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紅
中醫藥養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代醫家依據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創立的中醫藥養生理論和方法。中醫認為,養生保健是“治未病”的根本手段,“藥食同源,藥食同功”的中醫理論為開展中醫藥養生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下面我們就根據藥材的功效,介紹一些常見的中藥補益食品。
一、補氣藥。主要用于氣虛證,能增強機體尤其是脾、肺的活力。
1.山藥。味甘,性平,具有補脾止瀉、補肺止咳、補腎益精、縮尿、止帶和消渴等作用。產自河南焦作的鐵棍山藥及產自山東菏澤陳集鎮的雞皮糙山藥和西施種子山藥都是非常好的山藥品種,營養價值很高。
2.黃芪。味甘,性微溫,具有補氣升陽、補氣攝血、補氣行滯、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尿退腫以及益氣生津等功效。民間很早就流傳有“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也有冬季取黃芪配制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
3.棗。色美味甜,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是益氣、養血、安神、美顏的保健佳品,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眠、貧血等病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4.白術。味苦微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和安胎的功效,不但能治療食少腹脹、大便溏稀、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濕痹酸疼、氣虛自汗和胎動不安等病癥,也是食療的佳品,可以用來做白術酒、白術粥。
5. 參類。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是“滋陰補生,扶正固本”之極品,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腫瘤、抗輻射、抗衰老的功效,能改善記憶、保護心臟功能、抗動脈硬化,對增強人體的消化、吸收的功能大有裨益。黨參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西洋參味苦微甘,性涼,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具有抗腫瘤、降血壓、降血糖、抗疲勞、增強免疫力和記憶力的功效。太子參性平味甘,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常用于脾虛體倦、食欲缺乏、肺燥干咳、病后體虛等癥。
6.蜂蜜。味甘,性平,有潤燥滑腸、清熱潤肺、補中止痛和解毒的作用。蜂蜜中所含的單糖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不僅是常用的中藥,也是營養豐富的天然滋補食品,被稱為“老人的牛奶”。
7.白扁豆。味甘,性微溫,具有健脾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白扁豆全身都是寶,其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皆可入藥。炎熱的夏季,喝一碗白扁豆粥,不但能消熱化濕,還可以健脾和胃,幫助消化。
二、補血藥,又叫養血藥。主要用于血虛、面色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以及婦女月經量少、延期、色淡,甚至經閉等癥。
1.當歸。味甘且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多用于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等諸多婦科疾病。日常生活中,當歸是制作多種藥膳的原材料,還有護發、祛皺、除斑等美容功效。
2.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具有補血滋陰、生精補髓、保健益壽的功效。其含有葡萄糖、有機酸、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可刺激骨髓造血細胞,增強造血功能,并可提高免疫調節功能,還有降血糖、抗腫瘤、抗衰老等功效,為養生保健食療之佳品。
3.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具有平肝止痛、補血柔肝、斂陰收汗等功效,能增強免疫力,鎮痛解痙,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對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白芍還具有美容護膚的功效,能夠使皮膚潤澤光滑、白皙而富有彈力,廣泛用于中醫美容配方的制作。
4.阿膠。味甘,性平,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被稱為血病要藥、婦科病良藥和強壯滋補劑。阿膠含有多種蛋白質、氨基酸和多種金屬元素,能改善血鈣平衡,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可用于各種出血癥狀,治療崩漏、月經過多、失眠、休克、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癥。
5.何首烏。味苦、甘、澀,性溫,有生何首烏與制何首烏之分。生何首烏具有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于腸燥便秘;制何首烏具有補益精血、強筋骨、補肝腎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血虛萎黃、失眠,以及肝腎精血虧虛所致的須發早白、眼花耳鳴、腰膝無力等癥。
6.龍眼肉。味甘,性溫,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寧神的功效。適用于病后體虛、血虛萎黃、氣血不足、神經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癥。其富含多種氨基酸、酒石酸、葡萄糖、維生素,尤以含維生素P量多,對中老年人而言,有保護血管和防止血管硬化、脆化的作用。
三、補陽藥。主要用于陽虛證,具有補腎陽、益精髓、強筋骨等功效。
1.杜仲。味甘微辛,性溫,可以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氣。現代大量藥理研究發現,杜仲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不但能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疲勞、抗衰老、抗腫瘤,還能降糖、降脂、降血壓。
2.鹿茸。味甘兼咸,性溫,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固帶脈及溫補內托的功效。鹿茸富含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其中含硒量尤其豐富)等營養素,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鹿茸藥性偏溫,能壯陽卻不燥,養陰而不膩,是良好的滋補品。
3.肉蓯蓉。味甘、咸,性溫,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燥滑腸等功效。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樹根部的寄生植物,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是補陽藥中的平和之品,能降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延緩衰老,可長期進補。
4.沙苑子。味甘,性溫,具有補肝、益腎、明目、固精的功效,常用于腰膝酸痛、遺精早泄、尿頻遺尿、頭昏眼花、白帶過多等。含有多種氨基酸及豐富的鐵、鋅、錳、銅、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還有擴血管、降低血壓、解熱鎮痛和抗炎等作用。
5.仙茅。味辛,性熱,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祛寒濕的功效,多用于骨質疏松癥、更年期綜合征、男性不育癥等。
四、補陰藥,又叫滋陰藥或養陰藥。主要用于陰虛證。
1.百合。味甘,性微寒,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鎮靜催眠、抗疲勞、抗腫瘤等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百合因含有多種生物堿類和維生素,對白細胞減少癥有預防作用,對皮膚細胞新陳代謝有益,常食百合可美容養顏。
2.桑葚。味甘,性寒,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烏發明目的功效。桑葚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含有豐富的磷和鐵,能益腎補血,促進造血細胞生長。常食桑葚可以明目,能緩解眼睛疲勞、干澀的癥狀,也可以營養肌膚,延緩衰老,還能降血糖、降血脂、護肝。需要注意的是,少年兒童不宜多吃桑葚,因為桑葚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
3.黑芝麻。味甘,性平,具有補益精血、潤燥滑腸的功效,多用于須發早白、頭暈眼花、腸燥便秘等病癥。黑芝麻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之外,還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是延緩衰老、潤膚養顏、烏發的最佳食材。因含鈣量遠遠高過牛奶和雞蛋,黑芝麻還是補充鈣質的最佳食物。
4.麥冬。味甘微苦,性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潤腸通便的功效,多用于肺燥干咳、勞熱喘咳、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病癥。麥冬還具有抗疲勞、清除自由基、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能抗過敏、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和抗腫瘤。需要注意的是,麥冬并非人人適合,且不宜長期食用。
5.鱉甲。味咸,性寒,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鱉甲含動物膠、骨膠原、角蛋白、17種氨基酸、碳酸鈣、磷酸鈣、碘、維生素D及鋅、銅、錳等微量元素,能促進造血功能、抗腫瘤,保護腎臟、心臟,還有抗輻射、增強免疫功能、抑制結締組織增生和消散腫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