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隱
摘要:課堂閱讀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這。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拋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努力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民主型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一、閱讀對初中生的重要性
首先,通過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通過閱讀經典杰作,可以打開初中生的文化視野,讓他們學習到他們在課堂上不曾講到的知識。當閱讀了一定量的書時,就會為初中生帶來大量的知識積累和寫作素材。還拓寬了初中生的知識面,對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閱讀可以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經常閱讀可以讓初中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經典中的語言,語法和故事情節可以激發學習和閱讀的興趣。對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培養。
閱讀可以讓初中生充分了解中國文化的發展。一些經典作品是我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凝聚出的文化精髓,是我國發展史的體現。初中生閱讀經典杰作,可以使初中生全面了解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社會歷史的發展,民俗的形成,對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面臨考學壓力,在考學這條路上困難重重,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形成競爭優勢。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魯迅也曾說:“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的有限、枯燥了。”這是前人的經驗,具有深刻道理,值得我們借鑒。因此,學生應進行廣泛閱讀,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閱讀水平的最有效途徑。學習語文閱讀時,良好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例如,教師在教授文章時,他們可以充分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活課堂氛圍,并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求職欲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文章的興趣。教師應當采用游戲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閱讀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實踐證明,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學習效果更佳。小組學習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疲勞、困惑的心理,教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實現靈活運用教學內容的有效模式,從而促使學生對教學課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這有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當然,教師在使用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使用一定的教學工具來輔助教學,如加強多媒體應用,教學課外書籍等方法,更好地實現閱讀教學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岳陽樓記》一節中,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段有關岳陽樓的視頻片段,在電影片段播放完畢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對剛剛播放的視頻進行交流和互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2、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記、思、評等閱讀習慣
初三學生處于學習關鍵時期,教師要有針對的開展教學工作。語文科目重視寫作,教師要培養學生讀、記等閱讀習慣,不斷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初中生閱讀效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走進學生內心,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制定合理的閱讀方法,為提高閱讀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初中生的讀、記、思、評等閱讀習慣[5]。首先是閱讀。同時,閱讀的時間和形式也要進行合理的安排,為學生的閱讀方法提供及時的指導。其次是記,初中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進行閱讀、對于閱讀后的感受、經典著作中優美的詞語、句子等進行摘抄記錄,使學生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積累下語言和詞匯,培養初中生閱讀經典名著積累知識的習慣。再次,思和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并思考,例如作品的作者是誰,你對作者了解多少,以及作品的哪些部分可以與讀者產生共鳴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進行互相競爭和合作
在當前形勢下,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是語文教學的初衷,但在目前的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較少。事實上,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在教師教學中是不可替代的。在課堂上,所有學生的年齡相仿,這使得學生之間更容易溝通和交流,甚至產生共鳴。加強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可以讓這些孩子有歸屬感。例如,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詩詞不容易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我組織并指導學生在小組競賽中進行討論和理解,增加理解的深度。讓學生之間合作競爭、合作學習不乏為一種有效的方式。
4、結合語文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只是完全依賴初中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教師還要將閱讀、寫作兩個部分的教學相融合,使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中不斷吸收寫作的營養。在寫作學習中不斷體會怎樣更有效開展閱讀。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書寫閱讀后的感想,以讀后感、感想作文等等形式,將閱讀和寫作進行聯結,提高兩者的協同教學作用,培養學生產生“語感”,讓語文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拓展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時間、空間,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論: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初中特點立足于教科書,深入開展各種閱讀教學活動。不能僅僅追求表面的學習,而是要追求學習的內涵。學生在此階段心理負擔較重,教師要以摘抄和寫作相結合,減輕學生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反思和進步、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為新時代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姜靈惠.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案及其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 (4):105.
[2]張潔.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 (1):2-3
[3]裘蘇飛.如何“著手”提高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 (17):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