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夏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雖然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由于應試壓力,實際上人格教育不被重視,嚴重缺乏對培養兒童健全個性的重視,輕視人的情緒、思維和情操的全面發展,忽視獨立自主、自信自強、自省自覺等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忽視兒童的幸福感這種個體生命對生活質量的內在精神需求,忽視了兒童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培養。近幾年國內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現象層出不窮,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暴戾的學生在施暴后“不以為然”“滿不在乎”,而被欺凌者“膽小懦弱”“痛苦無助”,透射出獨立人格教育的缺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一項調查表明:這些欺凌者與被欺凌者受家庭和社會的不良影響,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如果在學校教育的正式開端——小學階段,注重人格教育,通過行之有效的策略,塑造兒童健全的人格,構建兒童正確的道德價值體系,為兒童的后續成長打好人生底色,就能有效杜絕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
一是邀請專家團隊定期進校園。學校與心理專家團隊結成對子,每月定期邀請心理專家團隊走進校園,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幫助教師有效地緩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正確宣泄情緒,放松心情,感受團隊的溫暖與力量,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同時教給他們正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方法與策略。心理專家走進課堂,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深入淺出地為學生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個案;在這些案例中,學生明白了當自己遇到欺凌時怎么解決,當自己與同學發生矛盾時怎么辦。學生通過心理健康課,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外,學校還邀請市、區教研專家進行跟蹤指導,對教師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理論支持;并邀請區教科所心理輔導中心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對教師、學生給予心理方面的指導。
二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倡導賞識教育,教師和家長要多夸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減少學生因受到挫折或缺乏自信而產生的校園欺凌行為;推進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自強、自尊、自愛,對未來充滿信心,增強抗擊挫折的能力,正確地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同時,學校還配備了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建立了心理咨詢室,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早發現、早排查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是建立完善的量化評價細則。大隊部制訂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的評價機制,依據此機制對班級工作進行日常的管理及督導,并作為選拔優秀班集體的先決條件。然后,班主任依照學校評價機制,設計出符合本班學生特點的“爭星評先”激勵機制,這樣逐步形成一個從上到下、層層遞進的德育評價機制網絡體系。
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升旗儀式,學校對全校同學進行人格方面的教育;利用每周五的主題隊會,班主任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學校通過“六一”、元旦節日,排練校園情景劇,以學生身邊發生的事為素材,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受到教育。
五是將法制教育課納入課程。利用學校宣傳欄,開辟“法制教育專欄”,定期開展法制講座、知識問答等,切實提高學生的知法、守法意識,讓學生學會自我保護、自我防范,養成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好習慣,從根本上預防校園欺凌事件。
六是建立校園欺凌的應急機制。學校構建有效的干預預案,讓處理校園欺凌事件程序化,包含了早期預警、即時上報、事中處理、事后的心理干預等應急機制;學校還專門成立了校園欺凌事件的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對校園發生的欺凌事件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控制。
七是開發交際交往的校本課程。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就是交際、交往、交流。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往,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從建立關系、維持關系、沖突解決三個方面開發系列校本課程,不斷增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與處事能力。比如,利用童謠的形式,引導剛入學的小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如《三字經》被改編成童謠后,一直是學校教師和家長教育孩子的利器。通過朗朗上口的童謠,引導小學生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和行為準則,用生動的言語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就可以很輕松地使小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又如,開展“把握好情緒,做最美的自己”團體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情緒對人的影響,掌握良好情緒的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快樂的人,學會正確面對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避免激化矛盾,從而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八是創編《學校預防欺凌手冊》。手冊中對教師、家長、學生三個層面進行了細致研究,形成一整套預防措施。
人格教育,不僅關注人格教育滲透的方法、原則,更要重視利用教材內容向小學生滲透人格教育的相關內容;不僅關注滲透的形式,更要重視通過滲透人格教育促進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力求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服務。通過理論探索和行動研究,構建全方位、滲透式的人格教育平臺,充分挖掘校園環境及文化建設、教學管理及小學學科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格教育因素,實現全方位育人;通過對預防校園欺凌平臺的構建,提高小學預防校園欺凌工作的實效性,使學生在提升學科素養的同時,得到良好的人格陶冶和品德教育。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市八一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