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莉 李紅云 孫嵐
摘 要:要推動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機制,職業教育就需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實施職業教育中辦學主體作用。本文圍繞雙主體育人運行機制的構建進行了分析和梳理,以便尋找出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研究課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運行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RS-2018-8082)
在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文件中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定為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要推動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機制,職業教育就需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實施職業教育中辦學主體作用,建立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1 構建政策保障機制
職業教育由“單主體”向“雙主體”的過度和實施需要政府的有力幫扶和支持。一是政策引導機制,通過政策調節和引導,調動校企雙方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企業融入到合作育人的過程中。二是利益保障機制,通過政策的制定,將學校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明確人才共育的義務和權利,解決校企合作與人的后顧之憂,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權益。三是政策的促進機制,通過政策指導,明確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促進校企合作融入經濟轉型升級各環節,貫穿人才開發全過程,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2 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調整機制
2.1 人才培養方案的校企共商機制
組建由企業專家、行業專家、校內資深教師構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發揮專家對市場需求的認知優勢,校企共同針對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師資建設等進行商議,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不斷完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度,定期對專業建設發展進行問題診斷,形成雙主體專業建設的協調機制,
2.2 雙主體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機制建立
2.2.1 構建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選擇不僅關系到專業課程的安排,還關系到學生的專業學習效果,校企合作平臺的建立,為實施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校企雙方根據學生職業能力提升需求,對理論課程、實踐課程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內容設置,依據教學計劃和企業工作安排進行統籌設計和管理,利用企業現場,學生進行部分理論課程及跟崗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課程的學習,使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相結合,保證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銜接性和連續性。
2.2.2 構建基于崗位群工作任務結構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涉及到專業教育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校企雙方進行課程體系構建時,要緊緊圍繞學生就業崗位群的需求,對要完成的崗位群工作任務進行分析。企業對崗位工作任務的關鍵點及相應的能力要求進行梳理,專業圍繞學生應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選取課程,校企合作形成以工作任務結構為框架的課程體系,實踐性教學課時不少于總課時的50%,專業課程之間相互支撐,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2.2.3 深化課程與崗位要求對接的課程建設
在進行課程建設時,以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商共議共建的方式,從課程定位、內容選取、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環節進行課程建設。首先共同剖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明確崗位標準,選取課程內容,制定課程標準,使課程內容和工作內容無縫對接,學生能力和崗位職業能力對接。其次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以項目和任務驅動課程教學。最后在考核評價方面,采用企業工作崗位標準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衡量和評價。
3 構建生產性實訓體系機制
校企合作前提下,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開展校內外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實現設施設備、師資隊伍、項目信息等教學資源和企業資源共享機制。健全學生企業實習實訓制度,推進實習實訓規范化,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權利義務關系明晰,保障學生享有獲得合理報酬等合法權益。
4 構建現代學徒制機制
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體系等,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以保證學徒制的順利實施。
5 構建專兼職教學團隊建設機制
5.1 完善專業教師企業實習制度
為推進專業教師的教學和實踐能力,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院校針對教師的特長和意愿,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教師到與其專業方向一致的進行跟崗實習,教師帶著實習的任務和目標參與企業的生產和服務。企業要為教師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幫助教師完成實習任務。促使教師不斷豐富和增長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的嫻熟度、感受企業文化和職業精神。
5.2 完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
企業專家主要從事企業的生產和服務,雖具有很強的實踐經驗,但教學能力比較薄弱,因此要制定和完善兼職教師的選拔、教學質量督導、兼職教師培訓等制度。同時將具有技術嫻熟、工匠精神、職業素養良好的技術人員引進到師資隊伍中,承擔起學生的育人工作,做好學生的職業引路人。
5.3 建立專兼教師交流機制
為促進專兼教師互通有無,校企雙方共建信息溝通平臺。一方面院校邀請企業專家與專業教師結對開展課程建設及科研項目研發。一方面設立專家大講堂,院校定期或不定期邀請企業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
6 建立學生對口就業機制
學校企業雙主體合作機制的實施,在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基礎上,為學生對口就業提供了路徑,在就業機制建立時,做到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相銜接,學校學習與企業就業相銜接的運行機制,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更能使企業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
7 建立校企成果轉化機制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為增強職業院校技術服務支持的力度和深度,提高教師的專業科研能力,專業教師要積極、主動走到生產、服務第一線,以企業為主體,協同企業針對產業的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開展協同研究,并在實踐中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
[2]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教職成〔2018〕1號.
[3]馬建松.《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機制的實踐與創新》,職教通訊,2013(26).
[4]張志堅.《共贏模式下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的幾點思考》,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