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現代城市之間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外旅游的時候,徐鄭冰也有同樣的感受。其實很多城市都有千百年的歷史積淀,居住在城市的人們很少真正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從事藝術的徐鄭冰敏銳地捕捉到了人們對城市人文的眷戀。于是,他帶領著學生們以城市的建筑、傳說為魂,以代表傳統文化的漢字為體,通過一幅幅精工細作的繪畫,將城市的風景一一藏進漢字里,并出版了《字繪武漢》《字繪上海》《字繪香港》等系列作品,成為城市的旅行指南,在朋友圈刷屏。
徐鄭冰今年37歲,武漢工商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2015年的一天,他去麗江旅行,看到有小攤在擺賣手繪麗江風景的明信片,很受游客的歡迎。他靈機一動,回來后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叫手繪武漢。以武漢為創作主題,自己選擇角度與表達形式,把感受到的這座城市畫下來。
作業交上來時,徐鄭冰注意到劉珺潁、孔雅琪、孔雅珍三個學生,畫的成品很接近漢字的形狀。憑借多年的經驗,徐鄭冰敏銳地感覺到,“字繪城市”可以做成一個原創的系列。
想法成形后,徐鄭冰挑選出創意度與用心度“雙高”的12名學生一起加入“字繪武漢”團隊,他自籌經費,帶著學生們利用暑假時間,開始創作。
“武漢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許多地方都很有代表性,也非常美,我希望通過這個系列作品,讓武漢人重溫城市記憶,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武漢。”徐鄭冰說,“當然,這個系列作品的創作,也讓學生更加了解和理解武漢文化,培養和提高創造力。”黃鶴樓、曇華林、歸元寺、戶部巷……隊員們穿梭于武漢三鎮,對遴選出的34處地標建筑進行了“掃街式”觀察,包括街頭巷尾的歷史、現狀、趣聞,再將這些內容整理成畫,填充進勾勒好的大字里,并融入動漫、國畫等,繪出一字一景,最終成為一段可貴的城市記憶。“中山公園”四個字中,可見摩天輪、受降堂、張公亭、松月軒等景觀;“漢正街”三個字中,藏著貨車、服裝、小商品、生意人;“龍王廟”則由水中巨龍、漢口源點、抗洪生死牌、晴川橋等組成……一字一景,全是屬于武漢人的城市記憶。
雙胞胎孔雅琪、孔雅珍是團隊里為數不多的本地人,在繪制這套作品時,她們想起很多童年小事,“小時候最開心就是去中山公園,我們總在那喂鴿子,當時的摩天輪現在也不在了,這些元素我們都畫到了字里。”

唐景瑤來自湖南,作為團隊中少有的男生之一,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霸氣的起義門來進行創作:“總體風格受小時候看過的戰爭片影響,腦子里滿是士兵吹號角,在炮火連天的戰地奮勇殺敵的畫面。”徐鄭冰點評說,“起義門”三個手繪字完整再現了武昌首義過程,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來自湖北襄陽的王曼婷,在徐鄭冰的指導下,歷經多方研究和實地考察,逐漸找到了利用建筑來展現武漢魅力的方式。設計“漢口”這兩個藝術字時,她將長江的波浪、龍王廟、碼頭航運的情景、中山公園摩天輪等融入其中,設計中也增強了對城市人文的理解。
徐鄭冰挺感慨,記憶里武漢本地人都不去黃鶴樓,這兩年為了做城市旅行大字繪,專門踩點拍照,他才第一次踏進那些名字爛熟的老景點,驚覺原來晴川閣這么美。為了契合這種傳統感情,大字繪確定用經典毛楷字體,然后根據字形來填充畫。
兩年多來,字繪團隊用腳步丈量江城的每一寸街景,將散落在街頭巷尾的人文歷史,勾勒進筆下的漢字。畫了改,改了再磨……學生們終于如期完成任務。徐鄭冰笑了:“雖然我只給他們的作品打60分,但他們的執行力我給100分!我看到了他們的靈氣和付出。”
滿腔心血投入“字繪城市”創作的徐鄭冰,一開始并不為周圍人所理解。在同行們看來,全篇字繪形式的創作,審美價值有限。長時間重復性的創作,部分隊員也對手頭的工作產生了質疑。他們問徐鄭冰:“老師,我們做這個到底有什么用?”
