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探索研究,我們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生動活潑、創新性強的教學活動,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思想,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當然,培養創新精神,并不是要求學生像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那樣創新,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國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李四光曾經說過:“一些陳舊的、不結合實際的東西……要大力地把它們打破,大膽地創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論,來解決我們的問題。” 因此,我們作為教師,再也不能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不能停留在“填鴨式、題海戰”,而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讓小語教學“動”起來。《大學》里面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中一層意思就是指要及時反省和不斷革新。如果用這個觀點來看待語文教學,我們就應該想方設法讓小語教學動起來。
比如,教低年級學生學會生字“樹”。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性的指導,讓學生盡可能以新穎的方式學會這個生字。有的學生把“樹”字拆開來,它是 “木”、“又”、“寸”三個字的組合。有的學生把“樹”字與其他有關的事物聯系起來,“小樹”、“楓樹”、“樹立”……通過組成多個詞語來幫助理解和記憶。有個學生說:“這個字由‘木和‘對組成,我想到‘木頭娃娃做得‘對,我就記住了它”。這類創新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對生字有了更深刻、更廣泛的認識,產生更親切、更美好的情緒體驗。也許,孩子們頭腦中的創新之樹正在蓬勃茁壯地生長起來。
2.讓小語教學“活”起來。美國商業偶像第一人艾柯卡曾說:“不創新,就死亡”。他能夠把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從危境中拯救過來,使之成為全美第三大汽車公司,靠的就是勇于創新。這個事實說明,創新在社會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創新教學,讓學生在創新學習中有所收獲。
《一年之計在于春》這課,是教育孩子們要珍惜時間、辛勤勞動的。這些內容,學生在家庭、在學校都聽過不少,已經沒有新鮮感了。但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活用教材。首先向學生展示一幅花紅柳綠、美如彩畫的春景圖,然后向學生講述有個人因為青少年懶惰成性、好逸惡勞,到了老年十分凄涼痛苦的故事,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接著,教師讓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深入領會課文的深刻含義。之后,教師采納學生的建議,組織學生開展“我用行動惜時間”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春天種豆”、“早晨做家務”、“五分鐘背課文比賽”、“十分鐘寫話競賽”等實踐中親身體會勞動之樂、學習之樂、創新之樂,之后寫出自己在活動中的所見所做和真切感受。在這類“創新式學習”方式的作用下,學生的創新熱情空前高漲,創新意識逐漸形成。
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預見,學生成年之后,要想更好地為家庭和社會做出貢獻,就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智慧和能力特別是創新性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創新才能,必然會為他們未來生存發展和服務人民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及早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取長補短,進行多種形式的創新訓練。創新不應該是盲目的,消極的,而要具有目的性,積極性。如果語文教師重視總結經驗教訓,重視學習他人在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同時努力地、積極地嘗試,就很有可能在創新教學方面有所突破。
以往,語文課堂有些不好的現象,教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講,課室內亂哄哄、噪音大。究其原因,有一種情況是教師方法呆板,教學缺少創新。事實上,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能夠很好地掌控課堂,很重視創新教學。他把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想方設法吸引學生注意。比如,在學生聽講方面,教師有時采用“聽傳”形式,教師小聲講,要學生專心聽,還要某幾個學生傳話,把老師說的話原原本本傳給小組或全班聽;有時候,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讓學生認真聽講,還要把老師講的內容寫下來,看誰寫得完全,看誰寫出新意,然后評出“最佳聽記員”。在說寫訓練方面,經常開展“我是小小演說家”、“我是班級觀察員”、等競賽活動,并讓學生當評委,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寫話的機會。類似這樣的創新式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得到了加強,課堂也變得更有秩序,更有活力。
2.校內外有機結合,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當教師把創新看得非常重要的時候,他就會啟發學生盡可能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間和時間進行創新學習,這樣,學習過程就會產生質的變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
例如,教學生“說寫母親”,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提前對母親進行觀察、了解、詢問、分析;也可以對他人的母親,對電視電影、網絡書籍中的母親進行觀察與研究;還可以開展體驗性活動,嘗試做“小演員”,演一演母親,體驗“母親”養育兒女、當家作主的辛苦艱難。經歷這些具有創新意味的學習活動之后,再來完成說寫任務,學生就可能興味盎然,熱情高漲。
作者簡介:
邱彩東(1965.11-),男,廣東梅州人,任職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粵港警察希望小學,大學學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寫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