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燊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么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不就是原生家庭給予孩子的種種影響嗎?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都會在孩子的心靈上打下烙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決定一個孩子命運走向的最關鍵之處,就是他或她的父母。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孩子心中播下種子,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發芽長大。”
打開《孩子成長,父母如何智慧地面對》這本書,作者在前言中的這段話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誠如所言,作為教師的我,接觸了太多的孩子,很多實例無不驗證了這段話。
書中有個故事,也常常讓我陷入回憶。它講的是一個叫欣鑫的孩子和媽媽的日記本大戰。
欣鑫喜歡寫日記,但媽媽總喜歡翻她的日記本看,她就不愿意寫了。后來,同學送給她一個帶鎖的筆記本,欣鑫就恢復了寫日記的習慣。每次寫好了,都細心鎖上,再把鑰匙藏到抽屜的墊紙下面。
可是有一次,欣鑫發現媽媽再次偷看她的日記,母女二人發生激烈的爭執。媽媽認為小孩子沒有隱私,家長看日記也是怕孩子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走入誤區。而孩子卻認為媽媽是在窺探自己的隱私,不尊重自己。
我在初中時,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因為書包里一封沒有落款的表白信,母親開始天天偷偷翻我書包,日記本更是“重災區”。我的很多懵懂的年少情懷,都成了她心驚肉跳的根源。在一次激烈的沖突后,我有一個多月拒絕上學。直接后果就是,那年中考我與心儀的、把握滿滿的學校擦肩而過。
時隔多年,再次回顧那段往事,我仍然心有遺憾,不能釋懷,就如作者所分析的一樣:很多家長在認識上存在一個誤區,爸媽關心你,擔心你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交錯了朋友,做錯了事,怕你學壞……但這些爸媽也沒有意識到孩子有私密,他們的隱私權也應該得到尊重。
父母想著讓孩子在自己的控制下安全成長,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孩子,可是這一切和孩子日益增強的獨立意識,渴望有一片屬于自己的隱私空間的要求相抵觸,于是產生矛盾。如果不加以改善,就會使親子關系緊張;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后果就更為嚴重,父母會失去孩子的信任,甚至引發一些悲劇。
“沒有秘密的孩子長不大。作為爸爸媽媽,應該善待孩子的秘密,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的成長。家長不僅不應該去肆意打探,而且要主動培養保護孩子的隱私意識。”這是作者王霞傳達給所有家長的心聲。
《孩子成長,父母如何智慧地面對》共69篇文章,分成8輯。從現代家庭教育容易產生的問題和誤區入手,結合學校教育,借助家長在家教中成敗得失的種種翔實案例,逐一剖析了父母與子女各自不同的心理,詳細生動地描述了不同看法與做法帶來的不同后果,并啟迪家長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