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趙擎紅 王霞 張天?張偉?徐麗麗?唐兵梅?賀江南
【摘要】目的 探討建立急診胸痛中心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隨機等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對照組患者采用急診科常規流程診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流程診療,對比兩組救治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急診分診時間、檢驗檢查時間、一鍵啟動導管室時間、門-球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死亡、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率少于對照組,PCI術率、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胸痛中心建立能夠縮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時間,減少患者死亡率,提高再灌注成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診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5..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內科疾病之一,多由心肌供血不足引發,發病急驟,病情嚴重且會迅速惡化,救治時間窗短,致死率極高,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在短時間內救治,進行PCI術治療對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胸痛中心(CPC)是診斷、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新模式,能夠使診療流程更加科學、快速、規范[3]。因此,本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CPI診療流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4];(2)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發病時間≥24 h;(2)嚴重肝腎器官疾病;(3)嚴重心、腦、肺疾病;(4)有溶栓再通治療史。征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后,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1~75歲,平均(58.28±9.42)歲,發病時間1~12 h,平均(4.76±1.57)h。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2~76歲,平均(58.85±9.76)歲,發病時間1~12 h,平均(4.82±1.66)h。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急診科常規流程診療,所有患者均由急診科首診醫師就診,開通靜脈通道,由護士對患者的心梗生化指標、心電圖進行檢查,對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與心內科醫師及相關科室一起會診,在確診后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進入導管室進行PCI術。
觀察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流程診療,所有患者均由預檢護士進行分診,經綠色通道進入搶救室,開通靜脈通道、抽血,對患者進行心肌生化指標、心電圖檢查,監護病情并予以吸氧,對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與心內科醫師一起會診,在確診后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通知導管室,并做好術前準備,進行PCI術。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的急診分診時間、檢驗檢查時間、一鍵通知導管室時間、入門-球囊時間。(2)記錄兩組患者的死亡、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PCI術、再灌注成功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代表,組間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代表,組間行t檢驗,所有結果均以P<0.05表示顯著性。
2 結 果
2.1 兩組診療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急診分診時間、檢驗檢查時間、一鍵通知導管室時間、入門-球囊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療效及預后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死亡、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率少于對照組,PCI術率、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驟,病情發展快,臨床癥狀的差異明顯,疼痛范圍大,診斷難度高,診斷時間長,致死率高[5]。以往臨床上常采用急診科綠色通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但由于分診不到位、規范性不高、急診滯留時間長等原因,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高[6]。CPC的建立能夠合理調配醫療資源,減少院內環節中的延誤,縮短救治時間,減少誤診和漏診人數,明顯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1]。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的急診分診時間、檢驗檢查時間、一鍵通知導管室時間、入門-球囊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CPI建立能夠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快速診療通道,縮短患者的診療時間,確保患者能夠在救治時間窗內得到治療,以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2,3]。表2中,觀察組患者死亡、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率少于對照組,PCI術率、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CPC建立能夠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提供PCI術成功率和再灌注成功率,改善預后,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4,5]。分析原因可能是,CPC建立及實施能夠簡化前期分診、檢查流程,整合急診科、心內科、導管室資源,通過快速分診、即刻檢查、迅速上傳、一鍵通知的流程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提高急救水平,從而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改善預后效果[6]。
綜上所述,急診胸痛中心建立能夠縮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診療時間,減少患者死亡率,提高再灌注成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 芳,董靜芬.急診胸痛中心建立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應用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11):1432-1434.
[2] 郭飛坤,陳燕芳,程 俊.胸痛中心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17,30(03):618-620.
[3] 王建龍.胸痛中心建設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響[D].天津醫科大學,2017.
[4] 董 海,荊全民,徐 凱,等.胸痛中心的成立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響[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6,41(06):452-455.
[5] 申月芹.胸痛中心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的影響[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04):65-67.
[6] 易紹東,向定成,段天兵,等.建立胸痛中心對不同來院方式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門-球囊時間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2(09):549-55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