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是深刻的。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時要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努力創新,與時俱進,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1 前言
由于科技的發展、國際分工的深入,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的實際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以跨國公司為推動力的世界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歸根到底是一個全球經濟市場化或市場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經濟全球化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背景之一,而且也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重視的教育內容。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不加強對經濟全球化的研究。
2 經濟全球化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
2.1 經濟全球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育內涵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間的政治、文化和科學也在碰撞、借鑒與相互融合,這就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可以把各種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用的知識和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和陶冶情操的精神產品,全都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當中。
2.2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更新
全球化直接導致了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市場經濟帶動了信仰和道德觀念的改變。可以通過引導大學生進行不同文化的比較與鑒別,吸收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成分,同時,更加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摒棄那些落后的反動的文化糟粕。
2.3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范圍的擴大
隨著中國真正成為國際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國內資源進入到國際范圍內進行資金、科技、管理經驗、知識、人才等要素優勢互補的階段。這更有利于營造學習和追求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環境和氛圍。信息化的發展給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及手段的現代化。
3 經濟全球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
3.1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挑戰
隨著網絡等現代信息傳媒的迅速發展,青年學生掌握了便捷地獲得大量的知識和信息。一方面,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教條,會因其知識陳舊和信息量小而失去興趣;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西方腐朽思想觀念對青年學生的沖擊較大,迫切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2 對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戰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灌輸模式顯然已經不合時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學生信息接收中的權威地位已經打破。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與素質教育要求的塑造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目標相距甚遠,這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受影響。
3.3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質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信息爆炸”,使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隨時查到各種信息。而目前高校的政工干部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受過系統的計算機和英語教育,面對迅猛發展的計算機和網絡科技,他們往往有些手足無措。
4 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面對文化全球化的挑戰,我們應當積極應對,要自覺地遵循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原則,去改進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體而論,要遵循以下方法論原則。
4.1 真理與價值相統一的原則
一方面,我們應當堅持真理原則,盡可能充分地去應當認識、把握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獨特的運作規律。規律就是事物、現象之間普遍的、本質的聯系,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趨勢。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規律,就是這一活動的主體、客體、環境之間的本質、必然的聯系。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順利完成,就要去認識、把握和遵循主體、客體和環境之間的本質和必然的聯系。當前,文化全球化就是構成就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環境因素。因此,要認真認識、研究和把握文化全球化對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客體和國內社會環境分別產生了哪些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和作用,并找到積極應對的措施。
4.2 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原則
在應對文化全球化浪潮沖擊時,我們一方面要堅持繼性原則。只有創新才能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創新中,首先要否定我們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中過時的、消極的因素。譬如在教育理念上片面強調社會至上而忽視個人價值在教育任務上片面強調向受教育者灌輸社會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規范,不重視培養他們的能力和個性在教育的主客體關系上,片面的視教育者為唯一主體,重視受教育者的為消極被動的客體在教育的內容上,滯后于國際、國內經濟、政治、文化和形勢的發展等,在創新中,還要始終立足于時代大潮的前列,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著眼于世界科學文化發展前沿,把中國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同世界大勢和時代主題結合起來,創造既富有民族優良傳統又有鮮明的時代精神、既立足中國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視國情現實又放眼未來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4.3 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原則
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由普遍性的規律所支配,但這種普遍規律是通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社會主體的特殊的實踐活動發生作用的。跟上人類前進的步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上,要把文化全球化過程中形成的合理的“全球意識”,帶來的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因素納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主義特色。在文化全球化條件下,不同文化多元并存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沖突和摩擦難以避免。面對西方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性,要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川其次,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特色。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的文化。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繼承和發揚這些經驗,兼有文化傳承和指導實踐的雙重價值同時,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生活和成長在中華民族文化氛圍中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特色,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4.4 拒斥與接納相統一的原則
對任何事物既不要絕對肯定也不要絕對否定,要在科學分析的前提下,肯定應該肯定的東西,否定應該否定的東西。文化全球化把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問題突出地擺到了我們的面前。一方面,我們對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這是因為首先,全球化作為一個歷史過程是以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產生為開端的,而且到目前為止一直是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強弱兩極的不平等條件下進行的。西方國家為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以個人利益為核心的自由主義教育,資本主義制度優越性教育,反共教育等。總之,我們既不能全盤照搬,又不能故步自封,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用開放的意識、平和的心態和寬容的精神,借鑒與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文化優秀成果,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5 結束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創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任務迫在眉睫,我們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創造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機制,使其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加入WTO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盼與應對[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復印資料,2015,(2).
[2]揚芷英.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教育學院,2016,(3).
作者簡介
解子荷(1991-),女,江蘇徐州邳州人,碩士在讀,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