西根大學為例,安全教育體現在先期培訓、個人安全措施、規范操作、設施齊備、廢液分類處理等多個方面。而在我國,安全教育遠遠達不到相關文件規定的標準,甚至國家安全法規中并沒有獨立的章節內容,對實驗者的個人行為規范進行描述。實驗者,尤其是學生,常常無視個人安全問題。這主要體現在高等學校有機化學實驗課程上出現種種違反安全規定或不規范的行為,見表1。
雖然表1中針對的是實驗者個人不注重安全問題的行為,但深層次反應的是我國高校教育在目前重科研、輕教學,重文章成果、不重視人才培養的現狀及管理部門安全意識的淡漠。能夠把實驗服、護目鏡、防酸手套以及消防設施等配備齊全的高校為數不多,甚至很多實驗室連最起碼的安全警示標志都沒有落實到位。
2實驗與設備的誤操作及違規操作
化學試劑大部分都有易燃、易爆、腐蝕、毒性或接觸毒性等不安全性,我國危險化學品名錄把危險化學品分為爆炸品、壓縮氣體及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及自燃固體、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劇毒和毒害試劑、放射性物品、腐蝕性化學試劑八類,并規定了相應的注意事項。化學設備、化學試劑、化學儀器等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也在教材、手冊等中清晰詳列。但在實驗過程中,因實驗者不注意危險化學品、實驗設備及儀器的使用須知而發生誤操作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不勝枚舉,可以說,安全隱患貫穿于整個實驗過程中。有機化學實驗經常發生的誤操作舉例見表2。
3三廢處理違規行為
化學實驗過程中通常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它們是引起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些化學物質的種類較多,尤其是有機化學實驗。處理不當則不但會造成各種程度的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錯誤的處理方式往往造成不安全后果。有機化學實驗中,常出現違規處理三廢的行為,對環境和水質等造成安全危害或帶來安全隱患。如實驗合成的正溴丙烷等液體產品未經充分處理排入下水道,反應產生的溴化氫等刺激性氣體用水吸收不完全進入至空氣中;又如在制備乙酰乙酸乙酯實驗中殘留的金屬鈉未經處理直接倒入垃圾桶或水池,由此所造成的危害屢見不鮮。
4預防安全隱患的方法和措施
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意識和安全教育應放在首位,學校和任課教師責無旁貸。所以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必須把安全教育作為學生實驗及實踐課程的第一課,并且要求教師本著科學、人性、認真的態度完成好。只有把相應的實驗室各項安全守則及規章制度經教師教育、宣傳和講解貫徹至學生的頭腦中,才能將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降至最低。安全教育及執行安全規范必須不講情面。
安全教育必須落到實處。目前高校實驗課程預習環節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預習報告書寫的內容多少、格式的規范與否、實驗原理理解深入程度、實驗步驟邏輯清楚與否,造成了學生“認真”抄寫實驗教材的現狀。應該說,安全教育被忽略的體現恰恰在這個環節上。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學校教育僅僅注重了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實驗預習,應該補上安全隱患預測分析的內容和環節。學生只有針對具體的實驗內容,從使用的化學藥品、實驗所涉及的操作單元及內容、化學反應的主副產物的危害程度、實驗儀器及設備的誤操作可能造成的危害、化學廢物的危險屬性及處置方法等多個方面和角度分析預測整個試驗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方可做到防患于未然。這一點是安全教育能夠落到實處的重要環節,卻恰恰是目前高校實驗教學中經常被忽略的環節。
建立規范的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且科學、認真執行也是避免安全事故的必要手段。當下高校教育動輒SCI文章、專利、項目等,已經把培養人才引入到單純的科學研究的華山一條路。教學,尤其是實驗教學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附屬,導致嚴重的重科研、輕教學的現狀。在此背景下實驗教學僅僅流于教學的形式而忽略相應安全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為了保證高等院校有機實驗室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安全教育,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 周國泰,呂海燕,張海峰. 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全書[M]. 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10.
[2]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 有機化學實驗(第二版)[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1.
[3] 趙華絨,方文軍,王國平. 化學實驗室安全與環保手冊[M]. 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10.
[4] 張富青. 有機化學實驗中自我安全意識的教育[J]. 實驗室科學,2014,1(17).
[5] 李楠,黎霞,程根銀. 正視大學生安全教育[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10(15).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