盡管各方都有質疑,徐鄭冰對“字繪”依然堅信:“每一座城市,像一個人,有自己的相貌、脾氣、經歷......不管你是土著還是過客,它容納著你,烙印著你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我們一邊在自己的城市旅行,一邊拿起畫筆,記錄著這一段可貴的記憶。仔細觀察它的每一條街道、每一棟建筑,包括街頭巷尾的歷史、現狀、趣聞,再將它們裝進我們的大字里,希望這一筆一畫,成為這個時代的見證,成為屬于自己城市的一段記憶。”

徐鄭冰還有一個宏大的愿景,城市記憶需要發掘創新,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地域符號,希望“字繪城市”這種溫暖的記錄方式,能夠形成一個城市的旅行指南。他的想法也引起了湖北美術出版社的注意,他們和徐鄭冰簽訂合作項目,將第一本書名定為《手繪中國———字繪武漢》。
2016年10月,“字繪武漢”項目的384幅作品完工,在湖北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上,一舉拿下“最具市場潛力獎”。緊接著圖書的出版也進入日程,徐鄭冰有了更多的想法,既然是做城市旅游的文創,那么圖書可以融入AR(增強現實)技術。他和出版社開發了安卓版“字繪武漢”APP,讀者買到書,手機對著書中的漢字一掃,江城景點的動態3D效果就躍然紙上,武漢的故事就會立刻呈現給你,有普通話也有地道的武漢話介紹。
2017年1月,《字繪武漢》正式出版。首印的3000冊,剛上市就銷售一空。這部由學生作業升級而成的作品受到各方好評。學生們拿到書后,都非常開心,覺得這就像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學生時代的見證。尤其讓徐鄭冰感到欣慰的是,“字繪城市”項目為學生搭建了實踐鍛煉平臺,很多知名設計公司看到字繪作品后,都紛紛找上門,要他推薦畢業生。
“字繪武漢”的轟動,引來上海一家公司找到徐鄭冰,請他們“字繪上海”。上海是超大城市,被人稱為魔都,有著其他城市不一樣的魔力,要想從各個方面刻畫出魔都的文化特征和歷史變遷,必須深入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走進這座城市的地標建筑,傾聽上海人民關于這座城市的故事和心聲。
增加了6位新成員的主創團體,沿襲此前的創作方式和風格。徐鄭冰帶著學生們查閱有關上海歷史文化的書籍、資料,穿梭在上海的街頭巷尾,傾聽上海本土市民回憶上海的歷史變遷和潮起潮落,漸漸地,他們融入了這個城市,拿起畫筆開始了描繪大上海這個城市的獨有記憶,將上海的古街、老建筑等著名景點手繪成畫。既有大世界、黃浦江、東方明珠等城市歷史文化建筑、地標,又有五香豆、上海黃酒、油墩子等地道風味小吃,還有江南絲竹、滬劇、扁擔戲、皮影戲等地方傳統技藝。2017年9月《字繪上海》在上海大世界發布,勾起了一代代上海人的無限回憶,記錄了上海這一魔都的文化特征和歷史變遷。
臺灣中原大學一位設計老師看到字繪作品后,也主動聯系徐鄭冰,要求合作,做“字繪臺灣”。自此,徐鄭冰的字繪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城市歡迎。目前,“字繪紅安”“字繪荊州”“字繪香港”等系列項目也在規劃中。
“無論是‘字繪武漢還是‘字繪上海‘字繪臺灣‘字繪香港,都是以城市文化為主題,字繪為切入點,采用藝術時尚感強又清新的設計語言,來詮釋城市。”徐鄭冰充滿期待地說,“未來,我們希望能字繪更多的城市,一座城市,一本書,最終完成字繪中國大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