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林紹武 許東升* 鄧佳偉 李靜超



摘? 要:烤煙生產試驗是在我省有代表性的主產區安排生產試驗點,把小區試驗中表現優異的品種(系)進行生產試驗,以CB-1為對照,示范1501、1602、FL0503、0907A,共5個品種為試驗材料,結果表明:生育期表現為0907A,FL0503,1501品種較長;株高和最大葉面積1602最大,頂葉倒三葉面積表現為FL0503品種最大;化學成分表現為0907A品種較協調,經濟性狀表現為0907A產量較高,667m2產值表現為1602品種最高。
關鍵詞:烤煙;區域試驗;示范
中圖分類號:S-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20
隨著煙草行業市場形勢的變化,工業、商業和科研院所對基地單元烤煙品種的種植和后備品種的儲備越來越重視,品種篩選對產區的烤煙發展和保持卷煙品牌風格特色有著重要的意義[1,2]。品種是發展優質烤煙生產的基礎,單一品種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其品種本身的優良性狀會隨著致病菌的衍生,會導致品種對相關病害抗性的減弱[3]。品種相應的優良性狀也會因為遺傳效應的存在而改變[4],不同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表現出的適應性存在一定差異[5]。為進一步驗證新品種(系)的生態適應性、抗病性、經濟效能、質量特點,同時進行品種栽培、烘烤等配套技術研究,并進行工農業驗證,為品種審定、推廣、擇優合理布局提供依據。2017年在福建建陽進行了良種區域試驗。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材料
1.1.1? ? ?供試品種
以CB-1為對照,示范1501、1602、FL0503、0907A共5個品種。
1.1.2? ? ?試點選擇
試驗由福建省南平市煙草公司建陽分公司承擔,具體實施由建陽煙葉技術試驗推廣站負責,在建陽區將口鎮進行。由胡巷村煙農胡行順、胡維元,回潭村煙農余繁林,胡巷村煙農胡賢弟、余向軍,分別種植CB-1、1501、1602、FL0503、0907A。
1.2? ? ?試驗設置及田間管理
1.2.1? ? ?田間設計
試驗地選擇有代表性、前茬作物一致、土壤肥力均勻、地面平整、排灌方便、肥力中等水平的地塊。不設重復,如果在同一地塊安排不下,必須在土壤條件相同的臨近地塊安排。生產試驗大區施肥量以純氮計1501、1602、FL0503、0970A及對照CB-1均為6.5kg/667m2, NPK比例為1:0.8:2.5。進行生產試驗同時安排不同施肥水平簡比試驗(不設重復),根據大區施肥量增減1kg純氮確定高、低肥力水平,示范品種共設高、中、低3個施肥水平(對照品種只做中等施肥水平),氮磷鉀按照統一配比,施肥水平試驗安排在同一田塊進行,每個施肥水平處理各種200株左右。同時進行品種烘烤特性觀察試驗,觀察記載示范品種及對照第二、四、六烤(代表煙葉下部、中部、上部)烘烤情況。
1.2.2? ? ?栽培管理
各項農事操作必須及時一致,同一管理措施要在同一天內完成,其它管理按當地生產規范化要求進行。
1.2.3? ? ?病害鑒定
以人工誘發鑒定為主,同時各試點調查自然發病情況。品種(系)的主要病害鑒定由國家局指定的專業病害抗性鑒定單位進行,TMV、黑脛病鑒定在青州煙草研究所進行,青枯病鑒定在省煙科所三明分所進行。
1.3? ? ? 調查記載
1.3.1? ? ?試驗點情況調查
包括試驗點的詳細位置:海拔、縣鄉村名,土壤基本情況、前茬作物、試驗設計等。
1.3.2? ? ?性狀調查
包括主要生育期、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自然發病率、主要經濟性狀、原煙外觀質量等。在每個小區選擇有代表性的10株煙進行主要農藝性狀測量。田間主要病害發病率要求全小區調查,調查時期為團棵、旺長~現蕾期、首次采烤前2~3d、中部葉采烤前2~3d。主要經濟性狀包括畝產量、上等煙比例、中等煙比例、畝產值(各試驗點按當地當年收購價格計算)等,相關性狀的調查測量按行標YC/T 142-2010(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測量方法)執行。
1.4? ? ?取樣
1.4.1? ? ?取樣方法
生產試驗每品種(包括對照品種)各試點定120株,并定葉位取樣掛牌烘烤,從煙株基部往上數第8~11葉位代表中部葉,從煙株頂部往下數第4~7片代表上部葉,同一品種同一部位煙葉合并存放。
栽培試驗每處理定30株,并定葉位取樣掛牌烘烤,從煙株基部往上數第8~11葉位代表中部葉,從煙株頂部往下數第4~7片代表上部葉,同一品種同一部位煙葉合并存放。
1.4.2? ? ?樣品處理
樣品包裝以及水分含量按國標規定執行。生產試驗大區對比試驗樣品及栽培調制試驗樣品取完及時寄送省煙科所。
1.5? ? ?數據分析
采用一年多點品種比較試驗統計方法對各品種農業性狀指標及其煙葉樣品的主要化學物質含量、質量風格特點等進行統計分析。各主要性狀按調查要求取平均值,試驗數據采用Excel2010版進行分析匯總,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方差分析,其中小寫字母a、b、c等代表95%置信區間,5%顯著水平。大寫字母A、B、C等代表99%置信區間,1%顯著水平。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生育期對比分析
