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彬
摘? 要:風景園林建設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生態環境,是城市形象的體現,隨著社會經濟和人的需求多元化發展,人們對綠色環境的要求逐漸提升。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國西北地區風景園林相對于我國東部地區存在問題較多。經文獻資料查閱,發現對寧夏風景園林相關研究及文獻少之又少。本文在“城市雙修”的背景下,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從風景園林綠化設計與管理的實踐出發,對寧夏風景園林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總結,并從政策、特色建設、生態建設、管理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推進寧夏風景園林科學性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途徑與方法,進而推進寧夏風景園林建設。
關鍵詞:城市雙修;寧夏風景園林;風景園林技術;風景園林建設
中圖分類號:S73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63
風景園林是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和人的生活需求趨于多元化的發展,人們對城市綠色環境的“美化”和生態效能的認識逐漸提高[1],加之十九大提出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不平衡不充分”也體現在地處內陸西北地區的寧夏地區風景園林發展與全國相比較而言的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在立地條件差、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西北地區,城市綠化、風景園林建設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市場經濟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大數據帶來的便利,“一帶一路”政策,“城市雙修”戰略及國家對西部地區的各項優惠政策,給西北地區特別是寧夏風景園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和發展機遇。筆者多年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工作,基于此現狀及目前風景園林提出的“城市雙修”,現結合工作實際,淺談對寧夏風景園林的幾點思考。
1? ? ?寧夏風景園林現狀及特色
寧夏地處西北,相比較而言在氣候、生物資源、景觀資源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地廣人稀,造就了寧夏地區整體風景園林粗獷、大色塊的氣質特色,其雖然不及南方園林的小巧精致,但卻有自己獨特的魅力。筆者認為目前寧夏風景園林特色可以概括為:宏觀上景觀粗獷、四季分明,冬季園林景觀相對單調但隨著園林科技的發展加之近年來通過各級政府和園林工作者的努力在逐年好轉;城市綠化呈現出依托現有水域、道路發展城市園林,通過廣場、公園等帶動綠化;風景園林樹種品種逐漸多樣化;綠化管護方面從保成活向全面管理發展;風景園林應用植物抗旱耐寒、抵御風沙要求高。
2? ? ?寧夏風景園林在快速發展
2.1? ? ?風景園林技術在進步
由于城市化的高速進程,綠化建設更顯示出是改善和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作用。城市生態環境及地理區位的特殊性,對綠化建設帶來許多難題。針對寧夏地區干旱少雨的特征,寧夏本土企事業單位及科研院所也在開展風景園林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探索先進、適用和切實地方的綠化技術。
植物種植技術方面,探索集成本土鄉土植物常規繁育技術、生物技術與現代設施技術的快速繁育技術體系、加快引進植物的繁殖和推廣速度、鹽堿地土壤改良、節約型灌溉等其他技術。據了解本土企業出版了《節水耐旱園林觀賞植物研究與示范》、《寧夏平原地區城市園林綠化關鍵技術與規程》、《寧夏城鎮園林綠化種植工程技術規程》、《平原城鎮綠地植物景觀種植設計規程》等地方標準來規范綠化建設。
生態修復方面,在國家風景園林技術逐步發展的背景下,寧夏的風景園林技術應用也得以提高。例如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相繼出現“城市病”,如今對人居環境的思考不僅是專家學者的課題,也成為了人民茶余飯后的話題,政府急需解決的城市問題。繼2014年開始的“海綿城市”建設后,2015年,住建部將三亞列為“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雙修)”首個試點城市,開啟了全國范圍內的城市“雙修”活動,希望能以此來解決“城市病”,保障并改善民生問題。2017年4月寧夏被列為第2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城市雙修”戰略,使生態修復技術在寧夏風景園林建設中得以廣泛應用。在園林生態修復的道路設置方面,采用多種綠色材料制成的路面,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時將海綿城市的理論應用其中,使城市水得以利用,這對于寧夏缺水的現狀是個極好的應用技術。
