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麗,蔡曉丹,方少祥,黃 慧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情緒勞動是指個體在與內部顧客(個人情緒)與外部顧客(工作對象、組織)交往的過程中,努力控制和調整自我的情緒表現,以符合組織需要的一種情緒行為[1]。護理作為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護士不僅需要付出體力與腦力勞動,還需要付出情緒上努力。研究顯示,ICU是高情緒勞動負荷工作場所,其情緒勞動特征、表現策略與工作倦怠具有密切關系,高情緒負荷狀態處理不當可加重護理人員身心失衡、情緒失控,甚至影響工作安全[2]。研究顯示,情緒勞動可帶來較高的工作績效,但表層表現和深層表現與情緒耗竭及生理不適的發生密切相關,長期而言,表層表現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3]。為保障護理工作效率,同時減少護理工作人員身心消耗,情緒勞動的現狀掌握及情緒管理干預具重要價值。本研究旨在通過探討ICU護士情緒勞動負荷、情緒管理態度、工作行為現狀,同時評價三者情緒管理態度、工作行為現狀對情緒勞動的影響,為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制定改善護理人員工作行為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據與參考。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浙江省溫州市4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ICU護士125人為研究對象,女性99人,占79.2%,男性26人,占20.8%;年齡22~46歲,平均(29.50±5.27)歲;學歷:中專、專科68人(54.4%),本科及以上57人(45.6%);職稱:護師74人,主管護師40人,主任或副主任護師11人,分別占59.2%、32.8%與8.8%。納入標準:(1)均獲得護士執業證書;(2)在ICU工作年限>1年;(3)自愿參加本調查。排除進修、輪轉護士與非一線護理工作者。
1.2.1 情緒勞動問卷 采用Brotheridge[5]編制,趙君英翻譯版本的情緒勞動問卷,該問卷包括情緒表現的頻率(3項)、程度(2項)、形式(3項)、持續時間(1項)、外在行為(3項)及內在情緒(3項)6個維度,共計15項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1分-從不、2分-很少、3分-有時、4分-經常、5分-總是,總分分值范圍15~75分。
1.2.2 情緒管理態度量表 采用Wong[6]編制的情緒管理態度量表,該量表包括個人情緒感知(4項)、他人情緒感知(4項)、情緒運用(4項)、情緒管理(4項)4個維度,共計16項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1分-完全不同意、2分-大部分不同意、3分-不確定、4分-大部分同意、5分-完全同意,總分分值范圍16~80分。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6]。
1.2.3 工作行為量表[7]采用Hackman的工作診斷問卷中用于測量工作行為分量表,測量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自主性(2項)、獨立性(2項)、靈活性(2項),采用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1分-完全不符合、2分-大部分不符合、3分-不確定、4分-大部分符合、5分-完全符合,總分6~30分。分該量表Cronbach’ a系數為0.74。
本次研究預調查25例,情緒勞動問卷、情緒管理態度量表與工作行為量表Cronbach’s α分別為0.80、0.88、0.76,3個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適用于ICU護士。
所有數據均由2名研究人員審核錄入Epidata 3.0中,采用SPSS 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采用描述性分析、Pearson 相關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
ICU護士的情緒勞動負荷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見表1。

表1 ICU護士的情緒勞動狀況
不同特征護士情緒勞動評價結果顯示,≥40歲、女性、已婚、高文化程度、低工作年限的護士護士情緒勞動評價較高。見表2。

表2 情緒勞動問卷的一般資料差異比較

續表2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整體情緒勞動與情緒管理態度呈顯著正相關(r=0.342,P<0.05),提示護士情緒管理態度評分越高者其情緒勞動負荷愈重;工作行為整體與情緒勞動整體顯著相關(r=0.252,P<0.05),且與外在行為維度呈顯著正相關。見表3。

