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積才
2014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2016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是迄今為止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最高等級文件。“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作為文件開篇之語,對教師的價值進行了最高定位。2018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教育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又將教育地位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中國教師隊伍建設迎來好時代。
現實中,教師的身份、地位、職責及形象被賦予特定的含義,因而教師是高度符號化的概念。對教師的認知有: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照亮別人的“蠟燭”;教師是任勞任怨的“園丁”;教師是人生的“貴人”,照亮人生的“燈塔”等。人們對教師的期待也往往過高,動不動就要求教師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為人師表,要正人君子等。在教育發展還不充分不均衡的今天,誰都可以對教育進行品評詬病,教師也常常成為輿論焦點,教師從教環境日益嚴峻。
教師問題還真是個老大難問題。老問題是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想辦法,一直都未能解決好。大問題是教師是教育系統中關鍵性問題,影響教育事業發展的大局,影響到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大局。難問題是難在教師作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到底應該得到什么待遇,拿到多少工資,似乎沒有一個絕對標準。誠然,每個行業都重要,每個行業工作者都應該得到國家重視和社會承認,都能夠安居樂業。目前,社會對教師不夠滿意,教師對自己的生存現狀似乎也不夠滿意,家長也對教師意見頗多,是一個各方都未達自己預期的局面。按理說,重視國家,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也有不少制度,教師問題應該不成為問題,但確實是個問題,存在制度頂層設計之后的操作性問題。
教育是一個特殊的社會事業,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的事業,是培養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事業,是讓我們事業后繼有人的事業,是培養中國自己人的事業。教育就是培養娃娃的事。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其實是一種關乎人的思想靈魂的高端的意識形態,關乎民族復興偉業之千秋萬代事業。當前,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明確提出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這就要使教師最受社會尊重,讓教師讓人羨慕,讓教師享有職業的尊榮,這是解決教師問題的指導思想。
一是確定教師法律地位,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設計提供法律依據。制定相關法律體系,承認教師都是為全體國民服務的,教師要自覺地對待自己的使命并努力完成自己的職責;承認教師的專業身份和職業使命,即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士, 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規定教師作為教育公務員(與政事公務員有別的特殊群體)的權利和待遇。
二是明確師待遇制度。首先,要提高教師政治待遇,確立教師的教育公務員身份,打通教育公務員的晉升通道,聯通教育公務員與政府其他部門公務員的融通路徑,讓教育公務員有機會有機制成為政府公務員,其實政府公務員有教育公務員的經歷也是一件好事。其次,要提高教師經濟待遇。國家有多份法律法規文件都規定教師平均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如中辦、國辦文件《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再次指出,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這一文件精神應該是教師平均工資水平應該等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如何等于?可參照公務員工資體系確保教師工資與當地政府公務員工資持平,以此作為教師的基礎工資。如何高于?可確定教師作為教育公務員的專業身份,制訂相應的薪酬制度,以此作為高于的部分,視各地財政能力而定。
三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各級政府只要談到教育,幾乎都會提到教育要優先發展,但往往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首先,要優先制訂教育發展規劃,發揮規劃的先導引領作用。其次,優先解決教育問題,特別是優先解決教師問題,教師問題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問題。最后,優先解決教育投入,解決教育經費問題,在解決教育硬件建設的同時,提倡獎教獎學,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關鍵在教師,關鍵在教師理想信念的堅定、道德情操的歷練、學識水平的提高、仁愛之心的培育。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關鍵在讓教師真正享有職業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