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洋的藝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藏19-20世紀風景畫展
展期:2018年9月21日至2019年3月17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7、14號展廳
北京
本展覽展出了50幅19世紀時期前往歐洲的大量美國藝術家所創作的優秀作品,分為四部分:風景畫與國家認同;游客,留學生與僑民;美國畫家與法國印象主義;尾聲:現代派風景畫。作品時問跨度從19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左右,顯示了美國受英國、荷蘭、德國、法國、意大利風景畫的影響,結合對北美新大陸地貌的特殊性的感受,發展了一種既具有宏偉敘事風格,又不乏親切自然具有地域風情片段的風景畫。
百卉清供——瓶花與盆景畫特展
展期: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
文人士大夫重視生活美學,以賞玩之心細察物性,將栽植花草作為怡情養性的樂事,對于瓶花、盆景,所用樹種花材,樹形剪裁、插花意境與容器搭配,有其一套品賞審美標準。明清之際,上自皇室貴族,下至庶民,瓶花與盆景之賞玩逐漸普及,其植栽設計與器型推陳出新。
此次精選院藏與瓶花與盆景有關畫作42組件,著重呈現插花與盆景美學,觀者可透過欣賞古典花藝盆景陳設美學,體驗古代宮廷與文人美好的雅興與審美品位。
太古遺音——龍美術館藏唐宋古琴與文人清趣特展
展期:2018年9月26日至2019年2月14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上海
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承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美學思想:從習琴逐漸成為貴族身份和情操的象征,到真正成為高雅的文人之琴;從春秋戰國堅足高山流水之誼的伯牙與子期,到寄托生命和精神交流的魏晉南北朝時的竹林七賢,乃至在宦海中沉浮、平復內心的躁動,追慕懷古,交互酬唱的宋元文人。
古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醞釀,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古典文化的樂器。本次展覽將分為“絲桐合為琴”“但識琴中趣”“天人合為一”三個板塊,近40件(套)作品。除展出龍美術館珍藏唐宋古琴外,同時借助與古琴及又人題材相關之書畫、詩詞、典故及琴學資料,析出古琴發展之歷史剪影與美學意象。自古以來,琴茶同韻、禪茶一味,展覽亦將呈現古人“生活四藝”與文人雅集相關之作品及場景,管窺古代又人清雅的精神生活之一隅。中華文化綿延不絕、源遠流長,本次展覽期望借著古今相互呼應的展陳模式,跨越時空的隔閡,帶給觀者一種新的感受。
古蜀寶藏——四川文物精品展
展期:2018年9月30日至2018年11月18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廣州
130件一級文物!
210件(套)古蜀寶藏!
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
揭開掩藏已久的古國秘密
20世紀20年代廠漢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讓一個神秘又精彩的古蜀王國華麗現身;而2001年2月,成都市區西北部發現的金沙遺址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本次展覽匯聚了來自四川博物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四川省內多家文博單位的210件(套)珍貴文物,通過這一批稀世之珍向公眾展示古蜀文化的神秘、神奇與獨特。
文藝復興畫家曼特尼亞與貝利尼作品展
展期: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月27日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倫敦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堪稱藝術史上經典中的經典,所以大部分關于該時期畫作的展覽可以說都是不容錯過的。英國國家博物館將推出兩位意大利又藝復興畫家的作品展,他們分別是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和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呈現他們兩人的藝術交流與相互影響,這些作品也依然會對今天的藝術繼續產生深遠的影響和全新的啟發。
Bruce Nauman作品展
展期:2018年10月21日至2019年3月17日
地點: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紐約
在此之后,MoMA還將推出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的個展。本次展覽將展出布魯斯·瑙曼眾多藝術形式的作品,全面回顧他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藝術生涯,也是近20年來他在美國舉辦的首次大展。瑙曼的藝術涉獵十分廣泛,除了架上繪畫、版畫、雕塑以外,他還在視頻、裝置等藝術領域不斷嘗試。
觀復嘟嘟,有物為證
展期:2018年9月21日至2019年9月16日
地點:觀復博物館
此次特展,精心遴選了62件藏品,每一件藏品都與《觀復嘟嘟》每一期節目相對應,包括永樂的龍紋胄、漱芳齋的夔紋洗、西周的青銅鑾鈴,有瓷器有青銅有紫檀,五花八門精彩紛呈。讓不管看過節目還是沒看過節目的觀眾,都能深入了解觀復博物館館藏文物的精彩故事。
楮墨方圓·馬定祥先生捐贈珍貴錢幣拓圖及館藏錢幣展
展期:2018年9月8日至2018年11月25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孤山館區精品館
杭州
展期:2018年9月30日至2018年11月2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
廣州
該展由獨立策展人馮博一擔綱策展。2018年是“十示”系列誕生的30周年,因此本次展覽命名為“十x三十”,通過藝術家經典作品梳理其對于抽象藝術持之以恒的探索脈絡,同時,為本次個展特別創作的大尺幅新作系列則呈現了藝術家近期的新轉變。
作為中國抽象藝術領域最為堅定的實踐者,丁乙借助“十示”符號建立起高度個人化的藝術語言,這種語言始于對形式主義和理性繪畫的追求,在社會極速發展的語境下反思圖像表現與事物本質之問的微妙關聯,并通過創作媒介的不斷轉變,讓形而下的繪畫的直觀感知與形而上的藝術的觀念拓展同行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