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晉華
摘要:在當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少數高校教師出現職業道德下滑,行為失范的現象,引起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成為當務之急。必須從高校的整體建設這個特殊性出發,從社會、學校和教師自身三個方面加強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和培養,健全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制度,加強學校教師自身職業道德的修養,為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創造良好的宏觀和微觀環境。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途徑
引言:
我國高校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總體呈現良好狀態,但是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出現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略的新問題、新情況。我們必須明確并正視這些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促進教師集體形象和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從學校層面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高校需健全高校職業道德制度。健全師德制度既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本身的內容,也包括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考評制度。高校應該把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準則通過健全的規章制度體現出來,科學地監督約束,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為高校教師養成良好職業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要改革完善師德考核制度,其中,學生打分的操作方式和所占比例應該更科學,應該避免教師迎合學生及其類似弊端的產生。
明確發展目標,制定遠期規劃。明確學校發展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等,科學堅持自身發展主張,擬定遠期規劃,描繪學院發展藍圖;其二,以遠期規劃為依據,制定詳細發展計劃,逐步提升科研能力、打造品牌專業等,促進健康、可持續發展。學校的發展不僅僅是只靠學生的成績成就,學校的名聲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但是毀于一旦卻很快,我們要在防患于未然的同時積極建設。而對教師的投資培養也屬于一種遠期規劃。
建立健全高校教師道德考評制度,強化學校領導機制建設,監督其提高自身。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高校教師的道德也許需要內外的監督與考核。需要強化學院領導班子建設,改善高校教師的工作環境及待遇,形成良好的監督約束、激勵評價機制,健全學術委員會制度以及學校行政管理機構的會議制度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等、實現學院民主管理,完善創新學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高效的內部運作機制,明晰學院產權制度、明確各利益主體之間的權利、責任關系,以保障移通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院校后發展的穩定性、可持續性。
二、從教師自身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加強職業道德的學習,強化高校教師道德理論知識及認知,樹立理想人格。道德發展階段論認為,道德認知判斷水平的高低對道德行為的選具有重要的制約作用。對于我們高校教師也是如此。要提高高校教師的道德認知教育,必須從改變他們對于道德認知的觀念入手,讓他們接受代社會教師的職業道德標準并使之變為自己的觀點、信念來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然后外化為個體的行為來作用于社會。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是全社會職業道德的排頭兵,對其他行業的道德修養有較大的影響,起著示范和表率作用,高校教師是培養高級人才的人,教師只有自己學得好,才能教得好,包括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兩個方面,學習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學習教師職業道德。教師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學習“三個代表”的理論,要學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理論。這些理論知識都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應通過政治理論的學習,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領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為教育事業獻身的責任感,經常自我反省,自覺地遵守各種行為規范,經常約束和檢點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教師行為規范的要求。
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自律,使教師對于道德觀念的認識轉化為內在的行為修養與外在的表現。教師這個職業相比其他的職業要求更多,例如要求教師要有教育人的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筆者覺得高校教師還要學習黨和國家相關部門在公民道德建設方面提出的指導性文件,因為這些文件是與時俱進的,高校教師能夠與時俱進。除了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靠外在規范強制約束、提升教師道德修養的同時,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更多地要靠自覺,教師是師德建設的主體。師德作為教師的行為規范,主要是通過教師內心的信念起作用,要依靠教師在師德修養過程中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悟。因此,教師道德行為的規范離不開教師這個主體的自覺。
培養高校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情感。建立教師對教育事業熱愛的情感,是加強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前提。愛教育事業、愛學生是教師無私奉獻的原動力。只有教師心中有愛,才能真心的投入于教育事業,真心的關愛呵護學生,學生才會與老師拉近距離,彼此產生共鳴,促使教師更好地工作,為教育學生打下堅實的感情基礎。
培養高校教師愛崗敬業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明確的把“敬業”添加在個人層面的要求之中,有人說,教師是崇高的職業,他們默默無聞、孜孜不倦。“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歌頌的正是偉大無私的人民教師。教師首先要愛崗敬業,在愛崗敬業的基礎上無私奉獻,不談利益得失,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祖國和社會。教師應時刻牢記這種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用心和愛投入教育事業。
三、從社會層面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社會正能量。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擊日益明顯,給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例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快速主義,也給高校教師帶來負面影響,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引領人的全面發展。
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讓教師沒有后顧之憂。國家和社會給予老師這個職業的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是制約教師職業道德的關鍵性因素,我們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動員全社會人員尊師重道。
參考文獻:
[1]李建華.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教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J].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第 1版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