表3 情緒勞動與情緒管理態度、工作行為相關性
以情緒管理態度各維度為自變量,以情緒勞動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他人情緒感知維度(β=0.163,P<0.05)進入了回歸方程,R2值為0.194,F值為8.464,P<0.05。見表4。

表4 情緒管理態度對情緒勞動預測作用的回歸分析
以情緒勞動各維度為自變量,以工作行為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外在行為(β=0.217,P<0.05)進入了回歸方程,R2值為0.148,F值為4.725,P<0.05。見表5。

表5 情緒勞動對工作行為預測作用的回歸分析
本次研究顯示,ICU護士的情緒勞動負荷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情緒勞動的頻率、程度處于較高水平,提示ICU護理工作中出現過重的情緒勞動負荷頻率較高;情緒勞動外在行為平均值在所有維度中得分最高,提示ICU護士在工作中長時間壓抑、隱藏、偽裝個人情緒。買軒[9]等采用Grandy編制情緒勞動問卷(最高分84分)調查了三甲醫院急診科護士情緒勞動水平,結果顯示急診科護士情緒勞動平均得分(53.06±7.10)分,與本次研究結果相近,提示在急診、ICU等工作壓力相對較重的科室,護理人員的情緒工作負荷也相對較重。從年齡上看,30歲以上護士情緒勞動相對較高,原因可能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和工作經驗促使其為了避免不可預測的情形發生,需要頻繁地調動情緒勞動,以控制外在行為表現,加重情緒勞動負荷;徐秀英等[10]關于三甲醫院的護理人員研究顯示,低年齡護士在情緒自我調控中相對較差,情緒輔助和管理需求相對較高。此外,已婚護士情緒勞動總分明顯更高,可能與已婚護士除工作外,還要應對家庭內部沖突,為平衡工作與家庭,已婚護士需要不斷消化負面情緒,在生活中彼此包容。性別方面,女性情緒勞動得分相對更高,可能原因為女性在工作壓力、情緒感知相對于男性更敏感,醫生及患者對女性的情緒期望也相對更高,與國內宋體忠[11]等的研究結果相近。高學歷護士情緒護理得分較高,可能是其理論知識扎實,工作中對疾病進展有一定預測性,對工作的責任心與期待相對更高,更容易表現出緊迫感,情緒勞動負荷也相對較重。工作年限來看,低工作年限護士情緒勞動更重,可能原因為低年資護士在經濟壓力、職稱晉升等方面壓力相對較重,進而表現出更高的情緒勞動負荷。
本次研究顯示, ICU護士整體情緒勞動與情緒管理態度呈正相關。他人情緒感知與情緒勞動中外在行為呈正相關,內在情緒與情緒管理態度整體正相關,此結果與彭曉紅[8]的研究結果相近。ICU護士作為高負荷情緒勞動工作者需經常面對緊急、為難情境,更須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態度來調節情緒。本研究顯示他人情緒感知對情緒勞動具有明顯的預測作用,對于情緒管理態度較高ICU護士,為順利完成工作,融入工作環境,更傾向于自我壓抑遷就于他人,情緒勞動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張薇[7]等的研究顯示,情緒管理態度及高情緒智力水平的護士更富有同情心,情緒運用能力也相對較高,其自身生理及心理消耗也較高,情緒勞動負荷上升。此外,ICU護士整體情緒勞動與工作行為呈正相關。對于高負荷情緒勞動ICU護士來說,其在臨床工作中會不自覺地壓抑情緒狀態,調整情緒以符合工作規則,個人外在行為表現就更趨向于遵守組織規定來避免沖突,也就增加了其情緒勞動負荷。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行為與護理人員情緒勞動表現密切相關[6],護理管理應針對性制定不同特征護士的管理策略,以利于其更好的情緒表現策略選擇。
綜上,長期處于高負荷情緒勞動狀態給ICU護士來說構成了較大的壓力,在面對工作情境,須具備良好工作自主性、情緒管理態度來應對工作要求,從而避免消極情緒,保障工作行為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