在豐富城市綠化樹種和植物景觀方面,風景園林是以植物材料構成景觀要素,因此豐富和提高植物材料的數量與質量是提高風景園林景觀質量的重要課題,本土業內的科技人員,一直在進行有效的研究和探索。據調查,寧夏已完成金葉榆、紫葉矮櫻、紫葉李、金葉復葉槭、元寶楓、金葉國槐、銀杏等彩葉植物的引進及應用;對觀果效果好的植物也進行了引種、馴化、栽培、應用等,如栒子、海棠、長白忍冬、韃靼忍冬、蒙古莢蒾、北海道黃楊、梓樹等的應用隨處可見。
2.2? ? ?風景園林設計機構在壯大
為了降低國家中西部發展的不均衡性、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國家對西部地區發展政策給與了一系列的傾斜,這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園林建設項目,然而很多項目被省外優秀知名設計機構占領,同時也吸引了很多省外的風景園林機構的入駐,在競爭中這使得本土的風景園林設計機構不得不發展壯大自己。雖然2018年以前寧夏本土的風景園林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僅有一家,但其他乙級資質的單位也在積極擴大增強自己的業務水平,逐步在向甲級的道路發展。據統計,截至2018年寧夏風景園林綠化機構有71家,不少民營的科研、規劃設計和施工企業不斷出現,尚未完全統計在內。
2.3? ? ?風景園林科技交流在加強
以前,國內有關風景園林的學術、進展、講座等交流事宜多在一線城市舉辦,寧夏地區舉辦幾乎為零,這使得本來就相對落后的寧夏更失去了一些機會成本。隨著西部大開發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風景園林相關活動在寧夏及西部城市舉辦。如第九屆中國花博會在銀川的舉辦、寧夏建設了自己的園藝產業園區、2013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第五屆會員日活動首次在銀川的舉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第二屆管理培訓班首次在銀川舉辦等一系列相關交流活動在銀川的舉辦,都說明了寧夏地區的風景園林相關交流及建設在逐漸加強,同行業精英的到來,給寧夏地區風景園林的建設提出了有效的建設性意見,也給寧夏的風景園林發展帶來了信息和機遇。希望今后更多的相關交流活動在寧夏等西北城市舉辦,以促進西北地區風景園林事業的發展,逐漸消除全國地域性的風景園林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3? ? ? 寧夏風景園林發展水平及問題的淺析
3.1? ? ?風景園林綠化水平落后于一線城市但在不懈努力
當前我國城鄉建設事業及生態建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風景園林事業也處于快速發展的勢頭,然而寧夏風景園林在發展中還遠遠不及一線及南方沿海城市。寧夏處于我國經濟相對落后地區,與一線及沿海城市經濟差距大,城市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投入相比而言較少,還需端正及重視城市建設指導思想,保持城市園林綠化持續健康發展。當然,差距是有的,但近年來寧夏在園林綠化建設方面一直在不懈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寧夏綠化建設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從前些年風沙天氣極為常見到現在生態治理效果的顯著提高,風沙天氣的比例減少的同時也更注重城市的美化及風景園林的建設;寧夏各地創建園林城市、森林公園的熱潮,相繼出現了熱火朝天的綠化建設場面,園林建設也日新月異。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風景園林綠化未能營造出最佳綜合效益的綠色空間、綠化質量整體與東南沿海城市還有很大差距。
3.2? ? ?風景園林設計本土特色不足但在逐步改善
寧夏地處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相對較為脆弱,植物群落相對南方較為稀少,園林綠化風格也盡不相同,然而照搬東部城市綠化建設模式較為常見,風景園林綠化設計本土特色也不足。另外寧夏城市園林綠化植物應用種類相對較少,但近年來本土各設計院技術實力的提升及省外設計院的入駐,得以互動交流,如前文提到的寧夏風景園林技術在進步,現在園林、科研部門都在引進馴化新樹種,使得設計及景觀逐步得到了豐富。
3.3? ? ?風景園林科研力量不足但在逐步加強
寧夏在這方面雖然不足,但近年來也注意到了科研對技術的促進作用,也在加強這一領域的短板,例如寧夏園林協會、綠化行業協會的成立舉措及各企業也在強調理論研究及相關技術研究的重要性,相繼出現了不少高質量論文的發表。
4? ? ?寧夏風景園林發展的幾點建議
4.1? ? ?政策上引導、鼓勵
與我國其他區域相比,西北地區由于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限制,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和豐富度較低,城市綠化樹種較單調,這些都制約了西北城市的城市綠化工作的發展,不利于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因此,西北地區要從政策上引導、鼓勵、支持新品種的開發利用及先進技術的應用,加強當地野生觀賞植物的開發利用,重視引種馴化適應能力強的觀賞植物,以豐富西北地區城市綠化植物資源[2]。同時,要扶持風景園林學術交流等科研技術活動,從政策上出臺相關制度,以使當地的風景園林“走出去,請進來”。
4.2? ? ?立足本土文化資源,將地域的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充分融入到園林設計中
