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務娟
摘 要 好習慣成就一生,壞習慣毀人前程。學生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以后是否能成功至關重要。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很多的習慣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本文闡述了小學生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內涵及特征,以及小學生學習習慣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 小學生 學習習慣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俗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份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思想會變成語言,語言會變成行動,行動會變成習慣,習慣會變成性格,性格會影響人生!一個人學習的前提就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會使小學生在學習中應付自如,也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好的學習習慣會讓人終身受用,小學是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學習的過程就像“滾雪球”效應一樣,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只有通過量的積累才會達到質的飛躍。
1學習習慣的內涵及特征
1.1學習習慣的內涵
學習習慣是通過學習的過程中經過反復的練習形成并發(fā)展為一種自我需要的自動化學習的行為方式。學習習慣的形成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是長時間訓練的結果。
1.2學習習慣的特點
1.2.1后天性
學習習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長期的積累,反復的訓練得來的經過時間的沉淀作為自己的一部分。
1.2.2自動化
我們都知道養(yǎng)成一種習慣需要同一件事情不停的重復做好多遍。這個過程一般都是漫長而復雜的,但是它是一種自發(fā)行為。通過時間的沉淀,這種習慣一旦形成,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會發(fā)生條件反射,每次就都用相同的方法來處理事情。這個過程是比較曲折的。
1.2.3穩(wěn)固性
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不在一朝一夕,但是只要養(yǎng)成這個習慣,一般都很難改變,比較的穩(wěn)定,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每一件事在不斷重復過程中得到不斷的改善。人格是我們所有的各種習慣系統(tǒng)的最后產物。
1.2.4情境性
在遇到相同的情景時,一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按照之前的做法來應對事物。否則學生會感覺到一種不適感。
2小學生學習習慣中存在的問題
2.1小學生自制力差缺乏自覺性
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不穩(wěn)定,極易被身邊的事物影響,學生學習的時候一般有三個部分:預習—聽課—復習。這三部分都不能缺少,是一個接一個的,只有把每一部分都做好,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只有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才能提高。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非常小,自制力較差,所以沒有建立良好的的學習習慣。現在很多孩子的家長因為工作忙,所以顧不上小學生的學習,缺少監(jiān)督和改正,處于放任狀態(tài),所以養(yǎng)成了很多壞的學習習慣。
2.2小學生在學習中缺乏持久性
一般在學校新學期開學的時候,老師都會讓小學生定一個目標,對自己學習做一個計劃。以后考試成績的目標,但是很多小學生只把這個當做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對自己沒有深刻的認識。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落實到行動中。即使自己已經制定了目標,也成為一句空話。小學生一般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有反抗心理。導致計劃沒有真正的實施,單純?yōu)榱送瓿衫蠋煹臋z查,才制定了目標。
2.3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影響學習習慣
在不同的環(huán)境影響下,學習興趣多種多樣,呈現出“南北兩極”的狀態(tài),反差比較大。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不喜歡學習的。對科目的態(tài)度,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小學生對不感興趣的課程,成績也不是很好。相反的,如果感興趣的科目成績就有顯著提高,可見學習興趣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就會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
3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
3.1尊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
(1)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前提就是尊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有需求才會行動,所做的事情才有價值。小學生之所以要接受教育是因為能夠滿足自己以后的自身發(fā)展。小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擁有很強的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自己思考、動手、尋求答案,這就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小學生對未知的世界感到新奇,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配合,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精神需求對于人自身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人們會參與很多的活動,學習習慣就是在學習活動中養(yǎng)成的。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產生新的需求。首先,在活動中應該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因材施教。其次,應當創(chuàng)設很多的活動來讓小學生參與,當然它的前提是保障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再次,應該讓小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有趣的活動可以增加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更多有趣的活動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繼而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3.2依靠團隊的學習力量
在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中,離不開集體的力量。潛移默化中,團隊的力量對小學生形成一種壓力。這種無形的壓力能夠影響團隊的每一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團隊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應該積極創(chuàng)建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團隊力量。
3.2.1少先隊應該引導團隊的力量
小學生都是少先隊員。在小學生教育中,少先隊工作是極其重要的。學校教師應該以少先隊的優(yōu)勢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多參與少先隊活動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2.2利用榜樣來提升團隊的力量
我們知道很多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小學生也有很多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把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作為集體的榜樣。好的榜樣有利于成長,在榜樣的帶動下,同學們都會被帶動,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會漸漸地養(yǎng)成,其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3.3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
水滴能夠穿石。同樣的,同一個行為經過反復的練習,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人的思想也是同理,不斷地次重復下去,也會變成一種習慣。當一個習慣形成后,是不容易改變的。人們如果想要改變,就會產生一種不適感。在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實踐去做大量有意義的練習,只要長時間堅持下去,會形成新的行為模式。
行為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件事情重復做21天以上就會讓人形成習慣。但是這個時間也是不固定的,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時間長短不相同。有的人會時間長一點,有的則會短一點。但是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時間的積累和重復的循環(huán)。在習慣還未形成的時候,重復的的任務應該多種多樣,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對學習才能產生興趣,也才會喜歡上學習。快樂的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3.4家校合作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起著很大的作用。在科技發(fā)展的今天,學習方法也發(fā)生了變化。家長和學校的溝通也變得很方便,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微信群,添加好友等方式來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加強家長和學校的緊密聯系,來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學習方法。老師的更換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家長是最清楚孩子學習情況的人,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
3.5自身的努力和意志力
良好的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但需要外界的努力,自己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內因決定外因。因此,自己的努力在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時起著決定性作用。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學生必須要有很強的意志力。在習慣養(yǎng)成過程中,小學生可能會做反反復復的行為,這時就需要自己本身堅定的信念去克服困難。
在當今社會中,無疑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小學生也一樣,競爭比較激烈。人們往往只注重結果不在乎過程。因此,好的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優(yōu)異的成績關系到一個人的發(fā)展前途。知識改變命運。學習的最終結果就是優(yōu)異的成績。而取得優(yōu)異的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4結束語
我們都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漫長、艱巨的工作。好的學習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自己長久的堅持。在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習慣時,團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營造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讓小學生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根據小學生不斷時期的發(fā)展特點,制定相應的發(fā)展計劃,讓小學生有計劃有目標的去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將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用于自身,全面的提升小學生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易禮洲.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3):127
[2] 曹蕾赬.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3] 李克山.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與實踐[J].學周刊,2016(36):185-186.
[4] 程靜.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6(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