由于不同品種對同一生態條件的適應性存在差異,品種的生育期也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由表1可知,表現為1501、0907A品種較早進入團棵期,1602、FL0503品種較對照晚進入團棵期;現蕾期表現為1501、0907A、1602、FL0503品種較晚進入現蕾期;腳葉成熟期表現為FL0503品種與對照相當,其余品種推遲2~6天進入;葉片成熟時期,各品種也不盡相同,其中表現為,CB-1號腰葉較早成熟,其余品種成熟時期相對較晚,可見不同品種新陳代謝存在差異,相關物質積累程度不同; 大田生育期表現為0907A、FL0503、1501品種較長。
2.2? ? ?農藝性狀觀察
各品種農藝性狀觀察記載見表2,表現為打頂株高:1602最大,為91.72cm,1501最小,為82.24cm,差異不顯著;有效葉片數表現為1501,FL0503品種較多,各品種間差異不顯著;莖圍表現為1602品種最大,差異顯著或極顯著;節距表現為0907A最大,差異顯著;腰葉面積表現為1602品種最大,1501品種腰葉面積最小;頂葉倒三葉面積表現為FL0503品種最大,0907A品種葉面積最小。
2.3? ? ?發病情況對比
從表3可以看出各個品種對不同病害的抗性表現存在明顯差異。花葉病表現為1602、1501品種發病率較低;青枯病總體發生時間偏晚,表現為FL0503發病情況較重;赤星病和野火病表現為1501品種發病程度較輕。
2.4? ? ? 化學成分分析
煙葉常規化學成分是衡量煙葉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從表4可以看出,煙堿含量表現為下部葉FL0503品種含量較高,中部葉煙堿含量表現為CB-1、1501含量較高,上部葉1501較高;總糖含量表現為下部葉0907A含量較高,中部葉1501,1602含量較高;還原糖含量是決定烤煙煙氣醇和度的主要因素。表現為下部葉0907A含量最高,達28.57%,中部葉1501品種含量偏低,與其葉片內淀粉等相關物質代謝不充分有關,總氮含量均在適宜范圍內,品種之間相差不明顯,鉀含量品種1602偏低,煙葉燃燒性差;pH值在5.25~5.71之間,總體煙葉呈弱酸性。
2.4.1? ? ?糖堿比分析
糖堿比反應了煙氣的總體平衡性和吃味的基本特征。由圖1可知,不同品種煙葉的糖堿比大部分在適宜范圍內,0907A品種糖堿比較高,可見其煙氣總體平衡性強其他品種。兩糖比反映了煙葉的成熟度和烘烤過程質量控制狀況。由圖可知,0907A兩糖比表現優秀,可見其煙葉成熟度較好,葉片結構疏松。
氮堿比反映了煙葉的生長發育和成熟狀況。由圖1可知,不同品種間氮堿比差異明顯,表現為CB-1、1501下部葉,1602、0907A中部葉,1602、CB-1上部葉氮堿比協調,可見其較好的適應建陽當地生態條件,煙株生長發育良好,煙葉成熟狀況較好。糖是煙草中的重要化學成分,對感官質量的影響起著重要的作用。兩糖差反映了煙葉綜合感官質量,由圖可知,0907A的兩糖差表現較好,可見其相應感官質量較好。
2.5? ? ?經濟性狀對比
由表5可知,產量方面表現為0907A品種產量最高;可見其煙葉葉片結構較好,內含物充分;均價表現為CB-1品種最高,可見其等級結構較好;每667m2產值表現為1602、0907A品種產值效益較好;上等煙比例表現為1602品種較高;單葉重普遍較高,由于5月份連續晴好天氣,促進了煙葉物質積累,處理之間表現為1501品種較高。就云煙87對比而言,表現為試驗品種與云煙87產量略有增加,總體差異不大;均價明顯高于對照,由于CB-1品種收購價格高于云煙87;每667m2產值,上等煙比例及單葉重明顯高于云煙87,可能與早春煙組的生育期偏長,葉片物質積累豐富有關。
3? ? ?結論與討論
3.1? ? ?品種適應性評價
綜合大田生育期、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經濟性狀等評價指標,對參試品種進行綜合評定,可見云煙系列對建陽當地生態條件有較好的適應性,可以彰顯清香型煙葉的風格特色,為清香型特色優質煙葉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種質資源。
3.2? ? ?品種的綜合評價
生育期方面,生育期表現為0907A、FL0503、1501品種較長;農藝性狀方面,表現為1501、0907A表現較好,煙株形態理想,葉片開展良好,葉片結構疏松,利于優質煙葉的產生。 化學成分表現為0907A煙葉質量較好。經濟性狀表現為0907A產量較高,667m2產值表現為1602品種最高。
參考文獻
[1]李因政,劉磊,李軍,等.烤煙優質新品種生產試驗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4(4):46-47.
[2]潘和平,龍秋蓉,楊宏亮,等.特色烤煙品種春蕾3號生產試驗[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3):95-97.
[3]楊全柳,趙松義,周正紅,等. 永州煙區烤煙特色品種篩選[J].作物研究,2013,27(6):572-575.
[4]郝賢偉,徐秀紅,許家來,等.烤煙耐烤性的遺傳效應[J].中國農業科學,2012,45(23):4939-4946.
[5]曹志強,范雄. 9個烤煙新品種的生態適應性篩選與評價[J]. 現代農業科技,2013(17):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