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妮
摘要:《狼圖騰》是姜戎作下的長篇生態小說,是我國多年以來對草原生態造成嚴重破壞的真實寫照,更是警醒人類的別具匠心的作品。基于此,本文從人性和生態角度,寫了自己對于閱讀《狼圖騰》的真實感受。作為高中生,我們有義務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讓國家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狼圖騰》;人性;生態;悖論
引言:
《狼圖騰》作為一篇獻給曾經草原的大作,激發了國民對于生態和人性的思考。在作品中真實的展現了草原上的生態變遷,所呈現出來的真實的、深刻的效果遠超過作者的想象。面對這樣的優秀作品,我們應該深入剖析其深刻內涵,挖掘作品的生態思想,引起國民的思考。
一、人性和生態的關聯
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狼圖騰》的存在無疑是獨特絢爛的,若將它看做是小說,它充斥著傳說和歷史;若將它看做是文化著作,它又布滿了想象和虛構。這也是最初閱讀此書的目的,在閱讀過程中,我也不斷開始思考這本書的內涵。在人類眼中,狼是冷血動物,狼的這種形象也被應用在大多數寓言故事中,灌輸給孩子,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人類對于狼真實的本性了解的越來越少,真實的狼是聰明智慧的。他們在狩獵之前需要進行踩點和埋伏,然后才會發動攻擊,狼群組織嚴密,有著分明的章法。狼群有著優越的團隊精神,在狼王的調動下,狼群為了尊嚴絕不屈服,這是我從書中感受到的震撼。
在大草原上,牛羊群和狼群形成一種生態平衡,這是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動物作為生態環境的一部分。但是人類卻不懂得自然的真諦,仍然自作聰明,出于人性惡劣的心態,打著脫離貧困的旗號,對狼群肆意殺伐。人類使用手中先進的武器獵殺狼,在這些人類眼中狼是財富,但是他們并沒有認識到這是和生態系統相違背的。在這些人類的踐踏下,草原逐漸出現了水土流失,開始出現沙塵暴等災難,帶給生態系統重大傷害。由于惡劣的人性,讓狼等生物生活的生態環境受到損害,更讓地球生態系統受到損害,給生態造成無法挽回的惡劣影響。
二、人性和生態的悖論和反思
(一)《狼圖騰》外人性的悖論與反思
在閱讀《狼圖騰》之后,作者的真誠是毋庸置疑的。在現代社會中,市場經濟表現出的是“優勝劣汰”法則,勝者為王這也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正如《狼圖騰》中對“狼性”的渲染以及附帶闡述草原人與狼相處的自然法則。作者在《狼圖騰》中以宏大的文學底蘊,希望將我國人民潛伏的陽剛之氣和狼性喚醒,從而使我中華民族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并成為其中的勝者與佼佼者[1]。從表面上來看,在額侖草原上的競技場中,其生存競爭是不失公允的,但是它也只是針對于在沒有人類參與的生存斗爭。人類擁有著能夠制約狼的可怕力量,而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人類的本質是作為生存角逐的調節者,并不是參與者。
《狼圖騰》中表示額侖草原千年的生態穩定,都是由除了人類之外各方勢力基于平衡狀態維持的,如果“人”這一特殊力量參與進來即背棄了應有的“人性”,將自己當做普通動物參與競爭角逐,會將這一平衡打破,造成生態紊亂。除此之外,在讀完《狼圖騰》之后,不禁令我想起二戰中法西斯的各種暴行,但是法西斯在發動戰爭的過程中,雖然具有狼的兇殘和貪婪,但是卻具有人類的理性,并不是為了生存而兇殘貪婪。這種情況充分體現人性的弱點,正如在面臨生態危機時,人性的弱點發揮非常大的作用。他們有的人甚至提出在低收入國家安放有毒廢棄物,這在邏輯上是沒有錯的,但是人類“狼性”改變的太多,反而使人性出現了悖論。
(二)《狼圖騰》中生態的悖論與反思
《狼圖騰》是一部“真誠”的作品,張揚與刻畫了謹慎、忍耐、智慧、不屈、勇敢、團結的精神。狼是具有非常強烈攻擊性的獵食動物,同時由于長期生存于草原之上,是被置于生態頂端的動物。從《狼圖騰》中可以看出,狼的任何活動都是以自然獸性為出發點,它的“狼性”積極面體現在其捕食過程中的生存本能。小說中描寫的狼具有獵狗的尖齒、馬匹強勁的后蹄、羚羊的速度以及獺子的機警等。這些都是狼在生態環境中生存的本領,而與其他動物相比較,狼性中存在更多的殘忍與貪婪,這也是狼能夠在草原食物鏈上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時也是草原各族人民將狼作為圖騰的根本原因所在。
人類擁有強大的力量支配狼,有能力將其趕出草原,甚至是將其消滅殆盡。然而,在讀了《狼圖騰》之后,我認為狼自身的生物性將其在草原激烈的生態環境中劃定為“橫坐標”,而草原人以草原生態規則為依據,將狼性中的勇猛、智慧、兇殘以及貪婪作為“縱坐標”,從而形成一個完美的生態角逐圈[2]。在草原人管理草原過程中,人類與狼是能夠在激烈的生存斗爭中實現共存的,將狼的生態意義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當兵團進駐之后,人類與狼卻是水火不相容,等待狼的命運是被屠殺和驅逐。其主要原因是人類天性中便有私心和貪欲,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斷的殘害生靈。同時,人類的理性是人的一種反思,人類在背叛理性本身之后,直指“末世”,恰恰與人類的信仰相契合,只不過是沒有“信仰”中的預設本性。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從人性和生態角度記錄了自己閱讀《狼圖騰》的感受,人性和生態有著密切的關聯,人類的貪婪給生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給狼的生存帶來威脅。經過對人性和生態的悖論和反思的研究,我們更應該認識到認清人類貪婪,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臻.人性與動物性的相通和相融——小說《恥》中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的內在一致性[J].山東外語教學,2018,39(02):88-97.
[2]陳媛.電影《老人與海》的人性本質與生態文化傳播[J].電影評介,2018(0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