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做好增強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工作,應該從提升網絡輿論引導力度,組建專業網絡思政教師隊伍;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網絡傳播中的“穿透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人文性;遵循網絡信息傳播規律,提升網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效率等對策,以提升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效性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涵和本質作了科學概括:“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使命。思政工作做的如何,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
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下,個人價值觀與社會變革產生共振,在遵循一定規律基礎上也發生著變化。現在的時代,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會使得各種價值觀的傳播渠道變得多元,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沒有得到科學鞏固和加強的情況下,其精神內核就會被沖淡,進而稀釋了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高校大學生們對其系統把握和深度認同。大學生作為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強的一個群體,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正在由此受到巨大的影響,他們的政治關注度高,但政治信仰淡化;價值取向多元,但越來越傾向功利化;有基本道德認知,但道德自律弱化;注重人際交往,但集體觀念淡化。因此,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當然會遇到很多新情況、出現許多新問題,許多老問題也需要產生新辦法。針對于此,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研究勢在必行。
一、迅速組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是當務之急
(一)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在網絡傳播中的影響力和穿透力
馬克思曾經指出:“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 在網絡平臺上,不存在任何真空地帶。敵對勢力不會放棄在意識形態領域中腐蝕我們的青年人的計劃,他們會通過各種有形的無形的方式或空間攻擊社會主義中國,網絡就是其一個重要陣地。在網絡空間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去占領陣地,各種錯誤的、低俗的、不健康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占領。如果把網絡比喻成一個筐,那么網絡是什么都可以裝的。通過互聯網多元文化相互競爭、碰撞,為多種意識形態滲透和擴張提供了載體和平臺,青年大學生在網絡中暢游,不可避免地接收到錯誤的信息而被其誤導。那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一定要在斗爭中及時豐富和發展創新自己,樹立自身權威性。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政治社會化不僅要貫穿于人的一生,而且要貫穿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網絡政治社會化亦是如此。對時代提出的課題,我們要迅速做出反應,組建專門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隊伍,搶占思想陣地。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政治素質,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著力點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者,我們的隊伍要素質過硬,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問題、指導實踐。這就要求傳播者們苦練內功,緊跟時代,不斷運用豐富和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大學生解決新問題。
大學生在網絡上接受到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沖擊,急需現實中老師的及時引導、糾正、疏通,給予其堅定信仰。如果師者政治素養不過硬,左搖右擺,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核,或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飄忽不定,或者不談信仰只講科學,那么高校教師就失去了應有的警惕性和政治責任感,這是非常危險的。
因此,網絡時代高校教師全員參與的政治意識形態宣傳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需要在沒有走過的地方開拓出一條新路來,這就要求有一批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傳播者、課程教師、輔導員等全員上陣,獻身這一事業。
二、提升網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效率是關鍵
當網絡成為我們的生活工具的時候,利用網絡進行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實屬必然,但要注重效率和效果。對于提升網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效率要在這幾個方面下功夫。
1.一是高校要積極主動依據自身資源著力建設內部局域網,才能形成可持續的利用互聯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可依托的主要平臺載體;二是在平臺的建構中,找準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同質性和不同點,分模塊對其進行逐一突破,并注重綜合性與多樣性,實現內容全面的綜合信息服務功能,突出服務于大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功能,以高效、優質的服務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和參與;三是要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大學生的歸屬感和存在感,使其在網絡中進行自我教育、相互教育。
2.選擇高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模式。高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模式包括:一是提高網站的雙語(中英文)傳播能力;二是選擇適宜的文本話語方式,要選擇大學生愛聽的言說方式,而不是說套話、官話,從全球傳播來看,要選擇大學生青年群體可接受和認可的話語方式;三是重視流媒體的圖像和影音傳播的應用。
三、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人文性是重中之重
以互聯網為紐帶的立體化傳播媒介成為政治傳播的主流傳播渠道的背景下,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人文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網絡形式的靈活性、網絡背后的目的性、受眾人群在接收信息中出現的享受性,要讓受眾感覺到是心情舒暢的,沒有被強迫。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人文關懷,接地氣的和潛移默化的網絡引導,為學生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關注,把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化于無形,潤物細無聲。
各高校在建設互聯網傳播平臺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自覺性,把一些在計算機技術上或者在媒體記者領域中等等有實踐需求的大學生納入平臺建設隊伍,是大學生們有一種主人翁精神,使他們更有獲得感,并把這種正能量散發到同學當中,形成輻射效應。
(一)網絡打造大學生身邊的領導師范
領導對于年輕人的正向示范和積極鼓勵的作用力量是無窮的,對于各級領導親臨班級或學生宿舍、食堂等生活場所要形成常態化,切身讓學生感受到學院領導就在我們身邊,并要利用網絡宣傳功能及時推出新聞,新聞語言要接地氣,會在大學生中間快速形成交談話題,起到促進大學生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勵志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效果。
(二)推出校園優秀思政教師先進個人事跡公眾號
每周推出一期學生身邊思政教師的辛勤工作、堅守崗位、專研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堂生動、家庭生活等主題,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他們的思政課老師也是一個鮮活的、努力的、辛勤的普通人,而不是只會說教缺少真實性的外星人。
(三)開辟大學生論壇、貼吧,講述大學生身邊的正能量
同時加強互動性,講述者可獲得點贊積分,被講述者可獲得小紅花積分,參與討論者可獲得發言積分獎勵,等等,這些都要跟大學生在校期間表現掛鉤,獎學金、榮譽、班干部選舉都以此為一條考核標準。弘揚正能量,感知正能量,有很多他自己身邊的同學。
(四)鼓勵大學生建立個人公眾號,“話說我自己的大學”
90后、00后的學生,非常喜歡在網絡上刷存在感和心情,如果能夠以這樣的話題來引導他們抒發對自己大學的情懷,對學術的認知,對本專業行業領域的關注,就更能激發他們求知上進,增強他們對自己母校的粘性,從而對他人、對社會的理解和思考就會更加有深度。
參考文獻
[1] 高原.網絡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研究[J].商業經濟,2017(08):172-175.
[2] 孫六平.網絡環境對大學生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知識,2012(11):80-81.
[3] 蔣宏大.互聯網絡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研究[J].黨史文苑,2012(16):76-78.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度高教科研課題“基于移動互聯平臺的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實效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JGJX2017D198。
作者簡介:李曉華,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