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新豐縣實驗小學 廣東新豐 511100)
思維導圖是按照人腦的思維方式由一個點出發引出無數個分支,以聯想和想象為中介來不斷地發散和拓展思維的工具。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和概念去指導教學,可有效引導和培養學生采用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發展。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每個教師進行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之一。”思維導圖中的圖形、符號、色彩都能極大地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讓孩子真正去愛上學習。
預習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但卻容易被教師和學生忽略的環節。我是這樣操作的:我讓學生準備了一本大號的美術本作為“思維導圖本”。課前,我指導學生將課題寫在中間,通過幾個一級分支來預習課文: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2、需要注意字形的字;3、需要注意字義的字;4、不理解的詞;5.課文的主要內容等;這樣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就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生思維的過程也很清晰地呈現在紙上,教師也可以通過快速的檢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比如在語文S版五年級第二單元預習中,我班一個學生畫的思維導圖如下:

檢查時,老師針對學生沒有說到的再進行點撥指導。經過練習后,有的學生還加上了“寫作背景、不明白的問題”等分支。
這樣的預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想、畫等能力得到鍛煉,發散思維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課文的內容主要是分為人類的伙伴、經典人物、人物故事三大塊,下面我就這幾方面談談思維導圖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寫物的文章一般有三個一級分支:外貌、性格特點、典型事例。教學時,我就從三個一級分支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了解文章的開頭怎么寫,中間如何具體展開,結尾如何寫等。比如: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貓》一課,開頭的關鍵詞是:古怪。中間有八個二級分支:盡職、老實、貪玩、高興、不高興、膽小、勇敢、可愛。我引導學生學習了盡職、老實、貪玩這個二級分支,分析完后,剩下的內容我讓孩子們依照這個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抓住關鍵詞,再抓住關鍵詞來背誦課文,然后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好思維導圖,最后在自己的小組分享自己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孩子們也養成了抓住關鍵詞學習和理解課文的習慣。
對于寫人、寫事的記敘文,一般有三個一級分支:事情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后(也可以是起因、經過、結果)。我利用文章的這一結構特點,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和理解課文。如五年級下冊《體育課》一課,有三個一級分支:事情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后(起因、經過、結果)。起因:母親擔心瘦弱的涅利不能上體育課;經過:體育課的經過,它有兩個二級分支:1、同學們的表現2、涅利的表現。結果:涅利找到了自信。我讓學生按照課堂上的學習方式自學。學了之后進行小組匯報交流。通過交流,發現很多學生能找到描寫每一個分支的關鍵詞,并能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還能背誦。
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在課堂上能抓住關鍵詞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背誦課文等。課后自主完善思維導圖給了學生很多自主發揮的空間,也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整體的掌握。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傳授學生知識,并不是要他記住結果,而是要教育他參與知識建立的過程。
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課文《珍珠鳥》,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而成,形散神聚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小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以及“為什么珍珠鳥會逐步信賴我”兩大核心問題是課文的重點難點所在。
思維導圖的應用宛若珠線,可使其意脈貫通,一目了然。教學中可分兩步走:一是圍繞重點段落第4自然段,讓學生填寫表示時間順序的關鍵詞(起先、漸漸、后來)和表現小珍珠鳥活動范圍變化的詞語(籠子四周、屋里、小桌上)。依據導圖,學生腦海中便有了一張地圖,不但記憶起來駕輕就熟,而且能夠更深地體會到小珍珠鳥是怎樣一步一步地信賴我的。
“為什么珍珠鳥會逐步信賴我”的問題突破是導圖設計完善的第二步,也就是小珍珠鳥在不同的時間段對我的態度變化:從開始的害怕,漸漸的膽大、半信半疑,到后來的完全放心。我還讓學生通過前后的關聯與對比,找出另一條隱線:“當小珍珠鳥在屋里亂飛亂撞時,我不管它……我用手撫一撫它那細膩的絨毛”,當學生將“我的反應”與“珍珠鳥”的具體活動一一對應與羅列后,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領悟就水到渠成。
從單元復習到專題復習,從平時復習到期末復習,教師常感嘆復習效果不夠好,學生掌握知識點不牢靠。如果讓學生自己復習整理,學生又無從下手,復習效果也不好。
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復習中來,有針對性地完成專題復習任務,幾個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繪制同一主題的思維導圖。在繪制過程中,大家集思廣益,形成“頭腦風暴”,并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合作的品質。
通過平時的閱讀教學,學生已經形成了開頭、中間、結尾等這樣框架分支概念。在習作時就容易多了,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思考開頭怎么寫,中間怎么寫,結尾怎么寫。寫作思路特別清晰,而且寫作素材很豐富,學生的習作不會千篇一律,而是個性鮮明的。
我認為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是對現有的課堂模式的一種革命,解決了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問題,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孩子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