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瑜 徐小毅
【摘要】新形勢下軍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培養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新型軍事人才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主要表現為“文化自覺的偏離”,本文以文化自覺理論為思維遵循,分析新階段軍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觀認識誤區;提出文化自覺視野下軍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措施。
【關鍵詞】校園文化 文化自覺 文化建設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12-02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國民之魂,文以化之;軍人之神,文以鑄之。國家的崛起離不開一支強大的軍隊,軍隊的強大也一定是以先進軍事文化支持為顯著標志的。新形勢下,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和先進軍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軍校校園文化,必須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實現軍校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從“管理”到“自覺”的轉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強軍夢”、“強國夢”奠定厚實的文化底蘊。
一、文化自覺概念的內涵
文化自覺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二、軍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觀認識誤區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下,社會文化中還存在著低俗庸俗媚俗文化、愚昧落后的封建文化、消極腐朽的資本主義文化等各種消極文化,它們以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為核心,強勢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給廣大官兵的思想帶來各種負面沖擊。其次,西方文化對我軍校園文化的滲透與演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對我軍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多樣化滲透,借此傳播西方生活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散布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 軍隊國家化等言論,并炫耀其軍事力量和建軍治軍之道,企圖以強勢軍事文化滲透對我軍構成心理威懾。面對文化霸權,如何大力推進軍事文化創新,在激烈的國際軍事文化競爭中贏得主動,需要我們確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自覺維護文化主權。
三、文化自覺視野下軍校校園文化建設措施
1.堅持“筑牢軍魂”的文化本色
屬黨姓軍為戰,是軍隊院校的根本屬性。軍校校園文化必須體現我軍階級屬性和政黨屬性相統一的特點,其一切宣傳思想和政治文化工作,都必須始終圍繞“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來展開,并將其內化為軍校的文化內核。在校園環境中突出“軍魂”色彩,在設計和組織文化體育活動中突出“軍魂”意識,不斷加強“理想信念”、“革命使統”、“履行使命”和“戰斗精神”的教育實踐,堅持利用好各種文化教育資源,使“軍魂”文化滲透于校園文化的各個層面、體現在軍校環境的各個方位,成為軍校校園文化中最鮮活、最立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堅持“育人為本”的根本目標
軍校最根本的職能就是育人,就是為部隊培養和輸送能夠繼承“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光榮傳統,能夠適應中國新軍事變革、滿足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需要的新型軍事人才。在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始終著眼對文化主體的自覺意識培養,充分調動一切感性和理性的方式和手段,使廣大青年學員在接受軍事技能訓練、傳統文化熏陶、制度文化規范過程中,逐漸養成對自身所處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理性自覺,從而產生自覺創造自己歷史的動力,不斷煥發出履行使命,報國為民的極大熱忱,并使這種自覺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3.堅持“兼容并蓄”的開放性建設
在經濟社會文化日益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個性化的時代,軍校校園文化建設要保持其內容的先進性、品格的獨立性、方式的時代性,打破傳統思維、經驗方式形成的自我比較、慣性發展、程式化、標簽化等發展滯后的問題,就必須以開闊的視角、寬容的胸懷、積極的心態,對活躍、豐富、深厚的世界優秀文化、時代社會文化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加以吸納兼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讓代表不同民族社會、體現不同個性價值、蘊含不同精神內容,有著相同先進性特征和創新性元素的文化形式和內容,在軍校校園文化中得以存在,在文化之間的競爭比較中,形成軍校校園文化的“和而不同”的獨特品性,促進當代軍校校園文化層次的不斷提升、理念的不斷更新、內容的不斷豐富、價值的不斷升華。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軍校校園文化,要真正成為軍營文化“示范區”和“輻射地”,必須以更加主動的態度、更加創新的方式、更加科學的指導思想、更加強大的主流意識,圍繞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目標,緊盯育人這個根本目標,以自身思想觀念的自覺性、品性內容的先進性,占領軍營文化乃至社會文化建設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