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技術具有內容多、關聯性強、對工程影響大、技術更新快、學生理解抽象等特點,又因工程管理專業特色,導致開設建筑施工技術學時不充足,因此,本文從提高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角度,思考并逐步實踐知識網絡教學,為學生搭建建筑施工技術脈絡,引導學生多途徑學習,克服建筑施工技術特點造成的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 工程管理 知識網絡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build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contents, strong correlation, large impact on the engineering, rapid update, abstracting to understand, etc.. And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it leads to insufficient tim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ntrduces knowledge network teaching method to overcome teaching difficulties caused by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to build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ext for students,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through multiple ways, and finally the quality of student will be improved.
【Keywords】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knowledge network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244-02
工程管理專業以培養能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領域從事全過程工程管理的高級管理人才為目標,武漢科技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建筑施工課程為其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專業必修課程,課程內容包含建筑施工技術和建筑組織兩個大的方面,《高等學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中推薦學時為48學時,武漢科技大學將該課程設置為64學時。
建筑施工技術內容涉及房建工程的基礎部分、主體部分和裝飾裝修部分的施工工藝、設備和要求,有些教材還涉及了地下工程、道路橋梁工程等內容。建筑施工技術具有內容龐大、關聯性復雜、對工程質量影響極大等特點。
(1)內容體系龐大
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有5大部分,3個章節,近6000頁。一般教材里的一個課程小節,就有一整本的工程規范與之對應,就具體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施工設備、施工要點等進行解釋。如土壁支撐是土方工程施工授課的一個知識點,現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通過19個部分約200頁的篇幅進行詳細介紹。
(2)關聯性復雜
施工技術以單個分項施工過程為主要分項進行介紹,但在某一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其他施工工藝的內容。如灌注樁澆筑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了混凝土工程,這里的混凝土工程工藝與主體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又有些許差異,如泥漿護壁條件下的澆筑混凝土是在水下澆筑混凝土,而主體工程一般是干燥條件下施工。
(3)工程影響大
施工是將建筑材料按照要求修筑成具有設計外形和受力等條件的過程,該過程為高危險作業環境,包括高空作業、大型機械等,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各項環節環環相扣,一個細節的失誤可能會影響整個建筑的安全、進度或質量,如混凝土運輸時間滯后,可能影響新老混凝土交接處的整體性,導致建筑物受力能力變差。
(4)注重細節
從設計合理、材料選用得當、施工準確、維護到位等全過程都在講究細節,不同的材料、器械工具、施工方法用在不同的施工工藝中均有其獨有的要求,這些差異性細節及通用細節均需要格外關注。
(5)授課環節抽象
因面向大三本科生授課,學生一般缺少施工現場經驗,對建筑材料、器械工具、施工環境等認知全部來自授課過程及網絡資源,導致知識點往往零散化、抽象化,不易理解、不易消化、不易記住。
(6)施工技術快速發展
隨著超高層、綠色建筑等一些工程的修建,促進了建筑施工技術的快速創新與發展,在掌握基本施工工藝的基礎上必須對施工技術發展前沿、困難等有所了解,才能培養出更適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因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內容具有上述特點,對授課教師的知識儲備、授課方式和講授脈絡等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傳授建筑施工技術知識,培養優秀的施工人才,通過思考,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做法來提高教學質量。
(1)不斷拓展授課教師知識儲備
要求授課教師具有一定的施工現場經驗,熟悉教材內容脈絡,掌握重難點與關鍵點,提高知識點概括的能力。同時,隨著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授課教師應隨時關注國家規范的變更、新技術的應用和行業熱點難點問題,最好將授課與科研相結合,不斷提高知識儲備,為課堂教學提供源動力。同時應建立課程教學團隊,系統的對講授內容進行串聯、關聯,形成教學梯隊。
(2)運用系統關聯教學方法
采用系統關聯教學方法可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全面、系統、準確的向學生教授相關知識。也就是利用教師的知識脈絡和概況能力,為學生搭建建筑施工技術網絡,啟發學生關聯思考能力,培養學生依據規范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路。該方法的優點是節約時間、學習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學生具有宏觀概念與思路,可探索關鍵環節自學途徑。
(3)引導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
因課程內容多且零散,課堂教學又以知識網絡構建為基本,因此需要引導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通過靈活的課程作業形式對學生課外學習保障時間和學習質量進行把控。目前,學生課外自學的途徑較為豐富,包括圖書館藏書與期刊、相關企事業單位網絡資源、相關微信公眾號等,任課教師要熟悉這些教學資源,并進行資源途徑篩選、推薦和跟蹤,保障學生課外學習知識的正確性、全面性。學生在課外學習的過程中也可鍛煉其自主學習、信息篩選、知識跟蹤、信息挖掘、知識關聯綜合、創新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4)完善實習實踐環節
基于課程內容較為抽象,理解與記憶苦難問題,一方面通過課題關鍵技術視頻點播輔助知識點消化,另一方面,應加強學生實習實踐環節落實,提高學生對施工的整體形象認知水平。一般來說,建筑施工課程安排在大三上學期,可要求學生在大二暑假進行工地實習,作為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前導環節,并在建筑施工課堂上提交認知報告作為作業考核內容,在學生對工程現場具有一定的初步概念的情況下,進行專業知識的系統講授,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本文通過分析了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內容具有的六大特點,有針對性的就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探討,從教師能力、教學方法、學生主觀能動性和抓實踐教學等方面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較高要求,以求培養緊跟時代發展需求的綜合性建筑施工技術人才為目標,在建筑施工技術教學中與廣大從業人員共勉。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2]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編委會.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3]GB 50330-201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S].
[4]楊和禮,何亞伯.土木工程施工[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劉孟凱(1984-),男,河北滄州人,武漢科技大學恒大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