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元化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每個民族都有各個民族的風俗與文化。當然,在民族聲樂中,也有各個民族的歌曲,這些歌曲的曲調與風格,都與各個民族當地的一些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也可以從各個民族的歌曲中,領略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及風土人情。
(一)東北民歌《看秧歌》
《看秧歌》的歌唱形式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民歌,其演唱風格也比較有地方特色。這首歌曲與說唱相結合,其中的(其實是會情郎,王呀嘛王海山啊哎嗨呀)這句詞是要求演唱者在聲音位置不變的同時,來說出來的。還有歌曲后面的(一只烏拉腳,哎呦!踩的我火燎燎)同樣使用說來完成的,這顯然是東北民歌中獨有的特色。這種說白也為歌曲增加了許多色彩。《看秧歌》整首歌的歌詞也是比較自由靈活的,這也充分體現了東北人與生俱來的風趣幽默。這首歌基本上的歌詞都是比較口語化的帶有兒化音較多的。如:村(兒)里村(兒)外鑼鼓喧天、時興(兒)頭(兒)、戴金簪(兒)、小花衫(兒)等等。兒化音的使用,把東北人的語言特點表現的更加具體與生動,因為現實生活中,大部分東北都是這樣說話的,這也可以說的東北“方言”。這就是真真實實東北地區的語言特點。其中(得兒啦呼嗨呼嗨呀)更是東北民歌最有特征的標志。東北的一年四季分明,造就了東北人民豪爽直率的性格。說話高亢,特別是在正月大年三十兒的喜慶日子里。高調的嗓門,上揚的音調也是情緒所致,所以有了第一句(正月里來 是吧 新年啊,村里村外鑼鼓喧天)《看秧歌》這首歌不僅具有東北的語言特色,在旋律上還表現出了東北地區的熱鬧和東北人的熱情與活潑。在東北民歌的音樂中,我們會經常聽到“嗩吶”,“喇叭”“鑼”。這些在其他民歌中也是很少見的。歌曲的演唱風格也是要與歌曲及當地的風土人情一致的,演唱者不僅要唱出東北人潑辣、直來直去的豪爽性格,更要根據歌曲的內容唱出大姑娘去會情郎的害羞與靦腆。
(二)哈薩克族民歌《瑪依拉》
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少數民族,有“駿馬和歌是哈薩克族的翅膀”之說。哪里有哈薩克族的氈房,哪里就有歌聲。《瑪依拉》這首歌曲更是哈薩克族民歌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哈薩克族民歌與東北民歌的演唱風格是截然不同的,新疆哈薩克族主要以放牧為主,它們的歌曲也是比較清脆嘹亮的,并且富有草原味道。從《瑪依拉》的整首歌曲的旋律上,大概就可以判斷出是哈薩克民族風格。“瑪依拉”是一位哈薩克族姑娘的名字,傳說她十分的美麗,而且又擅長唱歌。歌曲的第一句(人們都叫我瑪依拉,歌手瑪依拉)這句話在演唱上要突出她的活潑開朗的性格。其中(彈起冬不拉 冬不拉),冬不拉是哈薩克族的一種民族樂器,“冬不拉”的加入,更是彰顯了哈薩克族民歌的特點。《瑪依拉》這首歌曲的整體風格屬于歌舞性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平穩,節拍也比較規整。其旋律富有哈薩克族的民族特征。歌曲的演唱風格上,更是要表現出哈薩克族姑娘的自信、豪放、活潑開朗的性格。哈薩克族的民歌更多的是以表現游牧生活、贊美家鄉、歌唱牛羊和各種情感為主,這類的歌曲演唱風格上要具有草原風格和草原抒情等特色,也是與哈薩克族人民日常生活和民族特色相關聯的。
(三)蒙古族民歌《鴻雁》
蒙古地區地域寬廣,大部分為草原,而蒙古族民歌更是曲調悠長,聲音洪亮,高亢悠揚。蒙古族民歌作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裁體經過了世代相傳和積累沉淀,呈現的不僅是蒙古族民歌,而是蒙古族民族的靈魂與精神。《鴻雁》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的長調代表作。長調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體裁,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少腔多,悠遠高亢,曲調悠揚舒緩的歌曲。長調民歌在旋律上看,每一句的氣息悠長,氣勢連貫,旋律起伏也比較大,音域更是寬廣 豪放。《鴻雁》這首歌就給出了最好的詮釋。《鴻雁》具有蒙古族人獨特的審美習慣,歌詞中,即表達了對動物的眷戀,又借助“鴻雁”來出發情感。在演唱《鴻雁》的時候,就不能像之前所說的兩種民族歌曲那樣,感情歡快去唱,而是要唱出對“鴻雁”的崇敬,思念家鄉以及蒙古族民歌獨有的特點,唱出悠揚,空靈并帶有絲絲憂傷的感覺,這種歌曲的風格也是蒙古族民歌比較常見的。其中(酒喝干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更是表現出了蒙古族人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邁性格。(鴻雁 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到達了歌曲的一個高潮,此處不同于歌曲剛開始那要安靜,悠長。而是唱到此處,情緒開始激動,思鄉的感情開始按耐不住。這也是與蒙古族人的性格,生活以及風俗相連的。一個人,一杯酒,獨對蒼天,想到曾經的過往,憧憬著未來,知識希望漸漸下沉的身后,是點亮希望的曙光,這也是蒙古族民歌直抵內心之處。
(四)現代民歌
現代中國民族聲樂的大家庭當中還有這樣一些歌曲,它不是具體哪個民族的歌曲,而是代表整個中國民族的大風格。“國”和“家”。例如《陽光路上》《我的祖國》《曙色》等中國藝術歌曲。現代民族聲樂的歌曲創作更加注重藝術性,這種風格的民歌沒有那么強烈的民族特征,但它們唯一的共同特征是--普通話。也有許多現代民族音樂的敘述沒有那么“壯觀”“宏偉”講述而是一些講述“人情世故”或是贊美家鄉,祖國大好河山。例如:《望月》《美麗的心情》《漓江謠》等等。這些歌曲在演唱上也沒有相對的民族化,而是要根據歌詞所講述的內容,來判斷。不僅需要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巧,還要保證歌曲的藝術性完整。有些歌曲比較宏偉的例如:《曙色》,整首歌曲情感跌宕起伏,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鐵蹄踐踏過,列強分割過”那種心痛,與痛恨的感情。還有后面的“走過長夜,走過坎坷,走進曙色”的豁然開朗,振奮人心。這都是區別于傳統民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中國民族聲樂產生于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當中,由于我國土地遼闊,擁有民族眾多,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各地方民族的民歌作品更是群星璀璨,演唱風格上更是多樣化。民族民歌都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如今的中國民族聲樂樂壇里,有著眾多種類、風格的歌曲,無論是哪一種風格的歌曲,都是中國民族聲樂中一顆亮眼的星。中華兒女也會繼續將這屬于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傳承下去。
作者簡介:王彤羽,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