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摘要:音樂是聽覺藝術,懂得如何去聆聽音樂,是音樂教師的一項重要素質,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聆聽音樂不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基本功。上好音樂課的前提條件,即是熟悉所教的音樂作品,做到耳熟能詳。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首先自身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關鍵詞:音樂教師;具備;技能;知識
在音樂課堂上,音樂教師所展現的音樂素養不是單獨的個人表演,也不是精心設計的某個才藝展現,而是自然流露的那種音樂感覺,是一舉手、一投足、一張嘴就能體現的。因此,音樂教師要學會把自己已有的音樂技能轉化為一種日常行為,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附加的某種特長,只有這樣,在音樂教學中才能收放自如,才能感染學生。
一、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樂教師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暢、富有音樂表現力的演唱是成為一個優秀音樂教師的基本條件之一。音樂教師應以充滿激情的范唱讓學生體驗歌曲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歌唱中逐漸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習慣與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大方、熱情、自然、富有表現力地歌唱。
二、樂器演奏技能
音樂教學的首選樂器是鋼琴,音樂教師應具有正確的基本彈奏手法與基礎的伴奏能力,能夠根據歌曲旋律、調式風格與情緒要求,正確選擇和弦和編配伴奏,不斷提高即興伴奏能力,為創造性音樂教學服務。此外,還應掌握其他一些樂器,如手風琴、電子琴以及中外管弦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其性能,以保證音樂教學和音樂課外活動的需要。
三、識讀樂譜技能
能夠熟練地識讀樂譜是對音樂教師的基本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處理識讀樂譜與音樂審美的關系,避免理性傳授、機械記憶的教學形式,將識讀樂譜與音樂實踐活動、音樂審美活動結合起來,在音樂美的感受中提高識讀樂譜的能力。
四、指揮技能
指揮技能是音樂教師必備的音樂技能,包括合唱指揮與樂隊指揮。合唱是學校音樂教學中一種常見形式,從課堂教學到課外活動都很普遍。隨著音樂教育的發展,學校的各種樂隊日益增多,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音樂教師應了解各年齡段學生的聲音特點,掌握多聲部教學的基本常識、排練方法以及簡單合唱曲目的編配知識,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作品、處理作品的能力,從而適應音樂教學和學校音樂團隊活動的需要。
五、音樂創編能力
音樂創編能力不僅指音樂教師的作曲能力,還包括一切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教學能力,除簡單歌曲創作外,教師組織的其他音樂活動(音樂表演、音樂欣賞、即興節奏問答、即興旋律編創、小音樂劇、簡單樂器制作等)都可包括在內。它要求教師以新觀點、新方法組織學生的創造性音樂活動,經常提出一些具有新創意的點子來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探索意識與創造性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創造的欲望與能力。
六、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
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越來越受重視,其形式也越來越多樣。通常有合唱隊、舞蹈隊、銅管樂隊、小型管弦樂隊、民樂隊、鼓號隊,還有各種形式的興趣小組等。此外,還有歌詠比賽、藝術節等大型活動。由于學校課外活動種類繁多、負擔很重,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多方面的專業技能。
七、專業的理論知識
教育專業的理論知識包含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理論等方面。在音樂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如何改變在原有音樂課程體系中形成的與現代音樂教學思想觀念背離的現象;如何在音樂內容、教學方法中體現出音樂教師的責任和水準也是實現音樂教學目標的重要一環。音樂教師必須懂得教育的大文化背景,掌握教育的規律和新的教育思想,才能與音樂教育的責任相一致。因此,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課程理論的學習對音樂教師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八、課堂教學能力
1、正確分析教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對教材的分析首先要熟悉教材的指導思想和內容,理解教材在音樂審美、情感體驗及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對教材的音樂要素、表現手段作出正確的解釋。依據教材分析進行教學設計,制定教學目標,篩選、補充恰當的教學內容,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確定教法和學法。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分析不是紙上談兵,應該密切結合音響進行,把聆聽作品、閱讀參考資料,與演唱、演奏實踐結合起來。
2、確定課的類型和結構。
根據教學內容可將音樂課的類型劃分為兩大類,即單一課和綜合課。單一課的優點是內容集中,可以使學生獲得鮮明的、相對完整的印象,有益于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但由于教學內容單一,同時也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引發興趣和有效學習。綜合課的優點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于變化、生動活潑,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變換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因此深受學生的歡迎,是中小學音樂課中最常見的課型。
3、確定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目標是音樂課堂教學的方向,也是進行音樂教學設計的依據,只有目標明確,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確定教學目標識音樂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確定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音樂知識技能和音樂藝術的文化修養,還要具備教育專業的理論與實踐能力,這是對當今音樂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而這一要求的具體體現就是對教師專業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管建華.音樂人類學家布魯諾·內特爾的后現代音樂教育思想[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范曉君.新課程觀下的音樂教學方法探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岳悅.音樂教師應當具備的綜合素質[J].大眾文藝,2011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