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純
教書育人,其最終歸宿是育人。正如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所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沒有離開教育的教學,沒有離開教學的教育”?!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堅持德育為先”“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學校及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都應該關注的問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是一項十分關鍵的教學內容。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小學英語閱讀課受到了教師們越來越多的重視。但遺憾的是,大家關注較多的是其“工具性”,而對其“人文性”,特別是育人功能關注較少。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課上,除了注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的學習外,還應該采取一定的策略,努力實現育人功能,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承載育人功能
語言,作為思想文化信息的載體,本身就承載了德育功能。《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其人文性是指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因此,英語教材必然承載了生活實際,蘊含了大量德育內容。尤其是其中的文章,既是英語語言知識的載體,也是思想文化、道德內容的載體。學生在學習時,不知不覺中也在接受一種文化的熏陶,接受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的培養。在小學英語學習的課時安排中,特別是在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比例明顯增大。因此,如何搞好閱讀教學,實現其育人功能,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
英語閱讀課育人功能實現的策略
實際上,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本身就承載著育人功能,作為教師應該注重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功能,注重挑選育人功能明顯的文章進行教學,注重備好課,注重把握恰當的時機。只有通過這樣的教育策略,才能實現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育人功能。
注重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功能 綜觀我國現行英語教材,內含大量德育內容,范圍涉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各方面,德育素材涵蓋很廣。因此,教師應該立足于教書育人,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資源,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教學,從而實現英語閱讀教學的育人功能。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教材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Join in教材,雖然它是以話題功能為主線,但選材嚴謹細致,所選文章的育人素材比比皆是。如五年級上學期Unit 2 Mascots,通過介紹有關北京奧運動會吉祥物福娃的文章,使學生在了解福娃的同時,深刻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Unit 3 Time中的兩封電子郵件,蘊含著教會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學會交筆友,同時通過介紹自己一天的日常生活,教會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五年級下學期Unit 2 Life in the Arctic中將美麗的北極呈現在孩子們面前,Unit5 On the beach中描述了不同國家的不一樣的海灘美景,這些文章都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從而引導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六年級上學期Unit 1 School is great fun!從三個不同孩子的角度介紹了他們心目中的學校生活,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其他國家孩子有趣的學校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Unit 2 Big cities中,通過介紹北京、倫敦、華盛頓、紐約、武漢幾個大城市,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增強了學生的國際意識。六年級下學期Unit 2 Food and health中“Auntie Pang”的文章,則教會孩子選擇健康的飲食方式,同時還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Unit 4 Heroes中4篇分別描述Bill、Sally、Chen Zihan和Li Yu的英雄的文章,培養學生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培養他們自強自尊的精神品質,勇敢地向命運挑戰,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此外,還教會了學生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樂于幫助他人。這些教材中所蘊含著強大的思想教育素材,只有充分挖掘,在課堂上及時展現,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挑選育人功能的文章進行教學 為搞好閱讀課教學,教師們除了講授教材之外,還應根據教學需要及學生特點,自主選取一定的文章來進行補充教學。教師們一般重點會從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角度來選擇合適的文章,如考慮篇幅、生詞量、句子結構等,并會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相應的題目,以強化學生的閱讀技能。但僅此是不夠的,我們應立足育人功能的實現,在選取文章時,還應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時期的學生,選取一些德育內涵豐富的文章進行講授,以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特點,最終實現育人目的。如在三年級上學期Unit 3 Colours這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奧運五環的顏色與這個單元的主題非常吻合,于是筆者專門挑選了一篇介紹奧運五環的小短文。通過該短文的教授,筆者不僅講了顏色,還講了奧運五環所蘊藏的內在含義。這既開拓了學生視野,又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了世界格局觀,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情懷;對于英語起始年級而言,還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走出國門、了解世界的欲望,并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懂得全世界人民要相親相愛的道理。