寧夏城市化進程晚于一線城市,風景園林科學理論應用時間較短,專業人才力量相對薄弱,以千篇一律程式化思想為指導,突出在“以人為本”,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劃設計思想、突出自身特點和個性方面不足[3]。要避免景觀建設出現“景觀文化人不知”和“景觀雷同,文化相似”的現象,就需要立足本土文化資源,在特色文化上做文章,充分利用當地氣象氣候及地形地貌特點,在城市建設中既要充分展示城市形象,也要體現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樹立個性園林景觀品牌,彰顯地域特色,讓自然與人文相宜,做好園林風格的地域呈現。在地域園林景觀設計時,適當體現人文特色,要遵循當地氣候,以當地鄉土植物為主,使其形成一個生長良好而穩定的生態群落,這樣能大大減少正常養護管理的費用及工作量。
4.3? ? ?風景園林要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5]
城市風景園林建設不僅是對城市中自然環境的美化,更是通過人工重建生態系統的系列措施,模擬自然環境設計手段,對自然環境的再創造,風景園林建設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態環境,服務于人。在寧夏地區水資源短缺,在風景園林建設中,應大力倡導以生物措施為主,生物措施與多種措施并舉,生態治理與資源保護并重的綠化理念。應注重節水園林建設,堅持喬、灌、草相結合,探索適應當地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方法及連續性設計與營建過程的方法,構建復合型的立體生態綠地系統。在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上,注重節水耐旱植物的應用,應優先堅持生態優先、適地適樹,以利于提高生態效益,提高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
4.4? ? ?風景園林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園林綠地是“活景觀”,三分種、七分管,當前寧夏一些園林綠化存在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視了后期的經營管理,粗放養護管理,技術含量低。同時,綠化隊伍良莠不齊,缺乏規范管理,正規專業素質人才齊全的隊伍少,缺乏懂栽培管理且實踐經驗豐富的一線園藝師[2]。精細化經營是今后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借鑒南方精致的景觀營造方法來對寧夏園林進行精細管理,以達到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4.5? ? ?風景園林人才的培養與繼續教育還需加強
要想保證風景園林綠化的高質量,必須樹立長期發展的戰略思想,培養風景園林科研及技術人才,人才是發展的關鍵因素,但寧夏地區相對缺乏人才,大多人才流失在了一線城市,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在綠化科研方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獎勵優秀科技人員,增加科研及繼續教育資金投入以吸引和留住人才[6]。重視人才的重要性,還要重視園林技術人員和管理養護人員的培養,還要注重園林施工專項管理人員的選拔、任用、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為技術人員更新技術知識和技能。建議在寧夏高校設立風景園林學院,盡量早改變寧夏風景園林人才培養與科研方面的空白局面,改變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缺失與寧夏風景園林事業快速發展極不適應的現狀。通過風景園林學院的設立,可以與全國風景園林學院進行學術交流、風景園林人才的聯合培養,還可通過校企合作進行風景園林人才培養。
5? ? ?結語
寧夏雖處內陸,受自然條件及氣候的影響,城市風景園林綠化植物選擇受到一定限制,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寧夏風景園林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卓有成效,還需要當地風景園林科技工作者不斷探索創新,發現自身不足及特色,面向脆弱生態保護與健康優美宜居環境建設的機遇與挑戰,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切實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實施,致力于打造“有文化、有靈魂、有特色”的寧夏園林景觀,使寧夏的風景園林景觀建設更上一個水平,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風景園林學會.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與趨勢[C].風景園林學科的歷史與發展論文集,2006:19-22.
[2]沈芳.西北地區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與管理的研究[J].現代園藝,2012(8):156-158.
[3]呂戚霞,陳荻.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地域特征的分析[J].城市規劃,2016(34):25-26.
[4]劉俊潔.園林養護管理建議與措施[J].現代園藝,2013(18):
200.
[5]史素珍.論西北地區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0):5318.
[6]李世忠,徐坤,姚愛興,等.寧夏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草業科學,2005,22(8):84-87.
[7]王志芳,李明翰.如何建構風景園林的“設計科研”體系[J].中國園林,2016,32(4):10-15.