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榕
【摘要】時代步伐讓人們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的內容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由此產生的信息化時代的焦慮感應運而生,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在中職英語信息化教學中,焦慮是教師授課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否恰當應對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焦慮情緒,分析之利用之,對于中職英語教師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英語信息化教學 焦慮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190-01
引言
時代變遷,信息化的深入已體現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領域亦是如此。在龐大的信息技術引領之下,中職英語教學也必然走上信息化道路。那么,作為其中的引導者教師這一職業,必然會存在因外部壓力等因素造成的諸多焦慮。焦慮是情感因素中的重要變量之一,它直接影響了授課教師是否自信準確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能否恰當應對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焦慮情緒,分析之利用之,對于中職外語教師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么,何為“焦慮”?
1.焦慮的定義和分類
焦慮是指個體由于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眾所周知,現代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不在變化中進步,自然會在變化中淘汰,在這種趨勢下,而作為語言學中的英語學科,更在信息化的步伐下凸顯特點。這就要求中職英語教師不能再單純從傳統的理論學習、課本知識出發,而應采用更新、更個性的信息化方式進行教學,逐漸地,教師會發現,自己的知識與變化的速度已無法成正比,焦慮之感由此而生。而恰恰這種焦慮正是影響授課成功的重要因素。
根據焦慮所產生的影響或不同的作用,Alpert 和Haber 將它分為良性焦慮和惡性焦慮。良性焦慮指的是有助于語言學習的焦慮,而惡性焦慮則強調這類焦慮的影響是負面的。作為中職英語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良性焦慮,如何避免惡性焦慮,顯得尤為重要。
2.誘發和影響焦慮的因素
2.1自尊心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實踐教學中,教師一直處在課堂主導者的地位,課堂模式以教師一言堂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自尊心不容侵犯。而新時代信息化教學的手段,讓很多教師在一開始時無所適從,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從而更加加劇了教師的不自信,從而對信息化教學產生排斥、甚至厭惡的感覺,從而誘發焦慮。而對于具有相同焦慮程度的教師,自尊心強的人又比自尊心弱的人更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待焦慮,從而取得較大的教學進步。
2.2 競爭
教學的主旨在于傳道受業解惑,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憑“三寸不爛之舌”將自己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并由此進入到各類各級的比賽競爭中,獲得佳績。而在信息化教學時代,中職教師,特別是中職英語教師,面對各類的競爭和比賽,僅憑自己的口才,沒有教學工具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輔助,很難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僅如此,競爭的局面會讓更多不愿自我發展的教師手足無措,焦慮感不斷攀升。
2.3 學習任務的性質及難易程度
對于簡單容易的授課內容,如需要進行信息化教學,教師利用信息化的能力要求相對較低,因此教師的焦慮感相對較低,但同等程度內容中,焦慮高的教師反而可以取得較大的進步。而對于內容較難較復雜的授課內容,如需進行信息化教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勢必要求更高,因此教師的焦慮感無疑會增加,而適當的焦慮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
2.4 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新時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已由主宰者轉變成陪伴者,而在陪伴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成為了對信息化教學手段效果評價的直接因素。在評價中,我們把學生的評價分為正評價和負評價,兩者對焦慮的作用各不相同。正評價可以是對教師信息化教學過程的肯定,這種肯定可以使焦慮降低;而負評價是對教師利用信息化進行教學的教學過程或者教學效果的批評,它會使焦慮感加劇甚至井噴。
3.取其長,棄其短,換被動為主動
中職學校教師的授課首先有諸如學生基礎差、紀律相對散漫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對教學效果有較大的沖擊。而信息化時代下,中職教師特別是中職英語教師面對客觀、主觀因素而產生焦慮感時,應采取得當的措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取其長,棄其短,利用良性焦慮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盡可能地降低惡性焦慮。
3.1充分交流以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了解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問題,這是正常的現象。教育亦是如此。而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信息化時代下,我們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與舒適。因此,中職外語教師可以利用空閑時間盡可能多地與學生交流,將學生的想法融入備課的內容,讓信息化教學手段真正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而不是閉門造車,忽視學情,從而導致教學的不自信。在備課、授課、評課的過程中發揮信息化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大幅度地降低自身的焦慮,做到自信從容。
3.2 調整狀態,從容正確地看待自己的焦慮狀態
如上所述,教師在新形式下,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調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當教師出現了焦慮感,不要慌張,要意識到適當的焦慮能促進人的進步,但過度焦慮則會影響到人的基本能力。另外,學會如何去識別焦慮及焦慮的程度,即對自己是否處于焦慮之中以及焦慮的程度有一個自我監控的過程。作為中職英語教師應盡可能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和自信心,做到一切知識懂一點,一點知識懂一切,經常與優秀或者能力較高的同事進行積極的談話和自我鼓勵,對自己負面情緒進行認知上的重組,從而實現自控能力的提升,使自身能獨立應對焦慮,防止惡性焦慮的產生。
3.3 有效控制競爭的強度,使之處于自身可以接受的范圍中
固然,競爭能刺激自己更加努力學習,但競爭的目的是否功利性也應成為我們思考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積累也會造成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失去興趣。我們都知道,信息化教學雖然是大環境下的大勢所趨,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用于信息化教學。作為中職英語教師,在教學改革的大潮中要讓自己適應于競爭,但是也有必要在引進競爭機制時采取謹慎的態度,過猶不及,應力求強度適中。
3.4 要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
如上所述,學生的評價有正負兩種形式,但大多數中職學生畢竟還未成年,心智不夠成熟,對于教師的授課評價,極有可能出現偏差的意見,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積極引導自己,針對學生的評價應有理性的客觀的判斷,鼓勵自己,降低過度的焦慮感,以適度的焦慮完善提高自己。
4.結束語
總之, 在信息化時代下,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讓大多數人追不上改變的步伐,作為中職外語教師的我們,也會發現信息化的教學已不能單純局限在一些微視頻、電影片段等,這種改變勢必要求我們提升自我,而提升的過程中焦慮也應運而生。但無論如何,我們要明白,焦慮是重要的情感變量,大部分的人都多多少少受到它的影響。作為中職外語教師,在客觀原因的促使下,我們的焦慮感會更多,但焦慮不一定都是壞事,我們應該理性地分析焦慮產生的因素,智慧地利用其良性的效果,果斷地摒除其惡性的結果,以此為動力加強自身的素質提高。
參考文獻:
[1]沈祖樾,朱菊芳.心理學教程 [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
[2]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3]楊晉.英語學生焦慮感和聽力理解的關系[J].外語研究,2002(1)
[4]鄭佩蕓.課堂提問與焦慮控制[J].外語界,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