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惠算
提起肺炎幾乎無人不曉,尤其是有小孩子的媽媽更怕自己的孩子得上這種病。有人統計,所有小兒住院病人總死亡人數中,呼吸道感染占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主要死于重癥肺炎。
雖然肺炎在嬰幼兒中極為常見,但只要把住預防、治療及護理關,肺炎也并不可怕。
預防
為了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與其得了病再治,不如從預防措施抓起。
1.加強營養:嬰幼兒應在出生3周后加服魚肝油,4~6個月大時開始添加輔食,在10個月左右大時斷奶。如沒有母乳應以牛乳代替,以提供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這樣可以防止佝僂病和營養不良,而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是引發重癥肺炎的重要原因。
2.加強體格鍛煉:從嬰幼兒時期就應進行體格鍛煉,如室內開窗通風,經常在戶外活動等,使小兒增強耐寒能力和提高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力,這樣就不易發生肺炎了。
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傳染病:要減少嬰幼兒接觸上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傳染病病人的機會,應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和串親訪友。
辨識
如果孩子已發生了肺炎,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嬰幼期的肺炎病情發展很快,有些病兒在短期內就可能會引發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致命后果,因此家長應對肺炎的癥狀有所認識。
發熱是小兒肺炎的主要癥狀之一,但需要格外引起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肺炎都有發熱癥狀。肺炎從病因學上分為多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有的發熱,有的不發熱。尤其是新生兒若患有肺炎,有可能既不咳嗽也不發熱,只是不吃奶、哭鬧,或呼吸急促,父母要仔細觀察,及時帶孩子就醫,千萬不可忽視。
患兒出現發熱癥狀時,熱度高低不一,有時38℃左右,有時也可升到40℃以上,起病可急可緩。隨后會出現咳嗽、憋氣、呼吸快、呼吸淺表、煩躁等癥狀。有時還會伴隨有消化道的癥狀,如厭食、嘔吐、腹瀉等。病情加重時會出現鼻翼扇動、口周圍或指(趾)甲末端青紫以及三凹征(指兩側鎖骨上窩和胸骨上窩隨每次呼吸動作而凹陷),并伴隨頭后仰和呼吸性呻吟。再嚴重時就會發生抽搐、昏迷或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癥狀了。
護理
對肺炎患兒的正確護理能縮短病程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使孩子早日痊愈。
1.環境:患兒的所在環境要安靜,使孩子心情愉快。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不要在病室內吸煙,保持空氣涼爽、新鮮,室內溫度保持在20℃左右,相對濕度在55%~60%為宜。
2.休息:患兒要有足夠的睡眠,多臥床休息,按時翻身,以利排痰,不要經常抱起患兒、引逗或不必要的打擾。
3.飲食:由于患兒發熱,呼吸加快,水分丟失厲害,因此以流質食物為佳,如牛奶、母乳、米湯、菜水及果汁等。病情好轉后,可以逐漸改為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面湯、雞蛋羹、肉松粥等。多喂白開水,并按醫囑服一些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A、維生素D等營養素,同時加用鈣劑。如果恢復得較慢,病癥較遷延的孩子要注意營養的調配,防止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