在六年級上學期Unit 3 Festivals這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當完成了課本中介紹中秋節、感恩節、萬圣節的教學任務后,筆者補充了一篇介紹春節的文章,因為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通過介紹“過年”這個說法的來歷,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通過介紹春節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如剪窗花、包餃子、寫對聯等,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不知不覺中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注重備課,精心設計課堂過程 要實現閱讀課的育人功能,教師必須要把握好一個“度”,做到在課堂上通過精心的教學環節設計,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德育,育人無痕,潤物無聲。當然,不能讓學生感覺到絲毫的做作,因為這是英語課,不是德育課,不能簡單地說教。因此,課堂環節的設計就顯得特別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做足功夫,深入研究文本,明確德育目標,圍繞這個德育思想,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F以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的講授為例。Helen Keller是筆者在六年級下學期Unit 4 My Heroes的教學過程中選取的一篇課外閱讀。筆者以一個繞口令作為本節課的熱身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緊接著的文本閱讀分為四步走。第一步,出示一張Helen的照片,請學生根據自己想知道的內容提問,如:“Who is she? When was she born? Where was she from?…”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學生很自然地對Helen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完成了第一自然段的閱讀。第二步,默讀第二自然段,提出“Why is she special?”的問題,學生自然會用“She couldn't…”的句型進行回答。第三步,圍繞著“What could she do?”的問題,學生閱讀第三自然段,畫出信息句。第四步,討論“Why could she do so many things?”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了她聰明、勤奮、樂觀、樂于助人等優良品質,德育因素已經不知不覺地體現出來,學生已經被Helen的精神深深地打動,毫不懷疑“Helen Keller is a model for blind people and for you and me.”最后,全體學生起立,大聲齊讀“Nothing is impossible.”“Never give up.”整堂課,同學們隨著Helen Keller的喜怒哀樂,時而難過,時而開心,時而深受鼓舞……因為每個閱讀環節的問題都經過了精心設計,所以隨著筆者講授的層層推進,同學們與老師之間形成了非常和諧互動的場面,在不知不覺中老師不僅將閱讀技能傳授給學生,還將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傳遞給他們,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育人效果。
注重把握恰當的育人時機 要取得很好的教書育人效果,除了要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結合外,教師還應選準知識與學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結合點,增強教育的針對性,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仍以Helen Keller的教學為例,筆者之所以會選取這篇課外閱讀,不僅是因為與教材六年級下學期Unit 4 Heroes這個單元的內容非常吻合,更重要的原因是想抓住畢業年級這個特殊時期的特點,充分利用這篇文章的內涵,達到育人的目的。因為學生們即將進入初中,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將遇到很多困難,面臨許多挑戰。筆者要告訴他們:人生漫漫,不管未來如何,具有優良的意志品質將對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Helen Keller具有許多優良的品質,尤其是她的樂觀精神,她面對困難時那種從不言敗的堅忍不拔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Helen Keller說過一句話:keep your face to the sunshine and you cannot see the shadow.(當你面對陽光你就看不到陰影。)這體現了她是多么樂觀啊!筆者就希望學生帶著樂觀的心態,帶著永不言棄的精神來步入即將面對的初中生活,應該像Helen Keller一樣勇敢面對新的人生。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筆者還專門給學生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對他們的感激、認可與期待,信的最后一段是這樣的:Remember: Nothing is impossible. Never give up. Miss Zhao is always here waiting for you, waiting for your success.(記住: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永不放棄。趙老師會一直在這里等著你,等待你的成功。)在學生們即將小學畢業的時候上這么一堂課,筆者相信這堂課蘊含的德育思想會產生一定的效果。
結束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德育做了重要的要求,強調英語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并重,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形成創新意識,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此基礎上,才會有育人的敏感性,才能在閱讀教學中,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實現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吳璟.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1(45).
[3]張紅瓊.小學英語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新探[J].華夏教師,2015(3).
[4]王菲.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及原則[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5(6).
[5]倪雅芳.談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8).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附屬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