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案例庫
首都科學決策研究會《領導決策信息》周刊 聯合推薦
作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試點之一、東北唯一試點城市,自2015年開始,吉林省白城市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成功探索了 “海綿城市+老城改造”的“白城模式”,得到國家海綿城市建設專家組和住建部的高度肯定。2017年10月,由中國建設報社政策研究中心參編的《北方寒冷缺水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創新典范——白城模式》報告正式出爐。在今年5月舉辦的“首屆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創新典范項目暨中國特色海綿樣板評選”活動中,白城市斬獲“樣板城市”“樣板小區”等多項殊榮。在9月8日至10日召開的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上,老舊小區成樣板海綿城市建設的“白城模式”, 受到中外專家及參會者的一致好評。
北方寒冷缺水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白城模式

案例點評
讓城市多一些水彈性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政府工程和民生工程。自2015年成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起,白城市通過構建“系統化”規劃體系、制定“全過程”建設保障制度、形成“本地化”技術標準支撐、健全“一條鏈式”落實機制、建立“技術+商務”PPP落地模式、實行“多條腿走路”籌資模式、完善“黨政一把手”組織保障體系等七項措施,徹底根治了城市內澇積水,大幅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并成功探索出創新道路透水鋪裝技術,解決了北方凍融難題;創新融雪劑滲濾棄流技術,解決了融雪劑對道路、綠化植被侵蝕問題;創新利用“滲井”功能,實現小區超量雨水的源頭減排,杜絕雨污混接,回補城市地下水, 一座會呼吸的城市慢慢崛起。白城市借助建設海綿城市的有利契機,堅持把老城區改造作為白城第一位的民生來抓,用好用足政策資金,打造百姓滿意工程,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而這一點恰恰是不少試點城市所忽略的,他們把海綿城市建設當成一種具體的工程技術或措施,甚至出現“為海綿而海綿”的現象。正因如此,白城模式無法用單純的學術或技術語言來定義,因為它的核心是“人”。這也意味著白城模式從“內核”層面具備廣泛的可復制可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