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徐天寶/通訊員 姜玉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降低國有企業杠桿率,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增強經濟發展韌性,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山東能源集團組建以來,尤其2015年改建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來,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去杠桿、除“僵尸”,自覺加強企業資產負債約束,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等有機結合。同時,堅持提質增效、苦練內功,通過擴大經營積累增強企業資本實力。集團資產負債率從成立初期的76%降至目前的66%,為聚焦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要舉措。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強化監督管理,促使高負債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盡快回歸合理水平,是新時代國企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新要求與新任務,也是山東能源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位民對記者說。

全國煤炭行業首單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合作協議簽約(攝影/袁宏)
2011年3月,由6家省屬煤炭企業整合組建的山東能源集團掛牌成立。
作為山東省經濟規模最大、在崗職工最多的世界500強省屬企業,由于歷史上形成的“資源質量差、產業小散弱、富余人員多、遺留包袱重”等歷史難題,以及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持續下滑、融資環境不斷惡化的現實困境,山東能源集團的經營受到巨大挑戰。資料顯示,在啟動債轉股之前,山東能源集團資產負債率高達76%,有息負債1000多億元,每年僅利息支出都是一筆龐大的費用。
2016年11月14日,山東能源集團與山東省國資委、中國建設銀行共同簽署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合作協議。這是山東省首單市場化債轉股項目,也是全國煤炭行業首單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據介紹,方案分階段設立3只總規模210億元的基金,分別為150億元“山東能源集團轉型發展基金”、30億元“新華醫療并購重組基金”和30億元“資本結構優化基金”,3只基金分階段分別組織實施。由中國建設銀行吸納社會資本,通過資本管理平臺或設立產業基金,投資山東能源集團控股子公司股權、債權資產,用以歸還山東能源集團銀行貸款等有息負債。
債轉股降低了山東能源集團有息負債財務成本,減輕了企業負擔,節約財務費用支出10億元,有助于企業輕裝轉型、減負發展。通過與中國建設銀行進行債轉股合作,可大幅提高企業生產經營能力,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有助于聯合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和優勢;同時,還可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增強活力動力,實現集團的規范運營、健康發展。
“市場化債轉股的創新實踐,降低了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優化了財務結構。全部資金投入后,山東能源集團資產負債率可下降8個百分點,集團財務結構將得到有效改善,資本實力顯著增強,同時也有助于防范債務風險。”山東能源集團財務部部長張廷玉介紹說。
據了解,山東能源集團在省內還較早實施了國有劃撥土地作價注資,增加集團資本金69.6億元,進一步降低了資產負債率,處于全國同行業較好水平。
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債務結構,是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配套措施之一。山東能源集團針對旗下虧損大戶多、“僵尸”企業多、落后產能多、企業杠桿高的“三多一高”難題,緊緊抓住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機遇,強力治虧損、除“僵尸”、去產能、降杠桿,一企一策,分類施治,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資產使用效率,保證了集團的穩健發展。
其中,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曾由于各種因素疊加影響,陷入生存難以為繼、發展舉步維艱的困境。截至2016年2月,肥礦集團債務總額為99.5億元,成為山東最大的“僵尸”企業。當年,在省政府的推動下,山東能源集團成立“肥礦集團改革重組領導小組”,在資產、債務、人員“三個重組”上探索突破口。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肥礦集團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改革重組后的肥礦新公司,恢復了自我造血功能,實現了輕裝上陣,人員精、資產輕,人均商品煤產量、收入利潤率、成本利潤率等指標實現了大幅提升,2017年實現贏利4.4億元。今年以來,肥礦新公司大幅超利、老公司大幅減虧,合并報表后,不僅一舉扭虧,而且大幅贏利。今年前10個月,實現贏利2.6億元。
“肥礦集團重組成功,最終形成了企業清腐能重生、銀行債務不懸空、母公司不被拖垮的共贏局面。”李位民說。肥礦集團重獲新生,成為全國較大資產、債務規模困難企業改革重組的成功案例。
針對新礦集團長期形成的攤子大、人員多、包袱重等阻礙發展難題,山東能源集團創新實施顛覆式變革,推行“三管三放三自”管控模式,即:管主要負責人、管主要指標、管監督考核;放開自主經營權、放開自主用人權、放開自主分配權;讓各單位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從去年6月份開始,新礦集團扭轉長期虧損局面,今年以來集團精煤回收率、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及經營性現金流量創出近年來最好水平。
減劣增優,山東能源集團對煤炭主業大刀闊斧進行轉型升級。在去年退出26對礦井、1038萬噸產能的基礎上,今年繼續退出9對礦井,其中4對是主動追加的。集團堅持科技提升、裝備升級與勞動組織優化并重,其中王樓煤礦等6對礦井部分工作面實現自動化、智能化開采,10對礦井部分工作面取消夜班生產,做到“減人不減效,減時不減量”。

改革重組后的肥礦集團新貌
強化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增強內源性資本積累能力,就要進一步明確并聚焦主業瘦身健體,通過創新驅動提高生產率,增強企業贏利能力。山東能源集團為此瘦身減負,構建輕裝上陣新格局,加快推進“三供一業”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減層級、減機構、減崗位、減人員、去行政化,山東能源集團大力實施“四減一去”改革,各級精簡機構30%以上,減少法人單位71家,集團控參股企業由最多時的588家減至400家左右。山能重裝集團通過扁平化改革壓縮1個管理層級,通過內部資源整合實現專業化運營。堅持“開渠放水”,創新“9條通道”,通過內部調劑、項目轉移、勞務輸出、及時退養、自謀職業等措施,分流安置富余人員。在5年累計控減6.4萬人的基礎上,全集團上半年控減3917人,員工總數由成立之初的24.2萬人控減至目前的16.8萬人。
根據集團功能定位和改革發展需要,堅持去機關化、去行政化原則,調整理順總部機關機構和部門職能,設立12個職能部室,分離服務職能設立6個服務中心,其他中心以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為主。通過公司化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分流創效,優化形成了“12+6”的組織體系和管控模式,管理機構壓減47.8%,管理人員減幅46.9%,形成機構精簡、人員精干、管控有力、運行高效新機制,實現“人崗相適相宜、人員科學分流、管理效率提高”目標。同時,進一步梳理集團及各二級單位權責邊界,形成更加明確的履責“清單”,建成運行順暢、充滿活力、令行禁止的管控體系。
據了解,山東能源集團的“三供一業”應分離移交總戶數約占省屬企業任務總量的60%,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體量大、占比高、范圍廣,是省屬企業分離移交任務最重的單位。為徹底解決“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等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為企業全面清淤除障、輕裝上陣打好基礎,山東能源集團各下屬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穩妥加快推進各項工作。
在完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自我約束機制方面,山東能源集團加強對資產負債約束的日常管理,強化集團公司對所屬子企業的資產負債約束。按照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控制指標要求,合理確定子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并將子企業的資產負債約束納入集團公司考核體系,確保子企業嚴格貫徹執行。
強化資產負債約束讓山東能源集團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共完成營業收入1500億元,上繳稅費112.8 億元,實現社會貢獻總額329億元,銷售收入、利潤、凈利潤、歸母凈利潤、稅費、社會貢獻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山東省屬企業第一位。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18年世界500強榜單中,山東能源集團以營業收入456.5億美元位列第234位,比去年的372名提升138位,位居山東上榜省屬國有企業第一位,連續7年躋身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