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殷 紅,陳小林,王 欣,杜文婷
(杭州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藥物化學是藥學領域的主干學科,是一門與化學、生物、醫學等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綜合性學科,其主要內容涉及藥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構效關系、制備方法等知識。藥物化學作為一門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知識體量大、藥物結構復雜不易識記、知識點自成體系等特點,學生常常感覺學習困難,對藥物化學逐漸失去興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1]。因此,藥物化學理論教學改革尤為重要,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藥物化學現實教學需求。目前已有的教學法如啟發式[2]、PBL[3]、課題式[4]以及現場案例剖析式[5]等雖各有特點,但在培養學生系統掌藥物化學基本知識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本文根據現階段教學中已有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在現有的多種教學模式基礎上,提出基于重點藥物類群的一頁課堂藥物化學理論課教學模式。一頁課堂是指每位學生在上課時將所學內容概述在一張A4紙上,以一次課3學時為例,教師講授2學時,指導學生完成一頁課堂1學時,課后教師公布制作的一頁課堂藍本,供學生參考。該教學模式重點明確,邏輯清楚,便于學生高效掌握藥物化學知識,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選取本校2016級??扑帉W專業4個班級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2個班級為對照組,2個班級為實驗組,每組60人。2組學生經高考統一錄取,性別、年齡、生源地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和對照組均使用同一本教材《藥物化學》[6],授課老師為同一人。
對照組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輔以啟發式、現場案例剖析式等教學模式。
實驗組采用基于重點藥物類群的一頁課堂教學法。教師在講解每一章節(緒論,總論除外)時,以經典藥物為例,將其結構、藥效團、理化性質、現階段臨床用藥等基礎知識講解清楚,并基于藥物基本結構引導學生思考藥物的發現和發展過程,在理解藥物設計方法的同時掌握其構效關系及合成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上講授的藥物相關知識指導學生以重點藥物為類群概述在一張A4紙上。此教學法不僅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加深了學生對此類藥物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生把握重點知識,篩選、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圖1示例了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一頁課堂內容,學生概述了青霉素和頭孢菌素兩大類β-內酰胺類抗生素,重點突出且邏輯清楚,便于學生識記藥物結構,理解藥物性質,最終系統掌握經典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相關知識。

圖1 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一頁課堂范例
1.3.1 期末考試成績 課程結束后,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一套題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測試,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配伍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綜合題。2組學生采用同一試卷,滿分為100分。
1.3.2 教學滿意度評價 教學結束后,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讓一頁課堂教學及傳統教學2種模式下的學生進行評價。選項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滿意度計算方法為問卷調查選擇滿意及非常滿意的學生人數除以有效回收問卷數。2組共發放問卷120份,有效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100 %。
采用Stata13.0軟件統計分析學生考試成績和教學滿意度評價數據。期末考試成績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教學滿意度評價采用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藥物化學期末平均成績(84.67±1.42)顯著高于對照組(75.65±2.79),經獨立樣本t檢驗,t=-2.895,P=0.005。
利用Wilcoxon秩和檢驗方法對課堂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問卷數據進行分析,實驗組教學滿意度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2.631,P=0.009)。見表1。

表1 2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評價比較[n (%)]
本研究在啟發式、PBL等多種成功教學模式基礎上,大膽進行藥物化學課堂教學改革和探索,提出了以重點藥物類群為模塊的一頁課堂教學思路。通過教學改革,使得學生將藥物化學的重點藥物類別、藥理作用、構效關系及結構修飾方法等內容相互銜接融合,最終概述于一張A4紙上,可集中解決藥物化學知識點分散,學生掌握困難等弊端。一頁課堂,在有限的紙張上總結出藥物化學重點知識,并梳理出相應的邏輯關系,這需要學生不斷總結凝練,不僅提高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也鍛煉了學生對有用信息的篩選和準確提取能力,一頁課堂過程就是學生們消化吸收知識的過程。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藥物化學期末成績和教學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傳統滿堂灌的授課模式相比,一頁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在備課時梳理重點知識提高備課效率,還可以幫助學生在上課時高效記錄課堂筆記提高聽課效率。課后通過對照教師提供的一頁課堂藍本查漏補缺,該過程中也是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學習過程,同時也鼓勵學生在教師藍本基礎上補充和提高,不斷提高一頁課堂質量。在改革初期,學生完成一頁課堂的質量較低,主要問題是學生只簡單地羅列知識點,畫出該次課所涉及重點藥物的結構,缺乏知識點間的關聯和邏輯性。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與學生探討一頁課堂的主要目的和方法,也選出優秀學生交流經驗,基本實現學生通過分析主要藥效團及藥物結構性質畫出重點藥物化學結構,并理解通過結構修飾,達到改善、提高或改變藥效的方法,理解藥物性質、構效關系、合成路線等相關知識點。藥物化學課程知識體量大,藥物結構多且容易混淆,一頁課堂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網絡,將龐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有效解決學生易遺漏知識點且死記硬背等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一頁課堂在藥物化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教學滿意度。目前,一頁課堂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如何針對課程性質,高效地利用數張A4紙將厚書變薄,仍值得研究和探索。這是一次針對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隨著一頁課堂帶來的教學經驗積累和不斷應用改善,我們還會嘗試將一頁課堂應用于其他藥物化學類似的專業課程中,使學生們的專業學習更積極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