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偉
摘要: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從形成到跨越式發展經歷了幾十年,目前已經逐漸成為我國體育產業中的重要支柱,而且發展前景也特別廣闊,使人們公認的朝陽產業。研究現代商業健身俱樂部國內外研究現狀對我國健身俱樂部經營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商業健身;概述;研究現狀
商業健身俱樂部是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花錢買健康”的消費理念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體育產業,隸屬于服務行業,是指提供健身娛樂設施和傳授健身保健方法的營利性組織(1)。研究商業健身俱樂部為國內健身俱樂部產品經營提供參考。
一、商業健身俱樂部概述
概念是從事學術研究的邏輯起點,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屬性的思維形態,要明確概念就要運用定義與劃分兩種邏輯方法。在對商業健身俱樂部下定義時,國內許多專家都給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與理解。
張顯在《商業健身俱樂部的定義與劃分》一文中提出“商業健身俱樂部是指提供健身娛樂設施和傳授健身保健方法的營利性組織”(2),他指出商業健身俱樂部的核心應該是它的營利性,無營利性則顯然不是商業健身俱樂部的概念范疇。
柳伯力在《有關體育市場的探討》中指出“一般認為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是指為了滿足消費者的身體鍛煉、康復保健、娛樂、休閑等方面的需要,而向消費者提供場地、器材、技術指導及相關服務等產品,并且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體育經營實體或組織(3)。
胡汨在《商業健身俱樂部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中提到:“經營性商業健身俱樂部是為了滿足大眾追求身心健康需求,提供以健身課程為主要載體的有償性服務機構。它具有商業屬性,將有效地推動我國體育產業化、市場化進程”(4)。
曲進等在《我國經營性健身健美俱樂部營銷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中也指出“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經營性健身健美俱樂部是一種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享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5)
綜上所述,認為商業健身俱樂部包括經營者、消費者、經營場所、服務的產品等幾個要素,其中服務產品是核心要素,它決定著俱樂部的發展。同時商業健身俱樂部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以營利為目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2、為消費者提供無形服務,以一些健身器材、技術指導為載體;3、目前大多數商業健身俱樂部實行會員制;4、商業健身俱樂部能夠促進體育產業化、社會化。其核心特征是盈利性。
二、商業健身俱樂部產品模式
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以滿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東西,產品在市場上包括實體商品、服務、體驗、人物、地點、組織、信息和創意等(6)。與其它產品不同,服務產品是無形的,它具有一些特性。而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產品不僅包括實體商品(包括一些力量健身器械、跑步機等),而且包括一些服務產品(教練提供技術指導等)、提供健身場所、組織等,可以說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產品是一種綜合產品,以一種特殊的產品形式存在,以無形產品為主,它與單純的有形產品有著本質的區別。商業健身俱樂部的核心產品是俱樂部經營的項目,包括常規項目、休閑項目、特色項目與配套服務項目等。常規項目:如器械健身、有氧健身操、韻律搏擊、芭蕾、形體操、瑜珈、街舞等,這些項目在所有大的健身俱樂部都存在,是比較成熟、吸引顧客的核心項目;拉丁有氧、踏板操、腰腹訓練、健身球操是絕大部分健身俱樂部存在的項目,這些項目相對比較成熟。配套服務項目:如體測系統、洗浴、美容、營養補劑等,這些項目是輔助顧客消費的,是顧客滿意必不可少的因素。特色項目:如一些俱樂部的完美塑身系統,這些項目是健身俱樂部經營項目的亮點;普拉提、跆拳道、乒乓球、高爾夫器械、有償私教等是所調查俱樂部中一半的健身俱樂部存在的項目,這些項目比較普遍,有較高的市場開發價值(7)。
目前,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產品模式仍然停留在健身上,主要以健身房的形式提供健身場所,形式比較單一,各個俱樂部之間的差距不是太明顯,這樣各個俱樂部發展的空間就比較小,應該改變傳統的產品模式,與時俱進,發掘出適合現代人需求的新穎產品模式,從而吸引消費者更多的參與到健身中來,從而促進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的良好發展。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根據付先鋒(8)等研究者的總結研究,認為國外健身俱樂部的發展歷史簡述如下:
20世紀50年代,單一運動項目的健身俱樂部和健康水療連鎖店(HeaithSPA)開始出現,健身俱樂部產業在美國已經初見雛形。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俱樂部會員需求的多樣化,俱樂部設施開始多元化,健身俱樂部開始在項目設置上加入有氧舞蹈、重量器械等運動項目和設施,大型的具有連鎖性質的商業健身俱樂部開始出現。
20世紀90年代后,由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健身行業,吸引更多的會員加入以及維持已有會員成為各健身俱樂部發展的第一要務,俱樂部開始強調健身項目的設置及服務的質量。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加大,身心疲憊的人們開始對形式單調、強度大的有氧健身失去興趣,一些強度較小,能舒緩心情的健身項目受到健身消費者的青睞,像瑜伽、太極、氣功等東方運動項目逐漸成為健身俱樂部的熱門項目,俱樂部器材也開始向多趣味化、數字化方向發展,許多個性化服務受到熱捧,重量訓練再一次受到重視。
(二)國內研究現狀
通過研究發現,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發展起步比較晚,改革開放后的80年代初期開始在一些大城市出現。根據鄭玉霞(9)和李小芬(10)對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發展歷程的研究,本文將其發展歷史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形成期(1980—1990),改革開放以后,經濟上實行市場經濟,西方大量的的科學技術和新鮮思想開始被國人吸收,此時健身房與健美操開始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但此時主要是健身房,顧客以男性為主,投資規模較小。
