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政務就是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為公眾提供高效廉潔、客觀務實的政府監管和服務。當前,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系統,大多外包給專門的IT企業進行開發與建設,進而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如何有效地解決電子政務外包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關鍵詞:電子政務;外包;問題;策略
電子政務外包是指政府的辦公系統在網上的技術集成、日常管理、運營維護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給專業的IT企業去打理的一種管理模式,在我國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中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在電子政務外包工作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如何解決電子政務外包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并找出具體的應對策略,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1 電子政務外包的發展現狀
1.1 國外的電子政務外包發展狀況
電子政務外包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國家的政府都采用這一模式。比如,美國教育部的基于互聯網的學生貸款服務系統就外包給ACS企業,美國運輸安全局把IT管理的服務外包給了UNISYS集團。加拿大普遍采取了政務外包方式,對電子政務的開發與建設按市場機制外包給企業,并由政府支付系統的運營與維護費用。此外,新加坡鼓勵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建立起緊密的伙伴關系,并扶持了許多與政務相關的IT企業;墨西哥通過政府部門與私營電訊企業的戰略合作關系來解決政務建設中的聯網問題;南非的電子稅務系統就是由南非的稅務總局與私營企業共同完成的。
1.2 國內的電子政務外包發展狀況
我國的發改委、商務部、證監會等部門已經將IT業務外包給專業的企業開發與建設,國家稅務總局的技術支持服務的外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北京市政府與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企業共同建設首都公共網絡平臺;青海省的勞動保障信息網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外包模式,由國內知名IT企業開發與建設;邯鄲市政府把政務工作網的日常維護外包給專業的網絡企業來打理。這都充分說明,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日漸提高,國內電子政務外包市場正逐步走向正規化。
2 電子政務外包面臨的一些問題
2.1 法律法規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法制建設還不完善,與電子政務外包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十分匱乏。
2.2 政府機制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各級政府缺乏有效的IT管理機制,沒有建立起CIO制度,這就使得在電子政務的外包過程中,如何進行價格管理、權利控制以及信任建設,沒有專門的領導來把控,造成決策失誤、責任缺位、互相扯皮的現象。
2.3 外包的標準問題
現階段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還缺乏統一的規范和行業標準,各級政府實施的都是沒有經過認證的規則,這樣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弊端,嚴重制約了電子政務的健康發展。由于在電子政務的外包過程中缺乏有效地對承包商的評估標準,運維服務就變得說不清道不明,使政府處于無法獲得優質服務的被動局面。
2.4 外包的誠信問題
現階段,我國全社會的信用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自然而然,政府與外包企業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很難建立,政府要省錢而外包企業要賺錢的矛盾總是形影相隨,這就牽扯到了誠信問題。尤其在信息技術領域,競爭非常激烈,一些IT企業不顧企業的實力,采取欺詐手段承攬業務,由于人才和資金的限制,導致后續服務無法得到保障,服務質量不斷下降,使電子政務的運營無法正常進行。
2.5 外包模式的選擇問題
在我國,電子政務的外包主要采用BOT模式,即建設(Build),運營(Operate),轉讓(Transfer),是指政府通過特許協議將電子政務的基礎設施建設、經營和管理權讓渡給外包企業,當特許期屆滿后外包企業將整個系統無償地移交給政府。這種外包模式,既保證了政府能夠付出較低成本就可以擁有一套有效的電子政務平臺,又讓IT外包企業通過運營獲得有形或無形的收益,是雙方共贏的一種模式。但BOT模式并非完美無缺,政府在一定時期內讓渡產權給外包企業后,如果缺乏制約手段,外包企業在運營期中通過各種方式可以提高交易費用,加速其成本回收及利潤獲取,其行為結果往往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相違和。
2.6 外包的規范化問題
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規范化是當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規范化可以量化、明晰外包過程中的各種行為,降低風險,提高電子政務的成功率。
2.7 電子政務外包的安全保密問題
在電子政務外包過程中,如果處理得不好安全保密工作,政府的信息資源乃至電子政務系統的安全將受到巨大威脅,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將失去意義。因此,政府必須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堅持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與信息安全保障系統同步進行。
3 電子政務外包的必要性
我國的電子政務起步較晚、不夠成熟,仍處于分階段的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各級政府獨自承擔電子政務的開發與建設工作,既不科學、也不現實,更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社會需求。政府的核心業務是政務,完全沒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開發和建設電子政務系統。由于分工和專業不同,電子政務的開發與建設客觀上需要各級政府以外包的方式交給具有規模優勢與專業優勢的IT企業來打理,而這些專門的IT企業無論是人才的高端還是技術的掌握都是政府IT部門難以企及的,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政府通過引入外包機制,把政府從繁重的技術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做好本職工作,充分利用外包企業在技術、成本、管理上的優勢,開發與建設一個公眾滿意的電子政務平臺,從而節約開支,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保證電子政務的專業性與科學性,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建設,使各級政府的管理能夠有效地貫徹執行。因此,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外包給專門的IT企業進行開發與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4 電子政務外包的對策研究
4.1 政府應提供法律法規支持
中國政府應制定專門的電子政務法,規范電子政務外包服務的市場秩序,制定出管理外包市場的統一標準,以更好地為公眾提供高標準的社會服務。
4.2 設立政府CIO
電子政務外包對于政府的外包管理人員要求很高,既要有技術技能,又要有談判技能、溝通技能、商務技能以及財務技能,所以,必須設立政府的CIO。首席信息官應兼具技術和業務兩方面的背景知識,能夠組織技術調配與業務戰略的制定,要擔當起電子政務管理工程的監理任務,協助外包企業完成政府業務流程重組,運用信息管理技術構建政府的決策系統和執行系統。CIO一方面要改善電子政務的軟硬環境,另一方面也要承擔外包企業合作項目的參謀職責,協調各方面關系,打造優秀的電子政務建設團隊。總之,政府CIO對外包服務與內部運營的統籌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電子政務外包服務的工作效率和技術水平。
4.3 制定準入標準和評估標準
政府在電子政務外包過程中,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則,制定出有效的電子政務運營服務外包資格準入標準以及運營服務績效的評估標準。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解決外包服務質量欠佳的狀況,另一方面,可以作為評價服務提供商資格的統一準入標準。
4.4 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強安全管理
首先,政府在電子政務外包模式下仍然要承擔起安全管理的職責,應制定嚴格的安全執行標準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經常性地進行監督核查。其次,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安全性也是完全不同的。對中央政府來說,其安全性標準應當最高,而地方政府尤其是與老百姓密切聯系的基層政府部門,不要“與民隔絕”,其安全性標準可以適當放寬。最后,還要督促合作企業承擔起安全保障的責任。
4.5 提高服務人員的自身素質
外包企業在輔助政府建立電子政務外包規范的前提下,應確保服務人員履行防貪、保密職責,應提高服務人員的自身素質,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務,建立快速及時的響應機制,以更好地滿足電子政務運營服務外包的要求。
5 結束語
電子政務外包是各級政府信息系統的技術集成、日常管理、運營維護等工作委托給專業IT企業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已成為當前產業革命中不可或缺的發展途徑,政府外包出去的是技術等操作層面的內容,留下的則是管理、標準、安全等實質性內容。因此,通過電子政務的外包,不僅可以消除政府部門資金不足和技術水平不高的瓶頸,還可以提高IT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了電子政務的開發與建設從低投入到高產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作者簡介
王永剛(1963-),男,副教授,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基礎課教研部,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