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169-02
摘要 眾所周知,市場決定了資源配置,尤其是在十九大大召開之后,我國建筑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適應新時期的變化,做好企業管理工作成為了當前最為主要的課題之一,故此本文從多個方面展開分析,對新時期建筑企業管理改革提出了幾點對策,以此為建筑企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 建筑企業 管理 改革
建筑企業是最為主要的基礎設施,與民生息息相關,在十九大大召開之后,我國建筑企業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應對環境的變化成為了建筑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新時期建筑企業需要從自身出發,加強研究與分析,正確面對時代所給予的挑戰與機遇,不斷調整企業管理的改革方向,推動自身創新發展。
一、新時期建筑市場環境的變化
(一)重視個人的實際能力
在《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的指出,要積極淡化工程建設企業的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改革方向,并且從2015年開始,建筑企業專業承包資質從原先的60項減少為36項,并且還取消了對人員指標的考核標準,如此一來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建筑企業在發展中得到了升級,且升級的依據則是業績。另外還有文件指出,施工方的項目經理需要采取質量終身責任制,這表明了項目經理已經成為了施工項目中的主體,需要具有較高的綜合水平,所以當前市場上具有執業資格,但是施工能力欠缺的建造師只能被迫離開建筑市場。
(二)市場門檻降低
在《關于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有關問題通知》中指出,要取消原有對特級一級企業單位合同額下限的限制。并且還進一步明確住房與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的監督與重視,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考核,使其發揮出監督檢查的作用。
(三)重用信用落地,共享信息構建
在2012年我國建筑行業便采取了信用管理制度,但是根據調查與分析,該項制度趨于形式化,雖然相關文件對其加以了概述,并提出了相應的補救措施,比如完善數據補錄辦法,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其現狀仍舊不容樂觀。還有一點是為進一步推進一體化工作平臺的建設,保證堅建筑市場數據統一管理,各個建筑企業單位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構建了數據平臺,其內容包括了企業人員的基本信息、工程項目、誠信信息等,由此可以了解到在新時期我國建筑企業管理趨向于信息化與科技化,各類虛假信息無法繼續維系,信息內容呈現出透明性與公開信性。
二、新時期我國建筑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建筑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1、管理機制受到制約。從整體角度分析,設計、施工及管理機制與運營模式未得到徹底改變,相應的規章制度缺乏規范性與不完善性,長此久往則會導致建筑工程市場化、社會化以及專業化水平過低。
2、企業發展與收入不相匹配。在近幾年我國建筑企業的發展中可以了解到,大多數建筑企業技術領先,管理到位,但是從本質上分析卻沒有與行業地位相匹配,尤其是經營業績與投資價值受到影響,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業投資效率與資產效益率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成本風險,財務風險的增加。
3、節能型建筑的建筑導向。在新時期,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節能型建筑備受關注,并且已經成為了當前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不僅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并且也是做好綠色建筑的關鍵所在,各個地方也相繼出臺了指導性文件,比如采取綠色材料,加強對綠色設計與綠色能源的應用等,這對建筑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二)建筑企業所面臨的機遇
1、城市化現象嚴重。在進入21世紀之后,城市化已經成為了當前的主要名詞,并且根據相關文獻得知,預2030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65%,因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以及快速增長,會為建筑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尤其是高層建筑或者超高層建筑的推出,為建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大的利益保障。
2、基本設施復蘇。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得到擴大,尤其是要積極做好空間格局的優化發展成為了建筑企業發展中需要面臨的主要機遇,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建筑企業需要遵循相關的文件指導,擴大建設規模與建設內容,從本質上,做好自身發展管理工作。
三、新時期建筑企業管理的改革方向
(一)培養人才構建高素質人才隊伍
第一是要培養綜合性人才,在新時期要想推動建筑企業改革的創新性,綜合性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傳統模式下,我國建筑企業對于專業性人才比較重視,比如像技術、造價、安全等等,但是卻忽略了綜合性人才的培養,綜合性人才不僅能夠掌握項目管理的基本技能,并且還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以及其他能力,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建筑企業需要對綜合性人才加以培養,提出五位一體,即安全、質量、計量、環保、廉政。第二是加強對人才的合理利用,在新時期建筑企業需對人才合理利用,構建高素質團隊,尤其是從傳統的事前監督改變為事中事后監督后,我國建筑企業一改傳統模式,做到了人證合一。因此在改革中,建筑企業需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觀念,做好人才培訓工作,可以采取講座的方式,讓人員能夠對安全、質量、技術、理論知識等加以重視,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除此之外,還要做好人員考核工作,提高人員的積極性,使其構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二)開拓新市場,實現多元化發展
正如上面所言,在未來的發展中,建筑企業需要依靠業績,所以業績是企業發展的機遇時也是保障,因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如果仍舊采取傳統的模式,那么則會對建筑企業管理造成制約,筆者認為需要不斷開拓新市場,實現經濟轉型,走多元化道路,比如可以采取三步走轉戰略,第一是堅守本專業,加強經驗優勢,保證了市場份額擴大;第二是發展新專業,積極培養不同專業的施工隊伍;第三是采取多元化經營,為建筑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轉變傳統的項目管理方式,提高企業信用
第一是要轉變項目管理模式。眾所周知,在傳統模式下管理模式主要是建筑企業在中標之后構建項目組,在項目結束之后則解散項目組,雖然這種模式比較簡單,但是仍然存在缺陷與不足。在新時期,尤其是事中事后監督理論的提出,需要積極轉變項目管理模式,做好對項目質量、進度、安全、費用等全方位的管理,保證各個部門均能夠參與到項目建設之中,尤其是建筑企業的下屬企業還要形成每周工作例會制度,由項目經理定期匯報工作內容,并布置下周工作重點,這樣可保證工程項目的可控性。第二是提高企業的信用度,無論從宏觀角度還是微觀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信用是建筑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靈魂,其中從理論上分析,只有對信用加以珍惜,才能夠按承諾,履行責任,從技術層面上分析,需要將項目的信息錄入到平臺之中,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信息需要眾多平臺展現,比如中標的時候中標備案,質量監督備案或者竣工后的竣工備案等均需要在信息化平臺中得以體現,因此建筑企業在發展中需要對信用加以重視和做好維護工作,并且要要求下屬企業樹立正確的誠信意識,堅持誠實守信,注重合同,守護信譽,這樣才能為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在建筑企業的管理中,需要積極做好改革工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建筑市場門檻,加強對人才培養,開拓多元化市場,利用信用開創新的天地,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建筑企業才能在未來的改革中秉承正確的原則,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