第二階段是穩步發展期(1991—1998),此階段健身俱樂部投資規模擴大,有氧健身操發展速度較快,會員制概念開始流行,但由于技術、設備、資金等方面的限制,投資隨著難以形成較大的效益。其產品模式主要是室內模式、力量房和有氧健身操等。
第三階段是跨越發展期(1999—至今),自1999年以來,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一些大型健身俱樂部開始涌現,以及國外一些大型連鎖俱樂部的入駐,使我國的健身俱樂部迎來了跨越發展期,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械項目、健身操項目、健康測試、特色項目等開始涌現,我國的健身俱樂部在產品、服務、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高。
關于國內俱樂部產品研究方面,毛旭艷(11)在《沈陽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服務產品的研究》一文中對大、中、小型的健身俱樂部的產品和服務進行了研究,提出俱樂部的健身項目要形式多樣,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產品服務,以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她以4Ps營銷理論中的產品(Product)為立足點來營銷健身俱樂部,很有意義。在《淺析大眾體育健身俱樂部產品設計及會員管理》一文中,張新新(12)指出“俱樂部產品設計要考慮到俱樂部本身所處的市場地位,俱樂部自身的定位以及目前流行的健身運動項目等因素,要對客戶群體健身需求進行分類研究,從而設置合理的健身服務項目,并且結合有效的經營方式,使客戶達到健身目的”;武壕(13)對太原市健身俱樂部進行了調查研究,在《太原市健身俱樂部產品特征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幾點建議,認為俱樂部服務產品應是一種整體產品,教練、環境、沐浴、場所、休閑等都應當與課程共同構成俱樂部的完整服務產品。
注釋:
張顯.商業健身俱樂部的定義與劃分[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7(18).
張顯.商業健身俱樂部的定義與劃分[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7(18).
柳伯力.有關體育市場的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Vol28(l):27-28
胡汨.商業健身俱樂部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
曲進等.我國經營性健身健美俱樂部營銷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8.2
武贏.太原市健身俱樂部產品特征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太原:山西大學,2006
欒開建.天津市典型商業性健身俱樂部經營現狀分析.體育文化導刊.2007.5.
付先鋒.北京市青鳥健身俱樂部產品特征:[碩士學位論文]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鄭玉霞等.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發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5.
李小芬.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特征與經營模式[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3):26-31.
毛旭艷.沈陽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服務產品的研究.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vo1.26(3):21-23.
張新新.淺析大眾體育健身俱樂部產品設計及會員管理.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Vol.26(3):256-257
武贏太原市健身俱樂部產品特征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太原:山西大學,2006。
參考文獻:
[1]張顯.商業健身俱樂部的定義與劃分[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7 (18).
[2]張顯.商業健身俱樂部的定義與劃分[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7 (18).
[3]柳伯力.有關體育市場的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Vol28 (l):27-28
[4]胡汨.商業健身俱樂部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
[5]陳岳東.社會轉型期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發展的理性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 (35).
[6]曲進等.我國經營性健身健美俱樂部營銷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8.2
[7]武贏.太原市健身俱樂部產品特征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太原:山西大學,2006
[8]欒開建.天津市典型商業性健身俱樂部經營現狀分析.體育文化導刊.2007.5.
[9]付先鋒.北京市青鳥健身俱樂部產品特征:[碩士學位論文]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10]鄭玉霞等.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發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5.
[11]李小芬.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特征與經營模式[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 (3):26-31.
[12]毛旭艷.沈陽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服務產品的研究.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vo1.26 (3):21-23.
[13]張新新.淺析大眾體育健身俱樂部產品設計及會員管理.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Vol.26 (3):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